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锋麾下的北极光:享受工作和狼一般的斗志.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69431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锋麾下的北极光:享受工作和狼一般的斗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邓锋麾下的北极光:享受工作和狼一般的斗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邓锋麾下的北极光:享受工作和狼一般的斗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邓锋麾下的北极光:享受工作和狼一般的斗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邓锋麾下的北极光:享受工作和狼一般的斗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邓锋麾下的北极光:享受工作和狼一般的斗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锋麾下的北极光:享受工作和狼一般的斗志.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邓锋麾下的北极光:享受工作和狼一般的斗志发布时间: 2010-2-7 19:54:00 来源: 投资家 作者: 胡潇 植美娜相关行业: 投资行业 相关人物: 邓锋 相关机构: 北极光创投创投圈内普遍认为邓锋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儿的企业家和投资家,他对麾下的北极光团队要求确实也很独特:首先要enjoy(享受工作),其次要有狼一般的斗志,最后要有团队精神。清华科技园被誉为世界创新舞台中的典型中国元素。这里有新浪、搜狐、百度,有创造中国网游海外上市里程碑的“完美时空”创始人池宇峰,以及数不清的正在探索未来的创业者。清华科技园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是这股创新力量的推手,用自己创业多年得到的资本、经验和理念,

2、帮助创业者们成长。北极光创投基金的创始合伙人邓锋就是其中之一。在清科园科技大厦23层一间最向阳的屋子里,只要上班,邓锋的一天都会从秘书送上的一杯咖啡和一杯豆浆开始,就像他与客人对话时一口纯正的北京腔中不时跳出一两个英文单词一样,无时不在印证其新一代海归风险投资家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踏浪归来20世纪80年代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研究生邓锋,与北大的恋人一起来到美国硅谷。硅谷是创业家们的摇篮。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灵感与激情,慢慢攫取了邓锋的心,让他有了辞职创业的冲动。一开始,邓锋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脑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读书期间,邓锋就开始在校外做关于咨询方面的工作。1993年,他正式进入英特尔做了

3、一名工程师。此时他已在南加州大学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而且被英特尔公司套上了“金手铐”拥有公司股票期权,四年间股票从60美元涨到 390多美元。英特尔的工作既紧张,又有规律。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但是,太平洋的海风每时每刻都会把硅谷的创业气息吹到有创业激情的这个人身边。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逐渐兴起,身处技术前沿的邓锋很早就意识到,网络安全将是未来影响网络应用的大问题。一个关于创业的梦想在他心中慢慢长大。在硅谷,除了创业冲动,邓锋还遇到了清华同窗柯严和另一个伙伴谢青,三个年轻人开始在工作之余筹划属于自己的未来。不久,邓锋辞去了英特尔的 “金饭碗”,放弃100万美金的英特尔股票,走上创

4、业之路,他们把新公司命名为NetScreen,开始通过硬件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又一个“车库创业”的故事出现了,只不过这一次的主角全部换成了中国人。像所有成功的例子一样,NetScreen也拥有一个艰难的开始。新公司的非主流定位和小规模并没有引起硅谷风险投资家的注意。邓锋和他的两名伙伴只好自掏腰包作为公司的启动资金。刚刚买了房子的邓锋手头已经没什么积蓄了,他向同学借了5万美金。这么做的想法很简单创始人要做最前方的敢死队。尽管有时创业就意味着坎坷,但在硅谷创业的每个环节上,“帮助你迅速成长的人”显然不可或缺。通过同学和朋友的介绍,邓锋和他的伙伴终于找到了愿意与他们对话的天使投资人。幸运之神开始眷顾

5、邓锋,愿意投资NetScreen 的“天使”也越来越多。但是邓锋对眼前的胜利依然清醒,他回忆说:“我限制他们,每人只能投10万美元或者更少。因为如果一家投得太多,就会对我们形成控制了。”只用了两个星期,他们就从天使投资人那里拿到了第一个百万美元。NetScreen成立五个月后,以投资雅虎而闻名的红杉资本等多家风险投资也纷至沓来。四轮投资之后一共融得了8800万美元。NetScreen的技术被迅速转化为产品并投向市场。2001年底,邓锋的NetScreen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它是美国股市在“911”事件后第一家提出上市的公司。日本日经BP社曾在一篇报道中以硅谷模式青春依旧为题,高度评价了NetS

