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682898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语文试题第一章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2)_,_。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终南别业)(3)子曰:“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4)晏殊浣溪沙中的“_,_”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美好事物的再现,表现了词人在怅惘的同时也感到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第二章 生字词及选词造句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年轻信客上路后,一路上都遇到对老信客的询问。大半辈子的fng chn k l(),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2)这张脸平淡无

2、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jn ()思想的囚牢。(3)这是ru zh()的微笑。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4)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n shn dn fi()。2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广东的一处景点。(80字之内)A组:天伦之乐相得益彰更胜一筹赏心悦目怡然自得家喻户晓B组:无论都 如果那么 宁可也不 只要就_第三章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B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C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

3、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D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山东的花生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B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C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罕见。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本届亚运会上,经过奋力拼搏,刘翔再次登上了男子110米栏冠军。(把“登上”改为“赢得”)B通过观看航天科技展览,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删去“通过”或“使”)C市长工作繁忙,经常要接待很多市民的来访。(“市民的来访”

4、改为“来访的市民”)D随地吐痰,是衡量一个市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把“随地吐痰”改为“不随地吐痰”)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天津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后果。(将“后果”改为“成果”)B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将“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在句末加上“的服务”)D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李华老师关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合格中学生的专题报告和讲座。(将“讲座”和“报告”互调位置)第四章材料探究1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

5、括其主要内容。北大投资1.4亿元的教学楼,刚刚抱回“鲁班奖”就被发现是豆腐渣工程墙体开裂并漏水,实验室的气体经常“香飘满楼”。“鲁班奖”出现这样的尴尬事不是第一回了。1990年,中国体育博物馆就荣膺“特别奖”,设计年限100年,但仅仅15年过后,就爆出丑闻因为漏水等问题而终止使用。“鲁班奖”是中国建筑行业的最高奖项,现在连建筑物基本的遮风挡雨都保证不了,真是对建筑行业的极大嘲讽。 有人总结出这两项工程的共同点,即都是“献礼工程”。前者献给北大校庆,后者献给亚运会。因为献礼,也为了评奖,两项工程注重外表的华丽和与众不同。而且,为了赶工期,很多环节被“节俭”掉了。_2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

6、日战争胜利67周年。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单位:人)国家军人死亡数平民死亡数国家军人死亡数平民死亡数中国28 000 00030 000 000日本1 850 000672 000苏联13 700 00013 000 000德国3 500 0001 600 000南斯拉夫300 0001 200 000意大利77 500153 000从上表中,你能发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_第二部分阅读第一章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一)迟到的牵手清扬婉兮风来了。城市的风,从各条巷道各个角落匆匆奔至,厮绕纠缠,拥挤一如

7、街道上的车和人。母亲在看。看马路对面那家“大自在佛具店”,那是她想去的地方;看眼前的车水马龙,那是她必须穿越的一个阵。这条马路,北端斜斜伸向一条河。南头最近的十字路口也得走一刻钟。所以,母亲别无选择。母亲来自伏牛山,那里满眼是绿树青山和各色庄稼,没有这么多的车和人。母亲说,车真多,这人咋都在街上哩?山村的路多是土路,坑坑洼洼,歪歪扭扭,近些年修得像模像样了,但也没有这么漂亮。母亲说,路真宽,真平,能照出车影儿了吧?但这美丽的路,母亲显然不敢过。她站了许久,左右张望,没有一辆车为她停一停脚步。我就在母亲身边,我想牵上她的手,亲亲热热走过马路去,像别的母女那样。可是,母亲不看我,只看着马路,脸上有

8、淡漠,还有倔强,如我幼时看惯的样子。而我,也一如幼时,只能看着她的手而已。牵手,于我们母女,生疏至旁人无法想象的地步。在故乡那个小盆地里,多的是大山小山沟沟坎坎,多的是黄土地乱石滩,独独缺乏温情。那里的孩子与田野上的花花草草,与满地跑的小猫小狗没有两样,都是望天收的自然生命。大人们忙大人的事,孩子们玩自己的,即使有时被指使干点儿大人的活,也没有手把手教这回事。也有被母亲拉了手扯回家的,但大抵是挨打的前奏,与牵手的柔情毫不相干。在那些母亲中,我的母亲又是个性最刚的一个。她幼时失父,战乱年代携一弟一妹颠沛流离,稍稍大些就开始帮我的外婆撑起家门。在长辈之命、媒妁之言下,她嫁的是连看也不愿多看一眼的人

