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跳水教案 沪教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533224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 跳水教案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跳水教案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跳水教案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 跳水教案 沪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 跳水教案 沪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跳 水 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2会用“风平浪静”造句教学重点:能根据要求思考问题。学习船长在紧急关头,急中生智的品质。教学难点: 能把故事最惊险的部分告诉老师和同学。也能进新拓展性的说话。教学过程:一、导入 让学生看一幅帆船的画面,介绍桅杆、横木等。在跳水这篇课文中,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能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二、交流预习内容“吓唬”纠正读音 “猴”书写时不要多一竖。“凤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用“风平浪静”造句。三、初步整体感知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1轻声朗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起因:水手取笑猴子,

2、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经过: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结果:船长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2谁能根据以上讨论,说说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对课文进行复述。四、认真阅读,理解句子。1小组学习:边读课文边想。读后自己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学生说心情变化,并读读书上的有关的句子,师板书:好玩、生气、担心、紧张、放心。2读句子: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撕咬。思考“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会哭笑不得?3读了课文后,你觉得什么地方最惊险,请把这部分内容告诉老师和同学。(1)轻声

3、地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你感到了什么?(危险加剧-陷入绝境)(2)分角色读:描写孩子的动作,人们的变化,孩子的变化。(3)整体感知这段的写法:生动逼真,扣人心弦五、创设情景孩子得救后,在场的人会怎么说?小组讨论,并演一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想象在场的人说的话,如:赞美船长的急中生智,表达刚才的担忧,对孩子进行教育等。六、回家作业读一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些其他作品。七、板书 跳水 起因: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经过: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结果:船长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教后感:本文介绍的是一艘环游世界的船在返航途中,由于水手逗猴子,猴子戏弄孩子,最后导致孩子丢开横

4、木走上桅杆,危急时客船长出来救了孩子的故事,赞扬了船长随机应变和勇敢、果断的品格。很多老师会把教学的重点仅仅放在理解事物之间的变化联系,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上。新课标提出三个维度目标整合,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托尔斯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这些吗?编者把这篇课文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真正意图何在?仅仅是为了找一篇事物之间有联系的例文吗?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不难看出,文中的那惊险的一幕起因是微不足道的,一场恶作剧却差一点使孩子丧命,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小小的玩笑变成了对生命的威胁?当你细细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由恶作剧引起的纠纷可是时时处处可见,有的是以一场打骂而告终,而有的可能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有了这样的理解,在教学中,你才会引导着孩子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事例,从而学会思考,吸取教训,不莽撞行事,不起哄,不恶作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