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不可琢磨的偷税主观故意性.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5690437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不可琢磨的偷税主观故意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6不可琢磨的偷税主观故意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6不可琢磨的偷税主观故意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6不可琢磨的偷税主观故意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6不可琢磨的偷税主观故意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不可琢磨的偷税主观故意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不可琢磨的偷税主观故意性.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业二十年的老会计经验之谈,如果觉得有帮助请您打赏支持,谢谢!6不可琢磨的偷税主观故意性猴年除夕的前一天,年味儿的浓度突然增加!耳边萦绕着:你说,你像云,琢磨不定!一首好歌儿,配着好听的男低音,穿透了我的那个年代。突然跳跃性思维,偷税主观故意性又像雾像雨又像风!税务稽查案件定性中,偷税定性经常引发争议,尤其是主观故意的判定更让人琢磨不定。曾几何时,判定偷税,着言点都成了主观故意性研究了。今儿个,咱乱炖一下偷税主观故意性! 一、为什么说判定偷税很重要? 事实上,抛开涉嫌刑事犯罪的显而易见区别不谈,对于纳税人来说,是否认定为偷税事关重大。征管法涉及少缴税款条款主要有三条:一是第五十二条规定的三种情

2、形(因税务机关责任不加滞纳金不罚款;因纳税人计算错误等失误加滞纳金不罚款;);二是征管法六十三条的偷税条款(补税、罚款并加滞纳金);三是征管法六十四条第二款的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补税、罚款并加滞纳金)。 鉴于征管法五十二条规定的计算错误等失误,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八十一条有明确规定,即: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所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是指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以及明显的笔误。因此,在电子记账、电子申报普及的今天,很难套用该条款。所以既不是税务机关责任,又不是偷税的税收违法行为,是否归类于征管法六十四条,从而补缴税款的同时,还要给予50%以上罚款呢?目前全国分为两大派,支持的省份均

3、众多,一派认为:征管法六十四条第二款,只适用于未办理税务登记证的纳税人,因此非偷税少缴税款行为,只按照实体法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即可,无需罚款。这种观点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2】33号)文件契合;另外一派认为,非偷税少缴税款行为,应归类于征管法六十四条第二款,即一律要给予50%以上的罚款。 按照第二种观点,无论是否偷税,都要给予50%以上罚款,是否认定偷税,对纳税人金钱给付方面的差别较小;而持有第一种观点的省份,是否认定为偷税,涉及到是否罚款的大问题,对纳税人的利益影响巨大。笔者所在税务机关,即持第一种观点。 从法理角度,笔者认为:这两种观

4、点都有失偏颇,非偷税的税收违法行为,多是由于对税收政策的不熟悉、不理解造成的,纳税人有一定的过失,不罚款,难以起到惩戒作用;而同偷税一样适用于50%5倍罚款,则又是过罚不相当。事实上,征管法修订讨论稿拟规定:逃避缴纳税款罚款50%3倍;因过失少缴税款罚款50%以下;在税务检查前主动补缴税款的罚款20%以下,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原则,不枉不纵,不失为较好的制度设计。 二、主观故意性是否为判定偷税的必要考虑要件?一说,无需考虑主观故意性。征管法六十三条根本没有提主观故意性,而是以四种偷税手段(有人总结为三种手段,这里采四种手段说)加形成少缴税款后果的一种结果,来定义,即手段+后果=偷税。例如:北京市国

5、税局关于明确税务检查中有关政策执行问题的通知(京国税发【2007】363号)第四条第一款,就曾明确规定:税务机关在判定纳税人涉税行为是否偷税时,应按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相关条款执行,无需增加是否有主观故意等条件。二说,需要考虑主观故意性。首先,有时人们会将涉税刑事犯罪(逃税罪)需要具备主观故意性,与税务行政处理需要主观故意性混为一谈,以刑法作为依据,来说明偷税需要主观故意性是站不住脚的。其次,认为虽然缺乏行政法意义上的法律渊源,偷税认定需要考虑主观故意性,是稽查实践中人们的一种认识。这种观点需要认真研究。 例如: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青岛市国家税务局税务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

