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山育才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68190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六盘山育才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州省六盘山育才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州省六盘山育才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州省六盘山育才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州省六盘山育才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六盘山育才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六盘山育才中学2023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2、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miRNA 是人体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 RNA,长度为 19-25 个核苷酸。某 miRNA 能抑制 W基因控制的 W 蛋白的合成,其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如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AmiRNA 指导合成的肽链最多含 8 个氨基酸B图中和过程都只能发生 A 与 U 配对,不能发生 T 与 A 配对C若 miRNA 不发挥作用,W 基因 mRNA 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肽链DmiRNA 通过抑制 W 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而抑制 W 蛋白的合成2下列关于艾滋病及HIV的叙述,错误的是( )AHIV外层脂类膜中的

3、蛋白质是HIV的RNA控制合成的B感染HIV的妇女,不会通过人工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CHIV病毒的RNA不能直接整合到人的DNA上形成前病毒D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核糖体合成HIV蛋白质不需要逆转录酶3某二倍体植物(AaBbCcDd)一条染色体上的4个基因的分布和表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A这4个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B酶4与精氨琥珀酸结合后,酶4的形状发生改变C该二倍体植株自交后代中能产生精氨酸的个体所占比例是3/4D这4个基因之间能发生基因重组4下图甲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

4、是()A甲装置可先用于果醋的制作,后用于果酒的制作B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bC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D过程和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反应场所不同5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物学经典实验有很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所用材料噬菌体能在肺炎双球菌中增殖B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C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6金藻是一种常见的赤潮藻,呈砖红色,下图表示在富营养化的近海海域

5、,金藻种群的数量变化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金藻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N,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NB金藻数量增长过程中,在c 点时进行治理效果最佳C当金藻种群数量到达e点时,其自然增长率最大D金藻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荸荠又称马蹄,是一种果蔬兼用型的经济作物,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洗得干净的荸荠在贮藏过程中往往比带泥荸荠更容易失水腐烂。研究者从荸荠表面泥土中分离出一些拮抗细菌,并发现2株拮抗细菌发酵滤液对荸荠表面细菌、霉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荸荠贮藏过程中新型生物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分离纯化拮抗细菌的操作如下,请回答:

6、(1)从新鲜的带泥荸荠中分离出泥土样后,将样品稀释至一定浓度范围,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_之间的计数平板,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火焰旁操作,目的是确保_。(2)吸取1mL稀释液涂布到培养基上培养,制备固体培养基时应加入_,培养基采用_法灭菌。(3)从培养基上挑选出菌落形态不同的单菌落若干,培养24h后,取菌液划线于培养基中,获得单菌落,重复3次,获得纯化菌株,划线时应注意从_开始划;为了防止水蒸汽凝结成的水珠影响平板内菌落生长,培养时应将培养皿_。(4)研究发现2株细菌的发酵液对荸荠表面细菌、霉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长期保存这两种菌种,可采用_法保存,并放在_的冷冻箱中。8(10分)

7、2019年全国多个城市出台了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我们每天产生的塑料垃圾是惊人的,怎样处理塑料垃圾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分解聚乙烯(塑料的成分)的微生物:聚乙烯分解菌,它能分泌聚乙烯降解酶降解塑料,从中获取能量。(1)聚乙烯分解菌与目前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_。(2)在筛选聚乙烯分解菌过程中,应选择含_丰富的垃圾场土壤,制作培养基时,应将_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并使用_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3)在制备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需先调节培养基的pH,再灭菌倒平板的原因是_。倒平板时的温度一般是50的原因是_。(4)甲、乙两位

8、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所选土壤样品中聚乙烯分解菌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_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5)为测定聚乙烯降解酶降解塑料的能力,需要先将该分离出来,常用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分离聚乙烯降解酶的基本过程:样品加入后进行洗脱,而后收集聚乙烯降解酶。最后收集到的蛋白质样品与刚洗脱时收集到的蛋白质相比,分子质量较_(填“大”或“小”),原因是_。9(10分)下列图示中,图1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

9、部的能量流动图解,图1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图2为值(假定桑树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填字母);图1中F表示_。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用字母及数字表达)。(2)湖泊生态系统可很快消除轻微污染,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该湖泊风景区环境优美,盛产多种美食,旅游业发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3)图2中该桑树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曲线呈_型,cd段时间里蚕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10(10分)热带森林中不会出现个别种类树木“独霸天下”的现象,限制某种树占统治地位的重要机制就是真

10、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对宿主的专一性。树木的天敌在它周围创造出一个使其种子无法存活的区域,而一些种子在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帮助下“逃出”这片“种子阴影”区,在新的落脚点存活下来。请回答下列问题:(1)真菌、节肢动物等树木天敌的存在,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域过度聚集。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说明树木天敌能维持热带森林的_。(2)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作为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其作用是_。(3)分析题干可知,真菌与树木的种间关系是_。(4)由题干可知树木种子离开“种子阴影”区后,传播到较远的新地,能生存的原因是_。11(15分)已知豌豆(2n14)的花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 A、a 和 B、b 控制。

11、红花(A)对白花(a) 为完全显性。B 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花的颜色,BB 与 Bb 的淡化程度不同:前者淡化为白色,后者淡化 为粉红色。现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射线处理后萌发, F1 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粉红花。请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 F1 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 假说一:F1 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假说二:F1 种子发生了上述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假说三:F1 种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经显微镜观察,F1 白花植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个数为_个,可以否定假说

12、一;已知 4 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可以对 A、a 和 B、b 基因进行标记。经显微镜观察,F1 白花植株的小孢子母细胞(同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荧光点的数目为_个,可以否定假说二。(2)现已确定种子萌发时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有人认为:F1 种子一定发生了 Aa 的隐性突变。该说法是否正确?_。原因是_。专家认为:F1 种子中另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与 A、B 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 上),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 A 基因的功能,但对 a、B、b 无影响,导致 F1 出现白花植株。若假设正确,F1 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_以及基因

13、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精确调控的结果, 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对此提供一些依据。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答案解析】当RNA聚合酶与DNA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结合后,启动DNA转录形成RNA。根据题图可知,miRNA基因在核内转录成mRNA后,经过初步加工,然后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中,在细胞质中与蛋白质结合形成miRNA-蛋白质复合体,该复合体与W基因的mRNA结合,从而导致W基因mRNA翻译过程受阻。【题目详解】A、miRNA 是非编码 RNA,即不会编码蛋白质, A 错误;B、过程为转录,能发生 A

14、-U 配对,也能发生 T-A 配对,为翻译,只能发生 A-U 配对,B错误;C、mRNA 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模板为同一条 mRNA,合成的多条肽链相同,C正确;D、miRNA 蛋白质复合物作用到了 W 基因的 mRNA 上,只能抑制 X 基因的翻译,不会抑制 W 基因的转录,D 错误。故选C。【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据此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A【答案解析】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题目详解】A、HIV外层脂类膜中的蛋白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于自身遗传物质控制,另一部分来自宿主细胞,A错误;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故感染HIV的妇女,母乳喂养可能会传播艾滋病,但人工哺乳是指用奶瓶进行喂养,不会传播艾滋病,B正确;C、HI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