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考点串讲-内科护理(十四).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578992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考点串讲-内科护理(十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3考点串讲-内科护理(十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3考点串讲-内科护理(十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3考点串讲-内科护理(十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3考点串讲-内科护理(十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考点串讲-内科护理(十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考点串讲-内科护理(十四).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患者男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请问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贫血B.出血C.感染D.肝.脾肿大E.淋巴结肿大【答案】:A 【解析】:考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慢性再障起病及进展较缓慢。贫血往往是首发和主要表现。2.女孩,11岁。因体温38.9伴皮肤、黏膜出血一天就诊。经医生了解健康史、全面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确诊为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好发于儿童B.起病前有感染史C.病程多为自限性D.出血部位下肢最多E.痊愈后经常要复发【答案】:E 【解析】:考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多数发

2、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有发热、畏寒及全身广泛性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下肢多见,甚至出现血肿、血泡;也可出现消化道和泌尿道的出血,少数病人约1%4%并发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病程常呈自限性,在数周内恢复,仅有少数病程超过半年而转为慢性。3.某患儿,自幼缺乏凝血因子被诊断为血友病,请问此病人的临床表现哪项是正确的 A.肌肉血肿B.消化道症状C.神经系统症状D.全血细胞减少E.恶心、头痛、呕吐【答案】:A 【解析】:考察血友病的临床表现。血友病以皮肤、肌肉深部出血为常见症状。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关节腔若有出血现象,可造成关节活动障碍。4.女孩,10岁。因发热、体温38.

3、8,畏寒、全身皮肤、黏膜出血就诊,确诊为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可引起 A.库欣综合征B.高血压C.易发生感染D.血糖增高E.便秘【答案】:E 【解析】:考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护理。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首选西药,但长期大量应用或突然停药会产生许多严重不良反应。不少患者服用激素一段时间后会致食欲增强、身体发胖、皮肤痤疮,有的甚至可诱发和加重感染,还可引起消化道溃疡和出血、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副作用。5.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机制是 A.抑

4、制患者T淋巴细胞B.抑制患者B淋巴细胞C.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D.改善骨髓的微循环E.调节骨髓血液灌注【答案】:A 【解析】:考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免疫抑制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是目前治疗重型再障的主要药物。其作用机理是能够抑制T淋巴细胞或非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6.患者女性,32岁,因经常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倾向,月经过多而在医院就诊,体检:脾脏轻度肿大,余无其他异常发现。初步考虑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符合该疾病诊断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不包括 A.出血时间延长B.凝血时间延长C.血小板计数减少D.骨髓巨核细胞增加E.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答案】:B 【解析】

5、:考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辅助检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检查项目有以下几种。血象: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多无变化,血红蛋白多少与出血程度有关。骨髓象: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急性型以幼稚巨核细胞增多为主,成熟型巨核细胞较少见;慢性型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但缺乏血小板生成型巨核细胞。其他:出血时间延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束臂试验阳性、血块收缩不良、血小板寿命缩短。7.患者女性,27岁。体温38,全身有小出血点,经医院查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31012L,白细胞3109L,血小板70109L,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请问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选的治疗方法为 A.造血干细胞移植B.脾切除术C.

6、雄激素治疗D.免疫抑制剂治疗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答案】:C 【解析】:考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原则。雄激素通过刺激肾脏产生更多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并直接作用于骨髓,促进红细胞生成,为目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用的药物。免疫抑制剂、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8.患者男性,放射科医生,一周前因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治疗,请问雄激素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6个月后,首先升高的是 A.白细胞B.红细胞数C.血小板数D.淋巴细胞数E.网织红细胞数【答案】:E 【解析】:考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原则。雄激素为治疗慢性再障首选药物,作用机制可能是刺激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有直接

7、刺激红细胞生成作用。目前常用丙酸睾酮衍生物司坦唑,需治疗36个月,才能判断疗效,判断指标为网织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升高。9.女孩,12岁。因突起高热伴全身皮肤、黏膜出血和大片瘀斑就诊。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予住院治疗。有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原则,错误的是 A.出血严重者卧床休息B.危重出血者可输注新鲜血液或浓缩血小板悬液C.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D.首选免疫抑制剂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脾切除【答案】:D 【解析】:考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原则。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首选的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仅用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术无效或疗效差者