6、知 (青国税发2008116号)第二十八条规定:定性偷税必须以证据证明的偷税事实为法定依据,坚持无过错推定的原则,充分证明税务违法当事人有偷税行为、目的和结果的共同事实,才能定性为法定意义上的偷税,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税务机关没有证据证明纳税人具有主观故意偷税行为的,不得认定为偷税。即:青岛国税在征管法63条书面表述的手段+后果,又增加了目的(即:偷税主观故意性)要件。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和规范税务案件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冀国税发【2008】38号,该文件已全文作废,这里仅作为研究之用,事实上,河北省国税局对偷税问题考虑主观故意性,已缺乏直接依据)第二条规定:对税收违法行为的税务行政处

7、理(罚)定性,应根据纳税人的违法目的、违法手段或方式造成的客观结果来认定。即:对纳税人主观上有故意,客观上造成损害国家税收利益结果的,按照偷税、骗税、抗税或虚开发票进行处理(罚) 总局在关于税务检查期间补正申报补缴税款是否影响偷税行为定性有关问题的批复(税总函2013196号文件)则规定:税务机关认定纳税人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是否属于偷税,应当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的有关规定。纳税人未在法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且其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构成要件的,即构成偷税,逾期后补缴税款不影响行为的定性。纳税人在稽查局进行税务检查前主动补正申报补缴税款,

8、并且税务机关没有证据证明纳税人具有偷税主观故意的,不按偷税处理。 该文件一方面认为定性偷税应严格按照征管法六十三条规定的要件认定偷税,另一方面也提到了主观故意。因此无需考虑派与需要考虑派往往都将该文件作为其论据。 需要考虑派观点的天然缺陷是:学说毕竟是学说,我国毕竟是成文法国家,在征管法中找不到考虑主观故意性的具体依据,仅仅这一条,就使得本观点在辩论中英雄气短。任你千条法理,万条理由,无需考虑派只回应一句话:你的说法没有法律依据!三说,偷税主观故意性内化于征管法63条表述中。认为,只要符合征管法的四种偷税手段,肯定就具有了主观故意性的特征,因为这四种手段,很显然只有具有主观故意性,才能形成。这

9、种观点,实际上也是不主张将主观故意性上升为定性偷税的要件。其作用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目标是研究是否符合四种手段,在研究过程中适当考虑到主观故意因素。即,主观故意性适度考虑,其内化于法条,偷税认定主要还是将是否符合征管法六十三条的四种偷税手段作为落脚点。呵呵。这种观点似乎有和稀泥之嫌啊!不过,笔者正是内化派的支持者。 具体的说,笔者认为,四种偷税手段中的虚假的纳税申报在认定过程中,可适当引入主观故意性的判断,意在将虚假的纳税申报与错误的纳税申报区分开。例如:某公司购进钢材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未做进项税额转出,但是整个业务在账簿中真实列示,这属于政策性问题,不宜认定为虚假的纳税申报。如果该公司购

10、进的钢材明明是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该公司伪造一些原始资料,账簿中处理为用于应税项目,就属于虚假的纳税申报。要仔细体会这两者的不同。 更要注意的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即使企业没有造假,但是购进货物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政策已经实行了20年了,企业不应该不知道,因此推定为具有主观故意性,从而认定为偷税。笔者以为,这种观点离题万里,姑且不论偷税认定是否要考虑主观故意性的争论,即使考虑主观故意性,这种对主观故意性的认识,也是朴素的浅层次认识。 三、正确理解主观故意在成文税法中,没有主观故意的正式解释,实际上偷税(注意:这里探讨的不是逃税罪)考虑主观故意性,这种意识往往是将刑事犯罪的主观方面,引入到了税法领域

