历史: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 课时检测1-7-1.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70297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 课时检测1-7-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 课时检测1-7-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 课时检测1-7-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 课时检测1-7-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 课时检测1-7-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 课时检测1-7-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2013年高考二轮专题 课时检测1-7-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梭伦在改革中坚持中立化政策,他对此津津乐道:“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厄运,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据此对梭伦改革评价正确的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从根本上维护了平民利益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A B C D解析梭伦改革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原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体现了公平公正,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梭伦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可能从根本上维护平民的利益,排除含的选项,C项符合题意。答案C2“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

2、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赘:男方到女方落户)。”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增加户数,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形成奋发图强的社会风气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A B C D解析阅读材料,主要说明了商鞅变法鼓励成年子女分家立户,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改变社会习俗,鼓励进取,故符合题意。答案D3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

3、皇族的正统地位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自认为是黄帝后裔,故采用汉姓,反映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实质体现了确立皇族正统地位的目的,故答案为C。答案C 4穆罕默德阿里曾对着一份奥斯曼素丹的诏书说:“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来到埃及。如今,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我从来就没有什么主人!”这段话所包含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是()。A穆罕默德阿里欲取代奥斯曼素丹的地位B穆罕默德阿里已经实现了对埃及的统治C埃及当时已经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D埃及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的一块重要殖民地解析从“已经站稳脚跟”“我从来就没有什么主人”等信息,说明穆罕默德阿里实现了对埃及的统治,但并没有取代奥斯曼素丹

4、的地位,故排除A项,B项符合题意。C、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B。答案B5以下是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你从中不能得出的观点是()。时间企业数工人数(人)产值(千卢布)1860年9911 6007 9541879年18742 00051 937A.俄国工业革命取得成效B农奴制改革推动工业的发展C俄国逐步实现了现代化D俄国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解析18601879年,俄国正处于农奴制改革和工业革命阶段,由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格数字变化可知A、B、D三项观点正确。表格体现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不能体现出C项观点。答案C6日本明治维新的同时,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30年后强大起来的日本在甲午

5、战争中打败中国,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要加强军事力量的先进装备B先进的社会制度是近代化的根本前提C近代化首先是军事上的近代化D先进的生产力技术要有适应的土壤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的特点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看,日本的明治维新首先对日本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故答案为B。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6分,共64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

6、夫!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班固汉书食货志材料三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苏轼东坡志林论商鞅材料四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

7、法是一场封建化运动,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网民“草根学者”的转帖(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评价商鞅的视角。这一视角会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带来什么局限性?(4分)(2)据材料二,指出班固评价商鞅变法的视角。史学界认为,班固的史学评价观较为落后。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4分)(3)材料三中,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偏差?(4分)(4)材料四作者肯定商鞅变法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所废除的“旧的政治、经济制度”。(4分)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根据材料考查史学研究方法,“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可知作者从个

8、人品行角度评价,由此带来的局限言之有理即可;第(2)问材料“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可判断是从后果(效果)角度评价,班固认为的“王制”实质上是指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围绕此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4)问根据题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得出答案,旧的制度考查基础知识。答案(1)视角:个人品行。局限:以主观情感评价变法,忽视对变法实际效果的考察。(2)视角:实际效果。理由:维护旧的社会制度、统治秩序,否定了封建制度建立和国家统一的进步潮流。(3)颂扬秦孝公,贬低商鞅。(4)依据:顺应时代潮流。制度: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8阅读下列材

9、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公元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候。然王制遂灭,偕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贪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

10、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性质、重大历史意义方面的相似之处。(10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等,第(1)问根据材料一回答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措施和改革原因,根据材料核心措施是实行均田制。材料中的原因应是“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大意是:现在百姓生活困苦、饥寒交迫、游离失所,许多豪强地主抢夺土地。)第(2)问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从内容上讲都确立新的土地制度。性质上讲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历史意义上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封建

11、化进程。答案(1)措施:均田制。原因:“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2)内容:确立新的土地制度。性质: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意义: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封建化进程。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引自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

12、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引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的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从上述材料,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容易得出:重农抑商政策。主要影响:促进农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第(2)

13、问采取的政策从材料中找出;认识从符合国情、政策的制定要合理等。答案(1)特点:重农抑商政策,立法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和鼓励。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稳定,导致“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另一方面,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机遇和条件。(2)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依法保护土地流转。认识: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要符合国情;正确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相反。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

14、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

15、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4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4分)(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4分)解析第(1)问从农奴制改革背景来思考。第(2)问从政治、思想来说明戊戌变法的意义。第(3)问回答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文化上保留封建色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