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课堂评价.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588119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评价课堂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评价课堂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评价课堂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评价课堂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评价课堂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评价课堂评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评价论文课堂评价论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摘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进行分析讨论,综合考虑关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这一复杂系统所涉及到的多种指标因素,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值,并给出了一个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具体实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志,是教育的生命线。课堂教学又是我国高校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所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及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

2、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科学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激励和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否科学有效,评价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并发挥积极的作用,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并使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是评价成败的关键所在。 由于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各因素又有层次或类别,难以在同一水平上确定出权重,这时就应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利用模糊多目标决策系统来进行分析。 一、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1.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

3、有关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并结合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考虑到如今高等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涉及到的具体情况,本文共选取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各项指标及其代号见表1。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代号。 2.各级指标权重的分层确定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值,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来适当调整判断矩阵,直到使结果符合要求为止。最终确定的各级指标权值见表2、表3。 注:该表的权值指二级指标相对其上层一级指标的权值。 二、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实例分析 以一个自然班30个学生对某个教师进行评价为例,将评价等级分为5个级别,分别为优秀、良好、中、差、较差,具体评价结果见表4。表

4、4中的数字表示评价人数。如就备课充分、课堂内容饱满这一因素而言,认为是优秀的有5人,良好的有10人,中等的有12人,评价为差和较差的分别有3人和0人,于是该因素属于这5个等级的隶属度分别为5/30、10/30、12/30、3/30、0/30。这样,根据表4 就可以得到各因素关于各等级的隶属度,从而算出模糊关系矩阵,根据最高隶属度原则最终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 下面给出本例的具体运算步骤: (1)计算各因子的隶属度。 (2)求模糊关系矩阵。 类似地,可以求出模糊关系矩阵R的其他分量,从而求得矩阵R。 R= (3)求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B=AR=(0.274,0.201,0.287,0.238)

5、R =(0.2639,0.2764,0.3383,0.1214,0) (4)判断评价等级。评价结果中,第三个指标的隶属度最大,故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属于第三类,即中等。 如果评价者有四类,分别为专家、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权值分别为0.2、0.2、0.3、0.3,以上求得的综合评价结果是由学生类别评价而得到的,其他各类别的评价结果分别为: B1=(0.2489,0.2331,0.4362,0.0818,0) B2=(0.2725,0.2235,0.4312,0.0728,0) B3=(0.2614,0.1986,0.4226,0.1174,0) 则总评价结果为: B=(0.2,0.2,

6、0.3,0.3) =(0.2517,0.2338,0.4018,0.1127,0) 结果仍是第三个分量最大,故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属于中等。 三、结论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实践证明该方法科学可靠。但该方法在评价指标选择及权重确定时仍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在今后的研究中要侧重这方面的探讨,以使该方法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段洁利,赖元峰,谢小妍,等.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 2肖辞源.工程模糊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73-180. 3Tanka H,et al.Fault-Tree Analysis by Fussy ProbabilityJ.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1983,(32):5. 4邓咏梅.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J.科技广场,2004,(8):19-20. 5Saaty A 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york:McGraw-Hill Company,1980. 6贺仲雄.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