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10篇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5547682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10篇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10篇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10篇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10篇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10篇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10篇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10篇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与反思(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10篇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与反思下面是我收集的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10篇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与反思,供大家参考。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1倍数与因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倍数与因数起始课。倍数与因数是学生学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及分数约分的基础。课前设计时,我紧紧围绕课标要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采用本校高效课堂模式“三段六环”进行教学。纵观本节教学,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个亮点:1.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设计始终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生相互合作中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学习与问题思考。前后共设计了两次自学指导,一个是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另一个是如何找一个数倍数。让学生借助教

2、材资源进行自学、问题探讨,同时强调对教材情境图及提示信息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小组合作的能力。2.注重了对教材资源的挖掘与拓展。如:在引导学生找倍数时,我对课后练一练第3题小兔子过河进行了挖掘和重新设计。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的同时,对倍数的特点进行了更深理解。通过河水上涨,让学生思考还需安几个点小兔子才能顺利过河。从而让学生想到了3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是对于学生理解倍数的特点却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本节课的不足:1.采用“三段六环”教学模式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整节课都在自学和与同伴的交流中学习。但学生思维还不够活

3、跃,过分的严格和环节控制,使学生在课堂中过于拘瑾,课堂氛围不够浓厚。2.对于倍数与因数相互依存关系上强调不够。课堂中针对这一环节缺少必要的练习和情境设计。导致完成“因为92=18,所以18是倍数,9是因数。”这道判断时学生对倍数与因数的理解深度不够,出现了很多错误。3.业务素养待提高。对于控制课堂教学的力度把握较好,但对于课堂教学中生与师的对话环节不够巧妙、灵活。有时因为不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肯定方式,可能损伤了学生继续思维和提问的勇气。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2本课程为一节数学概念课,现在的课程设计主要通过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们而言,属于较难掌握的内容。同学们在乘

4、法算式的学习中对因数这个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教学中首先复习前期的知识,逐步引出新的知识点,利用数形结合、自主探究、巩固练习等方法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一、数形结合感性认识通过阅读课本上的飞机图,让学生利用情景图使用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表示,本环节较为简单,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引出因数与倍数的具体含义。本环节主要借助数形的关系列出方程,有效衔接了新旧知识。二、互帮互助自主探究在学生理解因数倍数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让学生与邻座互相帮助找出24的所有因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展现了较强的合作能力,并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语言来准确表达,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整找齐24的所有因数。三、巩固练习快乐学

5、习最后利用不同程度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本阶段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概念性,是不能单独存在的。本环节利用“比一比谁更快”、“你说我做”等小游戏练习寻找因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在本次教学中因为担心学生第一次接触概念,难以理解故过多、过细地讲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是本课的不足之处。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3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

6、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我认真研读教材,通过学习了解到以下信息: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3)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虽然学生已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除尽”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判断题请学生辨析: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因为5=4,所以5和是4的因数,4是5和的倍数,对吗,为什么,特别是第2小题极具

7、价值。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帮助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0),及时弥补了未进行整除概念教学的知识缺陷,还通过此题对“因数”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因数”,倍数与倍进行了对比。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4因数和倍数是新旧教材的精典内容,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翻阅了好几个版本的相关内容,教学案设计几易其稿,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当下课铃声响起那一刻,听到学生争论不休的走出教室,不仅感慨万千。回味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体会:一、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处理教材:数学教材凝聚着纵多专家、学者的经验和智慧。仔细研读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仔细研读有助于你对教材的理解。在研读中我发现

8、在此教学内容中数形结合是多种不同教材版本要渗透结合的数学思想,但也有的教材没有结合,那么到底哪种效果好呢?为此我对试教后的学生进行访谈,发现用“12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形式引入,更有助于学困生对5不是24的因数的理解,所以我对教材内容的飞机图作了改动,这是其一。其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还体现在:对教材中让学生找18、30、36因数这一内容,备课中我们发现教材没有例举找单数的因数,这样不利于学生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所以我把30换成了23,才有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一个数的因数特征的精彩发言:有的数的因数个数是双数,有的数的因数个数是单数、有的数的因数只有他自己和1。其三创造性的使用教

9、材还体现在:对于因数和倍数韦恩图的表示方法,我直接让学生在练习时进行尝试,学生同样得以解决,节省了教学的时间。二、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前课后的“边角料”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多,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的矛盾就凸现出来,为此对于教学任务重的课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前一分钟学生注意力还没集中的时候进行课前谈话,形式内容要注重趣味性和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如本课的教学环节一我安排在课前进行,利用学生进入微格教室上课前一分钟时间进行了“猜谜语和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这样既落实了教学环节又节省了教学时间,更重要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作好思想上和学法上的准备,可谓一石三鸟。课后通过游戏破解数学宝盒的密码,让学