11、。笔者认为,虽然税法中没有主观故意的成文概念,适度引入这种考虑方式,也是有益无害的,但关键是,在刑法中,主观故意是严肃的法律术语,有别于老百姓对主观故意性的朴素认识,如果在缺乏税法成文规定的情况下,引入这种考虑方法,却又按着朴素意识去理解,甚至作为主要的判断偷税标准,那就有些离题万里了。笔者也非专业法律从业者,依照笔者的粗浅认知,一起来复习一下,什么是刑法中的主观故意呢? 刑法第一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其中,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认识因素,而希望或者放任则属于意志因素。事实上当事人的主观方面心理状态可

12、以分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因疏忽大意的过失、因盲目轻信的过失、意外事件。其中直接故意犯罪,又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既遂等犯罪形态;而间接故意、因疏忽大意的过失、因盲目轻信的过失犯罪只有产生损害法益的危害后果才是犯罪。意外事件则根本不是犯罪。 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

13、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试举例如下: 案例1:主观故意不考虑违法性认识错误。张飞在公园里贩卖黄色光盘,被公安人员逮住,指控贩卖淫秽物品罪。张飞说,我没有犯罪的主观故意性啊,老子和刘备天天在家里看,爽死了,看个毛片,最多算个毛线事儿?我可不知道这是犯罪。请问:张飞是否具有犯罪的主观故意性?答案是肯定的,不但是主观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 此案例说明,主观故意性不考虑违法性认识问题。要成立故意犯,只要求行为人认识犯罪事实即可,不需要其具有违法性认识,我国刑法基本上采纳这种观点。张飞即使真的不知道贩卖黄色光盘触犯刑法,由于其对其贩卖

14、光盘的行为有清楚的认识,仍然认定为主观故意。上例中,将企业知道不知道购进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不允许抵扣这条政策,作为判定企业是否有主观故意性的标准,显然是将着眼点放在了违法性认识方面,是对主观故意性的误读。事实上,如果将违法性认识作为判断主观故意性的标准,就会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呵呵。成了知识越多越反动,学习法律的人可到了血霉了! 案例2: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又一案例 张飞酒后驾驶,且超速,汽车还没有年检,交管部门将张飞的汽车扣押,停在了停车场。这一天,张飞悄悄的来到停车场,将自己的汽车开走了。公安部门以盗窃罪将张飞抓获。张飞抗辩说:老子讲老子自己的汽车开走,怎么算是盗窃罪呢?最多是违反了规定而已嘛

15、! 问题:张飞是否有盗窃的主观故意? 首先,汽车已给交管部门扣押,在扣押期间属于国家占有的财产,如果丢失,国家负有赔偿责任,因此张飞将汽车开走,构成了盗窃罪。其次,张飞具有盗窃的主观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有人说,张飞没有想去盗窃啊?张飞也不知道扣押期间的财产属于国家占有的财产,他只是天真的认为,自己开回自己的汽车,顶多是行政处罚吧!请注意:主观故意,不包含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内容。张飞只要知道自己的汽车被交管局扣押了的事实,是主观故意的认识性因素,即:明知。张飞主观上就是想要将交管局扣押的车开走,这是意志性要素。认识性要素与意志性因素全部具备,即构成直接故意的主观故意,无需考虑张飞知道不知道这件儿

16、事情属于盗窃罪的范围。 此案例再次证明,违法性认识不在主观故意性的考虑范围。案例3:当事人要认识到行为本身。张飞在公园里卖英语光盘,根本卖不出去,赵云恶作剧,将英语光盘都调包为了黄色光盘。张飞发现,生意越来越好,却不知是赵云暗中帮忙。这一天,公安同志突然指控:张飞,你是贩卖淫秽物品罪!张飞抗辩:明明是英语光盘嘛,啥时候成了黄色光盘了!请问:张飞是否构成犯罪?答案是,由于张飞不具有犯罪的主观故意,因此不构成犯罪。仔细体会这两个案例的区别,主观故意性不要求你知道这是犯罪行为,但是要求你清楚的知道你在做什么,就可以了!如果你没有认识到你在做什么,那么不构成主观故意性。从另一方面讲:不是说,非得你承认:我有犯罪的故意,其实主观故意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身是客观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