9、,只能忍受着外人的嘲谑勉强度日。国家提倡婚姻自主后,她顶着依然保守的乡民们的诋毁,冒着族中长辈们的谩骂,毅然决然与我的父亲重组家庭。父亲常年在外,她独自应付生产队的活儿,抚养我们姐弟五个,还得照应外婆一家人。白天干强壮男劳力的工作,晚上在油灯下纺棉、织布、缝衣服、做鞋子再苦再难也要让家人体体面面地立于人前。长期的生活磨砺,特殊的人生经历,使母亲有了刚强的性格,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处世方式。她克己,律己,做事力求完满,绝对不给人挑出错来。对自家孩子要求尤其严格,甚至于苛刻的地步,只要与人发生争端,千错万错都是自家孩子的错,不问缘由先打骂一番。所以,我们都很怕她。我是老小,据说挨打最少。尽管如此,即便

10、是跟了母亲去谁家吃酒席,我也是小心地跟在她后面,亦步亦趋,诚惶诚恐,生怕一不小心出了差错。对于母亲的手,我只能远远观望,暗暗揣想;牵手,那是梦里也不敢企及的,不招来一顿责打就已经很是满足了。那时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一切似乎理该如此。今天我却有些伤感了。母亲已经七十,我也不再是那个跟在母亲身后的小女孩了,岁月把一切掩埋在一个叫做七里坪的地方。也许有些事已经改变了,在我所看不见的地方?譬如,父亲去世后,母亲偶尔流露的脆弱?譬如,这两年母亲渐渐显出的温情?老一辈的感情表达是典型中国式的,花落不闻,水流不动,深潭一般波澜不惊。【A】母亲的手就在眼前,青筋暴露,皴皱瘦削,老人斑星星点点,或隐或现地昭示着苍

11、老。这样的手,今生我还能再牵几次啊?还迟疑什么呢?我伸手过去,两寸,一寸将要触到时,我的女儿喊了她外婆一声,母亲回过头来看向人行道。我的手偏离了方向。便就势搀住母亲的胳膊,心里同时有如释重负的感觉。【B】“咋了?咋了?”母亲一边问我的女儿,一边使劲甩开我的手,用惯有的语气说:“哎呀,干啥哩?冇事儿,我冇事儿!”母亲还是那个刚强的母亲,我怅然若失。想起朋友介绍我看的一篇文章来,题目好像就叫“牵手”,大概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写的吧!也是过马路,也是牵手,原本是自幼与母亲牵手走惯了的,这一天却突然不肯再那样,因为孩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母亲的失落溢于言表,孩子尽收眼底,回顾十几年在爱中成长的点点滴滴,

12、经过一番中国孩子常用的思想斗争后,孩子重与母亲牵手过马路,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溪流永远急着奔向大海,浪潮却总想重回陆地。那个不知珍惜的孩子呵,那个柔情无限的母亲呵,那个可爱得令人神往的故事呵想着这些,我笑了,笑自己已过而立却突然作小儿女状,矫情了些呵。再注意母亲时,我看见她终于要过了。她小心地探出一只脚,像春汛时过村前那条翻水桥先试深浅一样,保持重心靠后,以便随时撤回。过了许久,没有发现什么危险,母亲便试着伸出另一只脚一辆雪铁龙正好疾驶而过,那刺耳的尖叫声明显带着警告,把母亲吓得连连后退。我被母亲的神态吓得赶紧过去,忙乱中不觉伸出了双手,母亲一把抓住,立定身体,大大地喘了口气。女儿在一边笑起来

13、,大约是笑外婆被汽车吓着。母亲也笑了,脸上讪讪的,还强自镇静着,但并没有松开我的手。现在,母亲的手就在我的手中了,并没有文学作品里描述过无数次的那种柔滑母亲老了那手只是一味的干燥粗糙,刺刺的,但是很温暖,是血肉相连的那种暖,一直暖到心底最深处。现在,我要过马路了,牵着我的母亲的手走我们的路了。真希望这马路再宽些再远些,让我牵着母亲长长久久地走下去,走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走出她艰辛的人生,走出一段细腻温情的晚年。现在,我的右手牵着年迈的母亲,她的身体半倚着我,脚下亦步亦趋,正如一个需要扶持的孩子一般。我的左手牵着年幼的女儿,那是母亲和我血脉流向的又一个。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牵手的幸福却已满满的了。现在,现在我说不下去了!秋日暖阳里,我突然想流泪:可是,母亲呵,我情愿你不牵我的手,情愿依旧随在你身后,只要你依旧是那个倔强有力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