10、生带着这个问题下课,让学生自己课外去研究。三、学生建构意义需要一个过程受老教材的影响,总想让学生对因数和倍数意义的理解在学生学找一个数的因数之前学透,所以把教学时间的重心放在学生对因数和倍数意义的理解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曾把例2放到第二教时完成,甚至出现把因数和倍数意义上一教时的想法,实践后发现学生对于因数和倍数意义理解不透不是由于教学处理的问题,其本质学生建构意义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且教材中把因数倍数及学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方法放在一教时有他更深的意义,目的是通过学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加深对因数、倍数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找中体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的内涵和外延。所以在教学因数和倍数意义中

11、虽然没有直接点出XX是XX的因数或倍数,而是让学生经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后,直到最后判断中出现:16是倍数,8是因数,但学生能清楚说出其错误的原因,从这题的学生反应看,学生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理解是深刻的。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5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后,照例要过进行复习。课堂上,在引导学生复习了“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这些概念后,我要求学生先写出20以内的素数(2、3、5、7、11、13、17、19),再写出20以内的合数(4、6、8、9、10、12、14、15、16、18、20)。这时,我问学生:“谁能利用这些数来提一个问

12、题,考考大家?”学生一时哑然,不知从何下手。我微微一笑:“老师来带个头,请问:最小的素数是多少?”“哦!”学生立刻醒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问:生1:最小的合数是多少?生2:20以内有几个素数?生3:20以内有几个合数?生4:哪个数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生5:哪个数既是素数又是偶数?生5:20以内有哪几个数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生6:“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这句话对不对?生7:“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对不对?生8:“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对不对?生9:自然数按它的因数的个数分成哪几类?生10:“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这句话对吗?学生有的提问,有的作答,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忙得不亦乐乎。流水不腐,户枢

13、不蠹”,如果要想让课堂成为“清澈的渠水”,就必须不断地为它注入“活水”,这个“活水”就是一个个精妙的提问,而如果这些“活水”就来自学生自己的思考,那么这将是多么有生命力的课堂!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只是抛出了一个问题,但就像点着了焰火的引信一样,课堂立刻绽放出绚烂的火花!学生纷纷把自己积累的数学知识亮了出来,提出了一个个问题,既考了考别的同学,又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又让大家应用概念的能力得到了增强,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让一堂平淡无奇的复习课变得精彩纷呈。由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教师要先培养自己提问的能力,用精妙的、恰到好处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思考,只有学生的思维被调

14、动起来,才能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促进自己和同学的数学能力的提高。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61、这堂课的行走过程。学习了五堂同课异构的倍数和因数,一直想自己尝试一下这堂课的教学,无奈,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学过了,就放在三年级进行教学,预习自己先到一个班级熟悉一下,和六年级的孩子打习惯了交道,现在一下子走进三年级课堂,真的还有诸多的不习惯,一堂课下来,自己用一个“急”字贯穿课堂,说话方式有待调整,于是,再一次梳理教案,详细备好每一句话。第二次上课,请了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听课,出现了一个“涩”点,就是:9是倍数,9是因数的判断,但是学生稍作点拨,还是能完全理解的,师生配合,还算顺利,另外有一些小节问题处理得

15、还是不成熟。由于“卡”得不算太“涩”,所以,也没在意。第三次课题组正式上的时候,当出现“9是倍数,9是因数”的判断,学生竟齐声回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的,现在,再一次理一理,发现,开始的谈话,借鉴了“三个人,有两个儿子,两个爸爸”没有用好它,反而给了学生一个错误的提示,而且“先入为主”,学生进行正迁移,从数学原理来看,没有真正处理好“数形结合”,处理因数个数与摆几种图形的关系,课堂显得思维含量不够,数学价值有些削弱,所以,教案我又作了一定的修改。2、关于“体验教学”主题的思考。体验既是过程,又是结果。通过学生观察老师三种写因数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碰撞中,深化自己的认识。通过自己找因数、倍数的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我教学的出发点,实施得怎样,还需要同行的指点。倍数与因数的教学反思7倍数和因数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要上好一堂课非常不容易,在课前认真分析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查阅了有关参考资料,进行了认真备课,但实际教学效果还是不理想。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总结如下:(1)关于本课教学的顺序。按教材的安排是先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再学习找一个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