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 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A.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 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C. 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D. 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2.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研
2、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3. 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把变衣冠作为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A. 改旧换新,表明革命决心B. 仿照国外,借鉴西方经验C. 启发民智,营造变法氛围D. 引领时尚,倡导新的风俗4. 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近代商会的发展()A. 促成与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B. 有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C. 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
3、舞台D. 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侵略5.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由此可知,康有为:A. 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B. 甲午战败后号召救亡图存C. 力主向西方学习制度D. 关注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6. 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了国人办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潮。在18951898年期间,特别是1897和1898两年,国人新办报刊达94种居主导地位的是时政性综合报刊和讲求新学的报刊。这些近代报刊的创办A.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 推动了清政府的“新政”改革C. 提高了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D. 有助于启迪民智,扩
4、大变法的基础7.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开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下列对这期间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 鸦片战争爆发是虎门销烟的导火线B. 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的发生C. 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掀起了洋务运动8. 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包括()开启了民智具有启蒙意义 为民主革命爆发做好舆论准备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 传播了变法、民权等思想主张A. B. C.
5、 D. 9. 庚子西狩丛谈记述:“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台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在此作者强调的是()A. 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B. 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C.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10. 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A. 始终没有
6、接受西方政治思想B. 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C. 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D. 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1.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化在艰难曲折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10年之后,开始出现民营新式企业。民营企业从1870年到1894年,共计有151家,总资本只有洋务企业的九分之一。1872年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丝厂,生丝行销欧美,获利颇丰。1894年,广东的机器缫丝业发展到88家。民营火柴厂、面粉厂、造纸厂、棉纺织厂则生产进口替代产品,仿制洋货,供应市场。在洋务运动期间(甲午战前),洋务企业居主导地位,民营企业的地位
7、和影响都很低。 整理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它(戊戌变法)既有反对清朝反动统治势力,推动社会前进的一面,又有企图阻止革命,防止旧的统治秩序彻底崩溃的一面。但在当时,革命运动的力量和影响还很微弱,戊戌变法在历史上实际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反动势力的对立物而不是革命的对立物,它所起的历史作用无疑是进步的。 林华国近代历史纵横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营新式企业的性质,并概括这一时期民营企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启蒙角度简要分析维新思想起到的历史作用。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洋务运动结束”“维新运动早产”说明这场战争是甲
8、午中日战争,而此战争刺激清政府开始了维新变革,使中国由学习西方的器物转向了制度,故B项正确; 开始引进西方工业文明和改变落后军事观念的是洋务运动,故AD项错误; 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是早期维新派,故C项错误。 故选:B。2.【答案】C【解析】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太平天国运动,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A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B项错误; 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到维新变法,显然与当时的史学
9、氛围不相符合,故C项正确; 辛亥革命,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D项错误。 故选:C。3.【答案】C【解析】材料中“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说明康有为认为服饰的变革是思想解放的前提条件,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最终推动维新变法的开展,所以“改易服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思想解放,推动“新政”是服饰变革的最终目的,ABD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为了遏制革命形势发展,挽救统治,实行新政改革,奖励实业,颁布商法,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10、,故B项正确。 外国商战思想的出现是在19世纪60、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标志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项错误。 1904年列强没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列强放松对华侵略是在一战时期,故D项错误。 故选:B。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康有为维新思想认识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康有为指出列强从东南西北觊觎中国领土,民族危机深重,其意在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变法图强,挽救危局,D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1888年,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还没有形成体系,A错误;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B与题干材料的“1
11、888年”的时间不符,排除;C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报刊业的发展,要求具备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该项说法错误,并未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故A错误。B.从材料推动不出推动了清政府的“新政”改革,故B错误。C.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不能体现提高了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故C错误。D.根据材料“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了国人办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潮居主导地位的是时政性综合报刊和讲求新学的报刊”材料体现了当时报刊关心时政、传播西方文化的史实,这就为启迪民智,扩大变法打下了基础,故D正确。故选D。7.【答案】C【解答】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以虎门
12、销烟为借口发动的鸦片战争,故A错误。B.18561960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所以题干中的“直接导致”从时间上说就成立,故B错误。C.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故C正确。D.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就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故D错误。故选C。8.【答案】B【解析】百日维新主张改良,民主革命主张革命,是两种选择,百日维新没有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舆论准备,排除; 维新传播了变法、民权等思想主张,百日维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开启了民智,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3、,故正确。 故选:B。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戊戌变法的意义。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9.【答案】A【解析】首先,材料中指出:开始是直隶义和团纷纷起义,大家以为是天神下降,人民感受国耻已久,并且教士非常蛮横,群众对外来事物非常排外,愿意齐心协力洗刷愤恨,因此大批士绅加入义和团; A、材料中强调的是义和团由以农民为基础,发展为士绅阶层的加入,因此强调的是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故此项正确; B、统治危机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不是本体叙述的重点,故此项错误; C、此题未提及义和团的时代局限,故此项错误; D、此题中并未指出侵华战争与
14、义和团运动的关系,故此项错误 故选A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李鸿章的外交观念的变化,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材料一方面反映了李鸿章外交近代化思想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体现了其在与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由“羁縻怀柔”到“恪守条约”再到“追求平等”,最终到19世纪90年代“放弃宗藩、谨守约章”的渐变,可见李鸿章的大国外交观念的逐步削弱,故B正确;材料反映了李鸿章的外交近代化的思想,A错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转变突出地反映了弱国无外交,不能简单归为卖国及其未能尽到外交家之责,CD错误。故选B。11.【答案】(1)性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近代民族工业)。特点:兴起较晚;发展
15、缓慢;地位和影响较低;轻工业为主。(2)观点:戊戌变法是进步的。作用: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了封建君权,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材料概括分析归纳与对所学知识的再现能力。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民营新式企业的性质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近代民族工业)。第二问,从材料一“大约在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10年之后,开始出现民营新式企业”可概括出兴起较晚;从材料一“民营企业从1870年到1894年,共计有151家”可概括出发展缓慢;从材料一“洋务企业居主导地位,民营企业的地位和影响都很低”可概括出地位和影响较低;从材料一“总资本只有洋务企业的九分之一民营火柴厂、面粉厂、造纸厂、棉纺织厂则生产进口替代产品,仿制洋货,供应市场”可概括出轻工业为主。(2)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