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落实四进四强策略培养学生的素材意识-谭顺兴.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56862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落实四进四强策略培养学生的素材意识-谭顺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落实四进四强策略培养学生的素材意识-谭顺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落实四进四强策略培养学生的素材意识-谭顺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落实四进四强策略培养学生的素材意识-谭顺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落实四进四强策略培养学生的素材意识-谭顺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落实四进四强策略培养学生的素材意识-谭顺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落实四进四强策略培养学生的素材意识-谭顺兴.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四进四强”策略,培养学生的素材意识佛山市禅城区东鄱小学 谭顺兴摘要:老师们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时候常常为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合适的写作素材而犯愁,而我从教将近二十年,却从来没有为写作素材而发愁。为什么?因为我向来就有素材意识,我留心周围的一切,能随时随地地为自己捕捉到可写的东西。由此我便想到:学生也从小就有了素材意识,同样能为自己发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就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素材意识如何强化呢?一句话:落实“四进四强”策略。关键词:强化 素材意识 策略正文:老师们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时候常常为找

2、不到合适的题目、合适的写作素材而犯愁,每当我以行政手段催交论文时,一些年轻的教师总是不请自来请教我写什么?怎么写?有一次,教育局组织网络课堂教学,一位参赛的青年教师为选题一事一筹莫展,我给她出了个题目中年级学生英语听力培养,结果荣获了一等奖。老师们选材尚且为难,小学生一学期不少于八次的大作其难度更不用说了。作文时,学生搜索枯肠的情况屡见不鲜。我从教将近二十年,却从来没有为写作素材而发愁。为什么?因为我向来就有素材意识,我留心周围的一切,能随时随地地为自己捕捉到可写的东西。由此我便想到:学生也从小就有了素材意识,同样能为自己发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就能准确、生动

3、、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素材意识如何强化呢?一句话:落实“四进四强”策略。策略一、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强化素材意识。有爱才能有发现,才能有赏识;发现了,赏识了,才能有表达的欲望。对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对美妙的声音充耳不闻,表面看来是不会赏识,实质上是缺乏爱。为此,我坚持一个宗旨,时时刻刻给学生传递一种信息:我爱一切美的事物,我的发现自然就多一些。记得有一天,一场浓雾笼罩了大地。正好早晨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看着外面弥漫着的浓浓雾气,学生都被这不多见的景致吸引了,很多学生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我情不自禁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

4、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早上起床到上学校这段时间看到的情景。有的说:“早晨打开窗户,外面朦胧一片。相隔不足10米的房子也不见踪影了。”有的说:“马路上的汽车都亮起了红灯,排成了一长串,若隐若现,宛如一条红色的长龙。”有的说:“所有的汽车行驶得都很慢,坐在车里什么也看不到,真担心突然冒出个马大哈。唉,有雾的天气真的不方便!”听着同伴的发言,更多的学生都举起了手,他们都说出了自己独特的见闻和感受。早晨时弥漫着的浓浓雾气,黄昏时天边形态各异的火烧云,雨过天晴后空中美丽的彩虹,绵绵的春雨,天色骤暗,狂风夹杂着飞石,暴雨倾盆而下这些自然现象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时,我们一定要选择先放下课堂预设好的教学内容

5、,及时引领学生去观察这些可遇不可求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学会用欣赏的态度对待生活,这样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素材意识,写下来的文章也一定是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好文章。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小学生一天有6至8小时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校园生活中总是不经意地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高兴的,有悲伤的,有苦恼的,有难忘的,我总会引导学生以一颗宽容之心与人交往,少点苛刻,多些尊重。记得有一次,一位男生课间和同学追逐打闹时,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女生的脚背,而且踩得有点重,

6、那位女生马上痛哭起来。等我赶到现场时,那位女生正抚摸着脚背哭得泪水涟涟,而那位男生紧张得手足无措,满脸歉意地连声对她说“对不起”。看到这幕情景,我想那位男生已经知道错了,所以就不必再严厉地谴责他的莽撞了。我蹲下来安慰女生,问她的脚还痛不痛,她说已经不是很痛了。我告诉她:“你的脚背已经不是很疼了,而那位男生因为踩了你还非常紧张难过,他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应该去安慰他一下,以表示你的大度和宽容!”那位女生赶紧擦干眼泪,轻轻地走到那位男生身边,说:“不要紧张,已经没事了。不过以后要小心点!”事后,我让两位同学写写小练笔,那位男生写了今天我闯祸了,那位女生写了“倒霉”还是“幸运”?。在学生的文章中,有对

7、当时情景生动形象的描写,有对自己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更有对同学、对老师的感激。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与人为善,于己方便。”我注意在生活小事中教育学生以一颗宽容的心与人相处,善待他人,在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同时也塑造敏感、丰富、美好的心灵,这也是作文教学应有之义。策略二、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强化素材意识。现在是信息时代,地球在变小,成了地球村,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地区、国家、世界。媒体电视、广播、报刊,则是瞭望、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为此,我带头关注媒体,引导学生多阅读书报,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我把眼光放远了,该有多少人或事件值得我们关注呀!其中有多少值得我们记下来并予以评说的

