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629590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老师的语言表达实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进一步熟识面积单位的大小,经验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并能够进行简洁的换算。2、数学思索:培育学生视察比较分析问题的实力,逐步养成主动思索的学习习惯。3、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学问的来源与用途,初步学会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4、情感与看法:引导学生探究学问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爱好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二、教材分析1、课标解读依据标准

2、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经验学问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以往教材相比,这部分学问在结构上与义务教材大体相同,但突出的改变是加强了探究性,让学生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本课在探讨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应留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获得学问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2、内容分析本内容是教科书的第8283页例4及练习二十的相关习题。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驾驭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应当说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从学习长度单位的进率到学习面积单位的进率,是相识发展的一次突破。学好本课内容,不仅

3、能巩固前几节课学问,还能提高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并且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打下基础。由于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受负迁移影响,学生计算面积进率时简单出错。例4教材采纳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教材采纳11的比例画出了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在正方形内用虚线画出了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然后引导学生依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至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教学重点是驾驭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洁的换算。教学难点是面积

4、单位的换算。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切实参加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三、教法、学法1、由于学生在以往生活、学习中较频繁接触周长等一些进率为10的单位,受相邻长度单位进率为10的影响,学生简单产生相邻单位进率都是10的错误迁移。再加上三年级学生思维安排力较弱,有时在计算中会顾此失彼,出现错误。因此,要加强对比,找寻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相邻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它们的进率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由于学生还没学过用100乘、除,所以只要求学生口头推算。如要求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可以这样想:因为1平方分米里面有100个平方厘米,8个平方分米就有8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800平方厘米。又如要求300平

5、方厘米()平方分米,可以这样想:因为每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300里面有3个100,就是3平方分米。2、学法点拨(1)面积单位进率的推导与直观图象相结合。(2)注意学问的形成过程,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如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图片中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摆,或画、或算来得出1平方分米=1000平方厘米的结论。(3)要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面积单位换算时,老师要注意学生想的过程,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4)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推导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南排河镇后徐小学老师高红娜,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平

6、均数,设计本课我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状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理论依据,确立三维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依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2、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驾驭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7、培育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实力。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驾驭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难点:能依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四、说学情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学问,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简单列出算式进行计算。五、说教法和学法:由于平均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尽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方法,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视察法、比较法、发觉法和探讨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主动思维,发展智力,培育学生擅长思索,并信任自己有实力找到获得新知的途径。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课的引入部

8、分我设计了拍球竞赛,由3个女生与3个男生拍球的数量,抛出问题:依据统计数据,你认为哪组获得了成功?学生通过视察、比较和计算总数的方法得到答案,获胜队欢呼起来。这时我参加到失败的一队,把我拍球的数量加到他们队的数量上,再比较两队的输赢。这时有同学提出质疑不公允,因为两队人数不同,比总数不合理,我抓住时机设疑:那怎样才能公允合理呢?激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总结出最佳方法是通过求平均每人拍球个数来比较。从而引出课题平均数。(设计意图:从学生宠爱的课外活动入手,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爱好,也活跃了气氛,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从而能达到引出平均数的效果。)二、探究新知、建构感知追问什么是平

9、均数?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平常生活中自己见到或听到的平均数。(设计意图: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社会生活的亲密联系)出示课件1:在一个方形鱼缸中,设置3块挡板,把鱼缸分成4块相等的水域,且每一块水域的水的高度各不相同,由此提问:把挡板拿开,里面的水会怎么样呢?出示课件2:有3排小球,个数分别为6、7、2,由此提问: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设计意图:通过方形鱼缸中的水和移动小球两个动画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并渗透“移多补少”法。让学生明白把多的分给少的,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三、深化理解、巩固新知1、出示课件(课本例1):学生们收集旧塑料瓶的图画和统计图要求:、首先

10、让学生说出自己发觉的一些信息(对应图画)、能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操作。(指名学生上台指着统计图说自己的操作方法)设置认知冲突,平均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那是不是任何状况下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呢?我来到学生中间,叫起一名同学和他比身高,问到假如求我们两人的平均身高用这个方法行吗?学生们在一片哄笑声中说出不行,那有更好的方法吗?迫使学生打破以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而获得还能用计算的方法。、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此步可实行同学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帮助获得答案,因为对于个别同学而言还是有肯定困难,集体订正时让学生明确先算出总个数,再平均分,这种方法称为先合后分,最终嘱咐学生列综合算式时必需加上括

11、号并写答语)在同学们驾驭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后,回来解决拍球嬉戏中还没解决的问题。同学们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随之老师引导学生在一组数据中发觉平均数在哪些数据范围之内。(平均数肯定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四、综合运用、拓展延长(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学问,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驾驭学问,熬炼实力的双重效果,我在设计练习的时候留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持续学生学习的爱好;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1、出示课件:快速找出平均数。(运用以上所学方法来解决,着重说最终一题,以此训练学生处理问题的敏捷性。)2、出示课件:四(1)班学生参与植

12、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其次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平均每组种了()棵。A:181B:165c:145(平均数肯定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3、出示课件: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12页,其次天上午读了8页,下午读了6页,他平均每天读多少页?、(1286)2、(1286)3(这道题使学生对求平均数的份数加深印象)4、出示课件: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急?为什么?(这道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觉平均数和我们的生活是亲密相关的,并会用已学学问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设计,我依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做了许多的预设。因为学生是具有不同学问

13、阅历的生命个体,备课时我充分考虑不同的学生有着哪些不同的思索方法,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策略。争取在课堂教学中,在组织学生探讨、评价,让学生在生成学问的同时,生成学习阅历,生成情感体验,使整个课堂充溢生命的活力。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83页,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知道了面积单位和驾驭了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进行单位换算的必备条件,也是为今后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打基础。2、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详细目标要求,我制定本课的三个目标:(1)进一步

14、熟识面积单位的大小,驾驭常用面积单位间单位的进率,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洁换算。(2)通过视察、测量活动,培育学生分析问题、推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3)通过活动体验,培育学生酷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3、教学重点:理解并驾驭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4、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及其与长度单位间进率的区分。二、说教法这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基于新课程“老师的教不再是给学生一份学问的行囊,而是为学生搭建探究学问的平台”的理念,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主要采纳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依据自己的学

15、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觉、去再创建新学问。让学生在学习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数学学问的同时,也学到对终身发展许久起作用的视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三、说学法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复习已学单位间的进率,引导学生建构“面积单位间进率”数学学问,变学生被动接受学问为主动主动探究学问,与同学合作沟通,亲自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了解学问的来龙去脉。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等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四、说教学过程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卡纸、直尺。五、教具打算(一)复习引新。1、同学们还记得数位依次表吗?万千百十个(1)谁和谁是相邻的数位?(2)相邻的两个数位的进率是多少?2、在我们学过的单位里,有没有邻居?它们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边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