6、creen公司逆境上市的过程。邓锋在硅谷创造的神话还不止这些。2004年2月,NetScreen公司被全球第二大网络设备制造商、美国Juniper公司以40亿美元收 购。NetScreen公司被许多人看做是华人企业家在硅谷创业所取得的最大成就,邓锋因此也在2002年获得美国北加州年度杰出企业家奖和2003年最高创新奖。NetScreen公司被收购以后,邓锋担任Juniper主管公司战略的副总裁。但是邓锋似乎并不满足于创业苦熬后即将到来的安逸生活,2005年,邓锋回国发起创建了北极光风险投资基金。邓锋将他们这一代人看做中国人在硅谷创业的第一代,他们有创新的梦想,有坚持的激情,他们2005年前后有

7、些出人意料、几乎不约而同地回到中国并投身风投行业,因为他们不能无视中国民间创办经济实体的大规模投资浪潮。也因此,这看似一步险棋,但在以邓锋为代表的这代海归身上却是顺理成章。实际上,在硅谷许多从事过技术工作的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都愿意成为一名风险投资家,在技术、资本、市场之间架起持续创新与创造新财富的桥梁。而这些创业型的海归企业家,很多恰恰是在中国正式开始了他们的投资生涯,比如沈南鹏、 丁健,还有朱敏。这些人的加入,为中国带来了硅谷的创业激情和经验,带来了风险投资的人脉和资本,同时也带来了共享协作的价值体系,他们的加入把中国新一代企业家拉向阳光地带。新世纪初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中国来到舞台中央,接

8、过了硅谷的接力棒。2005年的中国,正兴起第二轮创投热潮。这批在硅谷摸爬滚打的华人梦 想家,对中国有着类似的认同,也确实赶上了最恰当的时机,就像邓锋所言:“当初美国之所以出现伟大的投资家,是因为他们投的市场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过去发展潜力大的行业是IT或者数据通讯,所以世界一流的投资家在硅谷,现在这些行业的发展基本到头了,那些一流的投资家就不行了。今后VC的希望在中 国。”从零开始邓锋回国那年,中国的创投市场正在经历U型反转。如果从1986年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算起,应该说中国创投业发展头一半的时间,是在摸索中前行,政府主导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1998年,国有的创业投资开拓者中创关闭

9、,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1998年10月,国家科技部与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签署协议,IDG承诺7年内与国家科技部一起建立一个总额为1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从1999年开始,中国创投业翻开了外资创投主打的新篇章。两年后,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全球创投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潮,中国自然也不能幸免。这一年,清科集团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创业投资论坛。当年的论坛总共只有150人参会,当年的创投资金总投放量只有5.18亿美元。经过几年的调整、整固,自2005年起,国内创投市场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这个阶段被称为VC在中国的第二个发展浪潮。邓锋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到中国。2005年10月,北极光创

10、投成立,第二年就筹集完成规模为1.21亿美元的第一笔基金。带着硅谷的阳光,邓锋正式进入中国VC的行列。做VC可以有很多捷径,邓锋选了最难的这条。2005年,一家美国著名的风投公司曾经找到邓锋,邀请他做中国公司,但是邓锋拒绝了,他希望做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团队。邓锋讲:“我很注重团队,我觉得VC最后好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这帮人是不是有共同的理念,是否能够共同对外。”乡音依旧,物是人非。“两眼一抹黑!”邓锋这样形容2005年回国后的心情。这是一次真正的从零开始。没有房子,没有秘书,就连找司机都是从报纸上看到的广告。“回想起来有点后怕,中国没有一个人干过这个事。”对于邓锋来说,三大变化同时发生

