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走向文学.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544349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走向文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十三章:走向文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十三章:走向文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走向文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走向文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走向文革文学 一、1958年的文学运动 二、文学激进思潮和纪要 三、文学的存在方式 四、“文革文学”的特征一、1958年的文学运动1、1958年开展的文学运动,可以看作是走向“文革文学”的重要步骤。2、1958年,在发动经济上的“大跃进”的同时,也提出了文艺的“大跃进”。毛泽东发表的有关文艺的主张主要有两项:A、 提倡大力搜集民歌B、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3、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的,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4、 “浪漫主义”阐释为“革命热情”、“远大理想”,写出“所愿望、所可能想像

2、”的东西之后,把它置于显著的、主导性的位置上,从而为从观念、从社会理想目标和政治浪漫激情出发来“虚构”现实提供理论根据。5、60年代初,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上实施退却的“调整”政策,文艺也不例外。A、 一是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批评文学对政治的简单依附,批评学术研究和文学批评的解“经”(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的风尚,以及忽视人类文化遗产的倾向。这一切,从文学的角度上,是为了保护文学的“特质”,阻挡政治对文学的“淹没”,在文学服从于政治的框架内,有限度地承认作家在题材、人物、风格、方法上的某种“自主性”和多样选择。在文学的“服务对象”上,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替换“工农兵”概念,以削弱、模糊

3、其阶级的规定性。B、全面审度1958年以来成为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核心的“革命浪漫主义”,提出“现实主义深化”和重视体现历史复杂性的“中间状态”人物的创造,来重提文学的“真实性”。二、 文学激进思潮和纪要纪要”指出,要创造“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最光辉灿烂的新文艺”;作为这一实验,要“搞出好的样板”。题材上: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艺术方法:要采取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依靠什么人来实现创建新文艺的问题上::“纪要”提出了“重新组织文艺队伍”。这包括“重新教育”那些“没有抵抗住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文艺干部”,更指“工农兵”的加入:“工农兵在思想、

4、文艺战线上的广泛的群众运动”,“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划出了一个完全崭新的时代”。“纪要”所表达的,是本世纪以来就存在的,主张经过不断选择、决裂,以走向理想形态的“一体化”的激进文化思潮。激进文化思潮的“当代形态”的特征:一:提出有关“革命”,也有关文学的更纯粹的尺度二:选择上的政治权力干预的“暴力”性质(强制性)。根据阶级精神和文学形态的纯粹性标准,“纪要”开列了必须“破除迷信”的中外文学的名单,其中有“中外古典文学”,有“十月革命后出现的一批比较优秀的苏联革命文艺作品”,有中国的“30年代文艺”(指左翼文艺)。后来,一篇阐述这一派别的理论文章明确指出,“古的和洋的艺术,就其思想内容来说,是古代和

5、外国的剥削阶级的政治愿望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是必须彻底批判和与之彻底决裂的东西,至于其中少数作品的艺术形式的某些方面,也是需要用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来进行批判和改造,才能推陈出新,使它为创造无产阶级文艺服务”。这便有了“从国际歌到革命样板戏,这中间一百多年是一个空白”、“过去的十年,可以说是无产阶级文艺的创业期”的论断,同时,也出现了规模空前的“经典”重评的运动,其结果是几乎任何“经典”都被“颠覆”,剩下的就是正在创造的文艺“样板”。三、 文学的存在方式1、在“文革”中,政治观念、意图更直接转化为艺术作品,即“政治”的直接“美学化”。2、在写作方式上,文学批评最流行的方法是组织写作小组,这表示了它的

6、非个人性,也加强其权威地位。这种表达社会政治集团观点的做法,是近代以来报刊的时评、社论的方式。3、诗、散文、小说的发表,许多仍是个人署名的方式。但是,“集体创作”得到鼓励和提倡,尤其是“工农兵”的创作4、集体创作的方式有多样,其中的一种是“三结合”(“党的领导”、“工农兵群众”和“专业文艺工作者”)创作。这种“三结合”写作小组,在“文革”期间,一般是抽调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工人(或农民,或士兵),短期或长期脱离生产,由部门的文化宣传干部组织起来,再加上一些作家(或文艺报刊编辑,大学文学教师)组成。写作步骤,通常会先学习毛泽东著作和有关政治文件,以确定写作的“主题”,然后根据所要表达的“主题”,来

7、设计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矛盾冲突)。作为“群众”的写作者中,也会有表现出较强的写作能力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参加写作组的“专家”在最后的定稿上,要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四、 “文革文学”的特征1、“文革”期间的文学:一: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基本上遵循着文学激进派所确立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它们和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在文学观念和艺术方法上,并不存在截然相反的变化。事实上,“文革”期间被称为“样板”的作品,许多是对五六十年代或延安时期作品的修改或移植。“文革”创作的小说、诗、戏剧,其艺术经验,也主要来自五六十年代。二:是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写作、传播的作品。(“地下文学”)2、 “文革文学”的特征:A、 政治的直接“美学化”B、 在“真实性”问题上,中国当代作家对“感觉怎样”、“应该怎样”和“实际怎样”之间的矛盾的困惑在这时已变成对“应该怎样”(政治意识形态要求)的不容置疑的认定。这种文学观念,合乎逻辑也导致文学创作的观念论证式的结构。C、 文学写作的“思维过程”,被规定为这样的公式:“表象(事物的直接映象)概念(思想)表象(新创造的形象),也就是个别(众多的)一般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