8、呀!记得一次观看中央电视台节目时,一则公益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女:你挤着我了,你!男:怎么,来劲了是吧?老人: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这可是写作文的好素材呀!我赶紧把它录制下来。当我教学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第三段“谈碰壁”时,我告诉学生,在生活中,有好多事是在人物对话过程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情也就结束了。然后,我把上面的录音放给学生听,听过之后,要求学生想象一下:这三个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的?三个人的衣着打扮怎样?说话时的表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的?再想一想:两位年轻人听了老人的劝告又会怎样?然后写下来。不一会

9、儿功夫,一篇篇优秀的作文就从学生的笔端流淌出来了。又有一次,我在网上浏览到一篇名为也谈据报作文的文章,了解到所谓据报作文,就是变一般以统一的材料给同一的话题为主的“据料作文”模式,为根据某份报纸的内容自选材料、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进行作文的模式,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每周都效仿其“选报赏题周记练笔”三步曲的做法,每次周记练笔都引导学生先看报,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后再写作,既解决了“无米之炊”,又解决了学生作文“无情无趣”的问题。如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大报纸相继登出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许多学生读完后都被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所震撼,写下了一首首情真意切的生命赞歌

10、。还有许多学生根据报纸上的犯罪案件,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或批评或同情,皆言之凿凿,充满感情。如果不是在据报作文的情境下,很难有这样的收获。策略三、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习作交流平台,强化素材意识。从教将近二十年,我的好多做法都是从同行那里学来的,我感激学校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了一个信息畅通无阻的平台。有感于此,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素材意识,务必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交流的平台。为此,当学生的习作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我总会适时的鼓励与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我经常会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读读自己最满意的一句话,一个片段,一篇文章,他们便会喜上眉梢;我又在班内建立墙报“习作天地”,把学生中写得比较

11、好的习作,分期分批地或张贴、或刊载,给学生以展示自己才华的天地。我还会为他们提供一个出书的机会,享受著书立说的体验,更是欣喜若狂;引导学生利用电子计算机编辑个人专刊、个人专辑、班级专刊、文学社刊,凝聚的是智慧,流淌的是成功的喜悦与幸福。 光有兴趣和写作能力不足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为培养一些作文兴趣更浓,水平较高的习作爱好者,小记者站、红领巾文学社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在这里我注意引导学生把思、叙、议紧紧结合了起来,读书习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家事、国事、天下事,喜、乐、忧、愁全方位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更加兴奋,更加丰满,更加成熟,这也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策略四、进一步帮

12、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强化素材意识。叶圣陶先生的教子故事脍炙人口。贾志敏先生有一篇短文,写他曾询及叶至善,叶圣陶先生如何教儿子写作。叶至善的回答是:“从来不教。”原来,“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但儿子的作文他还是要听的:“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

13、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其子女就得调遣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至叶老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贾志敏老师的采访记道出了叶老先生教儿子写作的秘诀在于帮助儿子养成多动笔的良好习惯,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这些良好的习惯表现在许多方面,我重点抓好最基本的两点: 1、勤记笔记的习惯。凡成绩优秀的学生,书上大多写得密密麻麻;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书本上往往字迹寥寥。发现这种情况后,我重点指导读书时要用各种符号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划划。精彩的语句下面画上波浪线或着重号,为之叫绝的名言

14、警句旁打上感叹号,怀疑不解之处打上问号,有同感的地方不妨写上几句等等。读完一篇好文章后,还可以写出读后感或读书心得。一段时间后,学生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2、写作文的习惯。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或小练笔,字数在400字之内,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社会万象:描绘社会生活见闻,如清洁工清扫马路、交通警察指挥交通、市场上的买卖交易、放学路上的见闻,社区生活情景等,都是学生耳闻目睹的,看似平常,信手拈来,均可成文。 (2)家庭记事:记叙家庭生活景,如过生日、亲友团聚、节日趣事、生活风波、学做家务活等,凡家庭事务均可作为该类作文写作素材。 (3)校园风采:描述校园四季景象,各类活动场景,记叙同学之

15、间、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感人事件等等。 (4)自然风光:或描绘家乡景色的四季变换,旅游景点见闻感受:或描写自然界一草一木的生长过程,形态特征,赞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等等。 (5)奇思妙想:小学生思维活跃,充满幻想,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允许他们生活中的奇思妙想。可以结合一幅画面,展开想象:可以结合某一种声响或一段乐曲,展开想象: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想展开想象。 (6)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是摘抄好词好句,或发表评论,或谈体会感受。汲取知识精华,扩大视野。没有发现的人生是苍白的,没有心灵的生活是荒芜的。从小养成笔耕不辍习惯的人,他的好奇心能够持久保持,使观察、思考成为自觉。观察了、思考了,写作的素材就自然会有了。参考文献:1、写作素材,作文教学的活道 听于永正语文老师要有素材意识讲座有感(陈惠真)2、习作教学应当强化的意识高林生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