11、职业的改变,从企业家变成投资人;市场的变化,从美国回到中国;起点的变化,不是做外资VC中国公司,而是做自己的创投基金。从头开始,挫折难免。邓锋坦言,很多失败的案子都是在回国的早期投的,和一些在国内工作过很长时间的GP相比,长达15年之久的美国工作、学习经历此时甚至已经变成了他的劣势。“可能人家只需要找项目,但我要完成四项工作: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组建团队,募集资金,寻找项目。”当时的邓锋,最大的困扰主要是对被投资的人的把握,没有那么多关系网,没有那么多人来做尽职调查和背景审查,好比盲人摸象,出错几乎是必然的。北极光成立之初投资的一个网络电视网站MYSEE就是这样一个例子。MYSEE的创业者从清

12、华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短暂从事了一段媒体工作,2004年开始创业。2005年他将自己的公司和一位清华校友的公司合并,成立了MYSEE.COM。2005年这家公司获得了北极光、赛伯乐等机构的投资。这次融资被媒体大量炒作,创业者本人也被捧为80后创业的明星和偶像。这位明星创业者无论走到哪里最关注的都是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到处演讲宣扬自己所谓的创富成就,但极少推广公司的业务。邓锋曾评价说:“他只为自己做市场,不为公司做市场。”2006年10月,这位创业偶像从MYSEE.COM总裁位置离职。虽然北极光对这家公司的投资只有30万美元,但在邓锋看来,教训却足够深刻。选好棋手在初期的一些失败经历之后,邓锋渐

13、渐形成了自己选择项目的独特价值观。“我们希望投资不仅仅是赚点钱,而是希望做出一些梦想,比如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如果选择梦想的话,我们就希望这个团队有这种潜力。”邓锋因此成为出名的选择棋手而非棋局的风险投资人。“技术总会落后的,有胸怀就会找到比你能干的人进来。另外创业者要跟着公司的发展走,中国的公司很难说在开始的时候什么样,在后来就是什么样。”在邓锋看来,中国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创业团队的核心人物必须能够顺应变化调整航向。“中国公司从开始成立到成熟或者上市,VC能够退出的时间要长,中间的变化太多。所以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必须很强。学习能力强了,即使今天技术不是最好的,明天也能变成最好的。

14、”实际上,邓锋对团队的重视从其硅谷创业的经历中就可见一斑。NetScreen让邓锋最高兴的事情不是最后卖了40亿美元,而是400人的团队每年的主动离职率不到1%,员工每天早上有赶着上班的冲动。一个团队能够走多远,很大程度要看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正如一位知名投资家所说:“对于风险投资来说,第一位是人,第二位也是人,第三位还是人。”邓锋常讲,比起商业模式,他更在意企业的创始人,很多时候他都要通过企业家的性格来分析这个公司值不值得投。“领导人的价值观是最关键的,如果不对的话,跟VC就没法合作,也不能建立很大的团队,不可能有领导力,这样公司就不可能做很大。”作为成功的创业者,邓锋深知价值观的意义。19

15、97年,邓锋创建NetScreen公司伊始,刚刚买房,手头十分拮据。当时公司需要购买一批研发用计算机,在美国买电脑可以一个月内无条件退换,一些刚起步的小公司,就是钻这种“无条件退货”的空子,通过“免费使用电脑”开始创业的。第一个月先买一台,然后第二个月退了以后再买第二台。 NetScreen可不可以也这样做?“当正缺钱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最后邓锋决定不能这样做,“因为这反映出我们的创业团队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要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如果这件事你认为事关小节,下次有了更大的诱惑你仍然不会拒绝,最后公司就会出大问题,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是很难受到社会尊敬的。”因为价值观的偏差,邓锋可以因为企业领军人的一句话、一个细节而拒绝一个可能带来可观利润的项目。“举个例子,如果创业者带着团队一块来,他跟团队间的互动,能够看出这个人怎么样。当着他的团队问一些艰涩的问题,不给他面子,刺激他一下,看他在压力下怎么反应?如果他防御性很强或者特别顾面子, 可能会暴跳如雷;如果胸有成竹就不会有这种反应。如果下面的人讲话,他特别粗暴地打断,一下就能看出来不是健康的团队。”了解一个创业者,光是面谈是不够的。在硅谷,风险投资界就像一个乡村俱乐部,每个人都认识其他人,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新闻和悄悄话很快就在其内部传遍了。在这样一个关系网的笼罩下,创业者没那么容易获得风险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