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568179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7 大小:34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台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台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台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台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台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1 -目 录第一章 发展成就、条件和形势要求 8第一节 “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8第二节 “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条件 14第三节 “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形势要求 20第四节 “十三五”存在问题和“十四五”重点工作 21第二章 发展思路和目标 25第一节 指导思想 25第二节 基本原则 25第三节 发展目标 26第三章 精细农业高质量发展 30第一节 农业区域布局 30第二节 产业发展规划 33第三节 农业提质增效 43第四章 建设渔港经济区与海洋牧场 60第一节 高标准建设渔港经济区 60第二节 打造综合型“海洋牧场” 60第三节 大

2、力发展远洋渔业 61第四节 完善近海域资源管理体系 61第五节 促进渔业养殖提质增效 61第五章 建设精美农村 63第一节 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63- 2 -第二节 促进乡村风貌管控提升 66第三节 修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68第四节 创新提升乡村治理体系 71第六章 培育精勤农民 74第一节 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 74第二节 加快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76第三节 强化创业就业保障 78第四节 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80第七章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82第一节 促进脱贫攻坚政策平稳过渡 82第二节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系 83第三节 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84第八章 深化农村改革 87第

3、一节 全面激发乡村发展内在活力 87第二节 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堵点 91第三节 优先配置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94第四节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95第九章 加强领导,强化保障 98第一节 强化组织保障 98第二节 强化政策保障 99第三节 强化土地保障 100第四节 强化资金保障 102- 3 -第五节 强化人才保障 103第六节 强化科技保障 104附件 台 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汇总表 106- 4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的开局起步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 论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发

4、展现状,围 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依据台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衔接广东省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规划 ( 20182022 年 ) 江门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 四五”规划江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 ), 编制本规划。- 5 -第一章 发展成就、条件和形势要求第一节 “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十三五”以来,我市按照江门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工作纲要 (20152020 年 ) 工作要求, 以 “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三区”创建为契机, 坚持农业

5、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农业 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坚实、美丽乡村 建设成效显著、城乡脱贫攻坚成就瞩目、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 农业农村保持持续向好的势头,为“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实现 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坚实( 一 ) 农业农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末期,全市农业总产值达 180.50 亿元,较 “十 二五”末期提高了 85.17%; “十三五”期间,农村居民经营性 收入、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十 二五”末期的 13610 元增长到 19981 元,实现了农业产值和农民 收入双增长。(二) 现代农业

6、发展平台日趋完善立足区域优势产业,以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不断完善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高标准、多层次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一是全力推进省级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势产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省 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鳗鱼产业园、江门市级麻黄鸡产- 6 -业园、江门市级神秘果产业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形成 省、江门两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协同推进、梯次发展的新格局。二 是着力打造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江门台山) 、大湾区( 江门) 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强化辐射带动效应,以点带面,助推现代 农业发展。( 三 )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创新高标准打造现代农田。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27 万亩, 耕地质

7、量等级大幅提升,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合理布局农业空间。 以优势特色农业为基础,坚持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远近结合、综合发展”的原则, 开展农业产业布局,基本形成粮食、水产、蔬菜、水果优势产区 或产业带,空间布局得到优化。严把农业质量安全。坚持严格执 法监管和推进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 硬,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 问责,落实监管职责。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并连续 九年实现食品安全 “零”事故。( 四 )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十三五”期末,全市共有农业产 业化组织 611

8、 家,其中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83 家,包括省级 13 家, 江门市级 9 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454 家,其中国家级 1 家, 省级 3 家,江门市级 25 家;示范性家庭农场 74 家,其中省级 22 家,江门市级 16 家。基本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农民合作- 7 -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体系格局。不断完善金融、保 险、电子商务、物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启动县镇域助农服务综 合平台,建制村通邮率达到 100%等。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一 ) 圆满完成村庄整治任务我市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实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28

9、8 个村 (居) 委、3757 个自然村完成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所 有村庄均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此外,大 力实施宜居小镇建设工程,建设特色小镇、产业宜居小镇、旅游 风情小镇,打造了一批美丽宜居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了一 批绿化美化工程示范点。全市完成 15 条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 村主体工程、3 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4 个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示范点和 50 个乡村公园的建设,(二) 美丽乡村屡获殊荣“十三五”至今,我市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2 个, 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 2 个、示范村 14 个;创建省级文明镇 2 个、 江门市级文明镇 7 个、县级文明镇 7 个

