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GZY12.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5553677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GZY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反思GZY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反思GZY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反思GZY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反思GZY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GZY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GZY1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高中语文组依托文本 突出生本 探究教学新思维 故都的秋的教学反思选手编号:GZY12本届教学竞赛在课程设置、课型设计、教师素质等方面都较过去对参赛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愈加积极地作用。作为一名参赛教师,既兴奋、期待又忐忑不安,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而自我教学实践功能的提升更是自感真切。我是怀着非常敬畏课堂的心情努力做好准备的。但是,说实话,这是刚从课堂上学下来,我对自己的今天的表现不太满意。现总结如下:一、 自我评价1、 解读教材的能力:面对传统教材、经典美文,我想通过创新力求对故都的秋一文进行更有创

2、意的挖掘,并贯穿到课文教学中,想把握好文章的核心内涵。但限于自身能力水平有限,某些解读缺乏有力的证据和说服力,运用到课堂中有轻率之嫌,而且,对于郁达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了解得还不够,课前没有做足准备,解读教材还没有达到最深的境界。所以,在自己今后的教研过程中,应在精度和信度上做更多的努力。2、 教学设计的能力:新课标中首先就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很深广的。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是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始终贯穿

3、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教学理念,采用由感受到领悟这种监禁发展层次,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散文的语言,并通过语言感知作品中呈现的五项,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设想是好的,在今天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3、 课堂驾驭的能力:上课过程中,我希望能够挑战自己,还是鼓足了很大的勇气背诵了文章的第35段,这是自己在以往的公开课中不敢尝试的,所以,也算是一次突破。虽然在背的过程中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但从效果来看,还是有学生受到了触动,小声在私底下议论。这一环节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教学打下了基础。但是,在点评学生的回答这一环节上,我还是有所欠缺,不够大胆,应该更注

4、重他们对问题核心的把握,要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以鼓励为主,用精炼的话与学生平等对话,这其实反映了一名教师的教学机智,所以,要不断历练内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样,驾驭起课堂来才会更游刃有余。二、 反思问题1、 教学设计上的反思: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我的安排似乎是很合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很多困难。学生对内容的把握、情感的理解、美感的体验是我现在这节课中解决的问题。前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也是一堂语文课要求全体同学都能够达到的目标,但美感的体验却非常不容易。比如,什么是“清”,什么是“悲凉”?为什么这样的感觉也是一种美?我们曾经

5、体会过这种美感吗?能不能假设一个情景来体验体验?确实非常困难,而这些地方确实又是最为重要的东西,也就是一种文化的、艺术的感觉。所以,语文难的地方不在那些“实”的知识与能力,而在这种“虚”的思想与情感。当然,这是需要老师进行渲染和启发的。这一点,我今天做得不太好。2、 教学流程上的反思:从教学流程来看,我觉得自己的目的是比较明确的,但今天的课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课后我意识到,学生并没有把故都的秋中那感伤、悲凉的情感领悟透彻,给学生课堂品读的时间不够,鉴赏语言太过粗糙,有些东西是值得细细咀嚼的,比如“落蕊”“秋蝉”“日光”等等,总感觉意犹未尽。学生没能很好地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之中,我有时还

6、打乱了学生的接受心理,过于急躁,所以,学生的讨论没有想象中那么热烈。因此,对学生真实水平的关注才是关键,要在课堂上适时调整教学进度,该细细研读的地方觉不能因为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一笔带过,多给学生品读的时间,让他们真正进入课文,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开放的思维。3、 教学手段上的反思:语文的教学讲求“活”,所以,多样化的手段才能让整个课堂“活”起来。为了使课堂更顺畅、更具美感,可以借助多媒体、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但是,在这次竞赛严格的规定下,这些手段都不能运用,我又该如何利用教学手段让课堂丰富起来呢?所以,这个问题又回到了原点。以前,我自己的语文老师在没有任何现代化手段的情况下,一样把语文

7、课上得那么有趣味。因此,关键在于推进文本时机智的提问、适时的讨论、恰当的朗读、适当的调侃等等,用这些方式加强语文课本身的魅力。这一点,我还得在具体实践中多加磨练。三、 课堂重建1、 深挖教材:上完课之后,我还是有很多遗憾的,问题讲得不够透彻,我觉得还可以从这些意象的整体画面去赏析这篇文章。一是萦绕着北平气息的故都的秋的意象。如“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字里行间无不弥漫着这股故都的气息、文化的气息。二是南方人眼中的北方的秋的意象。这里面,作者是拿南方的秋的纤细柔弱与北方的秋的清静悲凉作对比,一定要仔细揣摩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四个比喻句和对比句,这一点,学生今天上课的表现还不错。三是秋声、秋色、秋味、秋姿等。四是以“天”作为背景,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这个大背景中尽情地挥洒描摹,也只有在这个背景中,才能更表现出作者对故都的秋所特有的钟情、怀恋。2、 平等对话:在今天的课堂上,我认为学生可能有些束缚的原因是我与他们的交流还不够,有时喜欢打断他们的话,没有留给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思想上也受到了一定束缚,无形中压缩了他们的话语权。而且,潜意识里我对他们的回答有着先入为主的概念,引导他们往我预先设定的套路上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