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61323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课 题听听那冷雨课 型 现代文新授课课 时2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点1、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2、品味语言,鉴赏文章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思能力点1、品味语言,感悟雨韵。2、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情韵教育点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2、在体会语言美的同时陶冶情操。 重难点1、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2、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检查预习【一】、导入语师:请看大屏幕:PPT展示: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

2、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师: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非常熟悉,它是谁的作品?生:余光中师:这是他的哪首诗歌?生:乡愁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说说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思乡之情。师:在这首诗中,余光中先生借助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浓浓的思乡愁绪,而在他的一些散文中,他同样借助一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感受一下作者的游子情怀。【板书课题】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找个同学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生: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

3、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师: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成果:(PPT)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料峭( ) 裾( )边 黔( )首 仓颉( ) 滂沱( ) 空濛( ) 蠕( )动 咬啮( ) 氤氲( ) 岑( )寂 幽黯( ) 羯( )鼓 寒濑( ) 舔舐( ) 啁啾( ) 2解释下列词语。 料峭: 氤氲: 岑寂: 蓊郁: 寒濑: 石破天惊:想入非非:二

4、、 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师:下面我们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展示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感悟雨韵。2、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情韵师:明确了学习任务,我们就来一起赏析这篇美文。在大家一起学习之前,咱们大家先自主学习,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听听那冷雨”作者在那冷雨中都听到了什么?【写了什么】2、 为什么会听到这些?【为什么这样写】请同学么按照自读要求:用铅笔在文中标出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生:按照要求自主学习。三、 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师:首先咱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听听那冷雨”作者在那冷雨中都听到了什么?大家在说的时候要持之有据。生:作者在雨中听出了 “凄凉,凄清,凄楚,凄迷。”因

5、为文章的第五自然节中说:“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生:作者在雨中听出了听出了韵律、听出来了音乐、听出了温柔。课本第96页六、七自然节中说: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铿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生:作者在雨中听出了单调、耐听和回忆,文章从第8-10自然节都是对这种感受的描写。文章的第10自然节说: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春雨绵绵听

6、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生:作者在雨中听出了 “七十年代台北的雨声” 什么都没有 , 雨声没有了音韵。文章的第11自然节中说:现在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找。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四、 重点讲解,深度研习师:下雨的

7、时候我们也听雨,最多我们在雨中听出了音乐,听到了韵律,但余光中先生为什么会听出了 “凄凉,凄清,凄楚,凄迷。” 听出了单调、耐听和回忆。生:我觉得这得结合作者来理解这个问题。师:你能结合作者给大家说说吗?生:老师我不大了解。师:那我给你补充一下,请看大屏幕:【PPT展示】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念已久的大陆。而由文末的写作时间可知,本文写于1974年春分之夜,而1974年,也正是作者离开大陆25年的时候,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 海峡两岸的同胞不仅不能来往走动,而且

8、连书信都不可通邮。生:老师我现在明白了,余光中先生为什么会在雨中听出了 “凄凉,凄清,凄楚,凄迷。” 听出了“单调、耐听和回忆”,这都源于作者内心浓浓的思乡之情,对故土深深的热爱。师:也就是说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将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融入那“冷雨”中,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情景交融”吧。生:这也不难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还提到了“中国美丽的方块字, 宋代米芾父子的山水画 ,王禹偁的听雨竹楼等等。这是对悠久而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深深的眷恋与赞美,这些都源于作者故国之恋,思乡之愁;为传统文化渐渐消失而感伤。师:实际上,文章有多处反应作者故国之恋,思乡之愁的地方,同学们能不能从文章中找一找?生:课本

9、第一自然节: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作者说: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陆深深的思念。生:第二自然节也有: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

10、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中“磁石般的向心力”我觉得就是对祖国的挚爱。生:第十自然节: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吧那冷雨。我觉得作者是通过回忆以慰自己思念故乡之苦。生: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中: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也表现了作者对故土深深的怀念和热爱。生:我觉得文章的最后一句: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写出了作者对故土的苦思、苦恋。也写出了梦碎难圆我悲痛。师:这一句算不算是文章

11、的点睛之笔。生:算师:那既然算,我们就大声的把它读出来。生:齐读。师:分析到这里,哪个同学能说说我们从文中读出一个怎样的余光中形象?生:远离故乡的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师:那现在你能说说题目听听那冷雨中那主要指哪里? 生:祖国大陆师:听听那冷雨中“雨”为什么是“冷”的?生:我认为“冷”有三层含义: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2)表现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的凄凉。 (3)作者为传统文化渐渐消失而感伤。师:也就是说冷一指自然环境的冷,一指人心情的冷。生:是师:所以文章的最后说:“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写出了作者对故土的苦思、苦恋。也写出了梦碎难圆我悲痛。但余光

12、中并没有绝望,在此文之后的第十八个年头,也就是1992年,他终于如愿,回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故土家国,回到了养育过他的江南。师:分析到这里,哪个同学能给大家总结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生:这篇诗一样的散文,以“听雨”为主线,通过听听那冷雨,时空联想,交织成一种湿冷沧桑、情切意浓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内心凄凉缠绵的思乡之情。师:下面就带着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自由朗读全文。生:自由诵读。五、 布置作业 反复诵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分析你喜欢的原因。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师: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余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主要来鉴赏文章的写作特色。二、自主学习,合

13、作探究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大家 反复诵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分析你喜欢的原因。下面你把你找到的句子大声的朗读一遍,然后小组交流你喜欢的原因生:大声朗读课文后,小组交流三、重点品读,交流成果师:下面咱就找同学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师:哪位同学先来生(1):我喜欢的是第一段中的“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这一段文字位于文章开头,即点了题,又运用了叠词,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淅淅沥沥、潮潮、湿湿、

14、潇潇等词,形成了一种凄冷凝重的意境,“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作者由自然界的雨联想到内心的情感,做到了情景交融,表达了浓浓的乡愁。师:喜欢就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生:有感情的诵读生(2):我喜欢的是“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这一句是长句,一气呵成,层层递进,表现出雨的连绵不断,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气势非凡。 生(3):我喜欢的是“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 此处作者刻意将文句拉长,造成文字稠密、意象繁富的效果。透过阅读,雨如回

15、忆的音乐,带领读者领略了江南与四川不同的雨中即景。诗化的长句,表现出雨的绵长细密和作者绵绵不断的思乡之情。 师:喜欢就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生:有感情的诵读生(4):我喜欢的是第3段“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作者调动各种感官来写“冷雨”,形成了一种空蒙而迷幻朦胧的意境,语言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说“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作者从冷雨中嗅出了“清清爽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