10、;省级文明村 3 条、市级 文明村 9 条、县级文明村 265 条。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创建率为 100%。其中海宴镇五丰村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 点村”“广东省文明村”“江门市特色文化村”“江门市标兵文 明村”等荣誉。建成 17 个省一级站以上的镇 (街) 基层文化站,- 8 -313 个村 (居) 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此外,有 4 条村入选 “中 国传统村落名录” 、3 条村入选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4 条 村被评为 “国家森林乡村”。三、城乡脱贫攻坚成就瞩目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 积极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截至 2020 年底,全市 739 户

11、贫困 户 2208 人稳定实现 “两不愁三保障”和 “八有”目标,脱贫成 效得到进一步提升。农村脱贫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16 万 元,5 年来年均增幅 33.4%;城镇脱贫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21 万元,5 年来年均增幅 25.8%。( 一 ) 落实专项资金,确保脱贫成效显著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共落实市县两级扶贫专项资金 1.37 亿元。其中,于 2020 年安排扶贫开发专项资金 1544.3 万 元重点用于实施产业、就业、医疗、教育等“ 一户一策”帮扶措 施、打造“一镇一品”造血式增收项目以及用于资源管护,提高 村级公共服务水平。(二) 落实保障政策,全力兜牢民生底线分类

12、施策,精准落实医疗、养老、教育、住房和饮水安全等 各类扶贫政策。一是实施医疗、养老保障。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 帮扶对象 100%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免费参保覆盖范围,100% 实现基本医疗和重大疾病保障。二是实施教育保障。对处于义务 教育、高中教育和全日制大学、研究生教育阶段的贫困户子女免- 9 -除学杂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共发放江门 市建档立卡扶困助学资金 2125.5 万元,帮助贫困户学生 6734 人 次。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户子女入学率达 100%。 三是 实施住房保障。累计为 46 户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村 危房完成改造任务。四是实施饮水保障。全面开展

13、贫困户饮用水 水质监测,累计为 52 户水质检测不合格的贫困户安装了净水器 (集中供水 44 户,分散式供水 8 户 ) ,全市帮扶对象的饮用水 均达到安全标准。( 三 ) 聚焦造血扶贫,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突出扶贫“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拓宽就业渠道、稳 定收入来源、保障稳定增收。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大力实施“粤 菜师傅”工程,累计培训学员 2657 人次,其中有 37 人为我市精 准扶贫对象,127 人为对口合作单位黑龙江七台河市和对口帮扶 广西崇左市的精准扶贫对象。二是开展就业帮扶。设立达利糖果、 精诚达电路、迪生力汽配等 “扶贫车间 (工作坊) ”14 个,让 扶贫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吸

14、纳扶贫对象 150 多人次。落实贫困 劳动力跟踪摸查和 “ 一对一”就业服务,帮扶全市贫困劳动力 1252 人实现全部就业。三是打造长效帮扶项目。采用 “公司+基 地+产业”模式,海宴镇与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海宴农艺农业有限 公司签订扶贫合作协议,建立 160 亩香蕉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 参与生产,并领取分红。汶村镇与广州发展集团江门广发渔业光 伏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建设水产经济光伏一体化产业基地,并网- 10 -发电产生效益用于精准扶贫,带动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增收 2000 多元。通过 “电商+产业”模式,海宴镇五丰村商业街打造 3 间扶贫直播间,带动 26 人参与微商直播营销,各大电商平台 上

15、线荞头、莲藕、番薯、马铃薯、剑兰花、富贵竹以及东南亚特 色服饰、小吃等产品超过 15 款,两次直播销售额合计超 12 万元; 赤溪镇联合“公益中国”电商平台,在长沙村建立农村电商服务 站,打造 “海龙湾”农家大米品牌, 自 2019 年 10 月上市以来, 已累计销售 13 万余斤,带动扶贫户、低保户和特困户等 5 户低 收入家庭增收近 6000 元。建立“资产+扶贫”模式,如冲蒌镇在 建筑物楼顶建设光伏发电站,以入股分红的形式促进贫困户增收 脱贫;冲蒌镇在红岭工业区建设“致富街”,免费为 6 户 自主经 营的贫困户提供摊位,帮扶贫困户自主创业脱贫。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 一 ) 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我市已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和建档管理, 并通过验收。采用 “互联网+”模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数字化 土地确权档案,获得广东省农村改革调研组对我市土地确权档案 数字化工作成效的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产业政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