8、,一般不作为首选。10.某病人因齿龈出血来院检查,经化验血小板5.0109/L,出血时间5分钟,红细胞计数4.01012/L,白细胞计数5.0109/L,网织红细胞1%,应考虑为 A.上述化验均属正常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再生障碍性贫血D.白血病E.粒细胞减少症【答案】:B 【解析】:考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患者齿龈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红细胞、白细胞、网织红细胞正常,应考虑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女,3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检:显著贫血貌,无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骨髓象:骨髓增生低下11.护士在给患者做口

9、腔护理时,发现其口腔内有一无痛性血泡,提示该患者血小板至少已低于 A.10109/LB.20109/LC.30109/LD.40109/LE.50109/L【答案】:B 【解析】:考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口腔血泡、鼻腔出血等为急性再障的临床表现,急性再障血小板计数20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患者女,3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检:显著贫血貌,无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骨髓象:骨髓增生低下12.入院第六天,患者突然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疑为颅内出血,护士首先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头部置冰袋B.低流量吸氧C.头低脚高

10、位D.保持口腔清洁E.鼻饲流质饮食【答案】:A 【解析】:考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措施。颅内出血时立即通知医生作好抢救准备。立即头部置冰袋或冰帽,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以改善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患者女,3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检:显著贫血貌,无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骨髓象:骨髓增生低下13.患者入院第三天,体温升高达39.0伴抽搐。最适宜的降温措施是 A.温水擦浴B.头部置冰袋C.酒精擦浴D.口服退热药E.冰水灌肠【答案】:B 【解析】:考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措施。高热病人可物理降温如头部冰袋。不

11、宜用酒精或温水擦浴,因为患者血小板低,以免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引起或加重出血。忌用抑制骨髓造血及血小板功能的降温药物。患者女,3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检:显著贫血貌,无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骨髓象:骨髓增生低下14.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B.白血病C.缺铁性贫血D.脾功能亢进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答案】:A 【解析】:考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患者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及外周血中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显示增生低下或

12、极度低下。白血病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贫血及各种器官浸润,血象可发现原始细胞及早幼细胞占30%90%。骨髓象:骨髓一般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患者男性,18岁,因腹泻自服氯霉素数日,几周后刷牙时牙龈出血,继后鼻出血,并发高热。1周后去医院检查,全血细胞减少,经骨髓穿刺证实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5.该患者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可列出的护理诊断不包括 A.气体交换受阻B.体温过高C.有感染的危险D.活动无耐力E.焦虑和恐惧【答案】:A 【解析】:考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问题。患者护理问题包括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有关;焦虑,与再障久治不愈有关;有感染的危险,与白细胞减少有关;体温过高,患者有高热。不包括气体

13、交换受阻。患者男性,18岁,因腹泻自服氯霉素数日,几周后刷牙时牙龈出血,继后鼻出血,并发高热。1周后去医院检查,全血细胞减少,经骨髓穿刺证实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6.不可选用下列哪些药物治疗 A.大剂量甲泼尼龙B.山莨菪碱C.环孢素(环孢菌素A)D.ATGE.ALG【答案】:B 【解析】:考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免疫抑制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是目前治疗重型再障的主要药物。环孢素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可用于急、慢性再障。临床上还常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和丙种球蛋白治疗重型再障。患者,男性,16岁,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危重,极度消瘦,不思饮食,需要插胃管

14、补充营养17.在给病人插胃管时下列哪项不妥 A.向病人做解释B.协助病人取半坐卧位C.插管前量长度D.插管时病人有呛咳、呼吸困难,嘱其张口做深呼吸E.插人一定长度后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答案】:D 【解析】:考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措施。插管过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可暂停插入,嘱病人深呼吸;若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现象时,表明插入气管,应该立即拔出,休息后重新插管。患者,男性,16岁,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危重,极度消瘦,不思饮食,需要插胃管补充营养18.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最好方法是 A.用注射器抽出胃内容物B.用注射器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听气过水声C.用注射器向胃内注入10ml水听气过水声D.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碗中观察有无气泡溢出E.让病人晃动身体感觉是否在胃内【答案】:A 【解析】:考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措施。确认胃管在胃内的方法有3种。抽液法:注射器连接胃管末端抽吸胃液时,有胃液被抽出。听诊法:听诊器置胃部,向胃管内注入空气10ml,能够听到气过水声。呼气法:呼气时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此法慎用。一般首先用抽液法,若未能抽出胃液再考虑其他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