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327361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重庆市荣昌区玉屏实验小学:陈龙萍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这个部分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认识了小数及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乘除法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亲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营造自主的探究空间,使学生在试做与探寻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真正含义。并从中感受迁移

2、、对比等思考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探寻“新情况”,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并从中感受到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宝贝梦想城职业体验1、去看看重庆的宝贝梦想城2、谈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设计说明:课前由谈重庆宝贝梦想城,让学生谈自己的梦想,然后进行职业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一)职业体验:第一站设计师师:这是西南最大重庆首家儿童职业体验城。今天的职业之旅现在开始,首先来到了第一站,体验设计师如何?生: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要求:(设计一双我穿上以后,就是能到达我的

3、理想高度的一双高跟鞋,)小设计师们,能满足我吗?为了给我设计这双鞋子,你想知道些什么数学信息呢?生1:生2:师:我的理想高度是163厘米,我的实际身高是158厘米。你们能列个算式,算出为我设计的高跟鞋应该是多少厘米吗?生:163-158=5(厘米) 1 6 3 -1 5 8 5师:如果用米作单位,你知道我的理想高度是多少米?生:1.63米。(把数字记录在黑板上)师:我的实际身高呢?生:1.58米。(把数字记录在黑板上)师:你还能列个算式并算出为我设计的高跟鞋的高度吗?生:1.63-1.58= (板书)师:同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设计说明:体验设计师,为老师设计

4、一双适合老师高度的高跟鞋,让学生思考为了设计这双鞋子,你想知道些什么数学信息,随时培养孩子爱思考爱提问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职业体验:第二站小老师1、算两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师:应得多少呢?请每个孩子拿纸出来算算看(生独立算,请一生到黑板上算)算好的同学看看和黑板上这同学算的结果一样吗?1.63-1.58=0.05(米) 1.6 3 -1.5 8 0.0 5师:我们用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比一比,有什么区别?生1:生2:生3:师:只会做这道题可不够,除了刚才两位小数减两位小数这一种情况以外,小数加减法还有哪些新情况呢?让你们都来当当小老师,还是请一个同学来读

5、一读要求吧!(比一比那个小组的老师能带来更多的新情况?四人小组合作要求:1.每人都编一道不同情况的,一步计算的小数加法或减法题;2.先写横式,再写竖式算一算;3.编好后组内相互交流。)设计说明:根据老师引导用厘米和米作单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学生发现整数减法与小数减法的区别和联系。2、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讲解:老师在学生自己编题的时候找出“新情况”写在黑板上,请出题的小老师来讲解:(1)小数的数位不同的加法:如: 0.4+2.38=设计说明: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小数点对齐。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竖式,发现它们与整数的加减法竖式上写法的不同不一定是末位数字对齐,让

6、学生通过讲道理和举例子来说明为什么末位数可以不对齐,而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对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将相同数位对齐可以先将小数点对齐。(2)整数减小数:如:3-0.4=师根据孩子的讲解板书:(1、小数点对齐 2、相同数位对齐3、计数单位相同。)设计说明:小老师讲解一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让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位添上“0”再加减,使计算更加方便,不易出错。(3)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情况:如:5.32+3.18= 26.95-3.95=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的质疑和补充,让学生明白同样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将8.50写成8.5,23.00写成23,计算结果保留最简形式

7、,让学生感悟数学简洁美。(三)改错交流:师:请带着你的收获,回顾刚才自己做过的题,同桌两人互相检查,有问题的快改正过来。总结:通过研究同学们自己编的题,相信同学们现在一定不光会算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还有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甚至小数部分位数少减位数多的、还有结果需要化简的这些好题使大家对小数加减法有了全面的认识。同学们编的题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的方法和道理都是一样的。相信大家有了这些认识,一定能够正确而灵活地解决各种新情况。设计说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算理上是相通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

8、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老师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让学生体验小老师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亲历计算过程。这样凸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习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对学生编题计算中的错误进行评析反馈,让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三、巩固练习(一)职业体验:第三站小警察(1)竖式中的被减数已经写好了,减数放在了小车上,卡车停在哪儿合适呢? 6.45-0.05= (小数的末尾有0的情况) 68+0.42= (整数减小数的情况)设计说明:通过体验小警察,使学生计算印象更加深刻,计算小数加减法要先将小数点对齐,以及小数末尾的0

9、化简。(二)职业体验:第四站小医生填上运算符号和小数点,使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成立! 4 6 6 4 5 2 7 3 2 1 4 8 7 3 2 4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明白小数减小数也可以变成整数减法来计算,并巩固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才能够直接相加减。师:小医生体验得不错哦!还想升级体验一下名医吗?生:小马虎在计算3.45减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位对齐,结果得到3.13,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师:合作完成生:汇报交流设计说明:拓展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某人对某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会高,学生一下子就兴趣盎然。(三)职业体验:第五站售货员

10、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图上的信息编一道一步计算的,小数加法或减法题并解答。2、老师又在这基础上添上一个条件获或问题,列一个综合算式。引出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设计说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四:总结及评价:总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小数的加减法,可贵的是,我们是通过研究同学们自己编的题学会了小数加减法。值得欣赏的是,你们能够把各种情况都编出来,真的很了不起。不仅题编出来了,还明白了其中算理和算法。可以说你们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祝贺你们!师:最后请同学们为今天的职业体验打分(满分为10分,保留两位小数)师:为什么给自己打这

11、个分数!能谈谈你今天的收获吗?设计说明:通过孩子为今天的职业体验打分,亲历知识,优化方法,归纳总结是知识的形成过程。简单总结,利于学生记忆。同时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学习。这节课以职业体验为主线,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因素。从一个个职业,一张张图片,一组组数据中即挖掘了教材,又丰富了教材。让学生既受感染又受教育。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点对齐 1.631.58=0.05(米) 0.4+2.38=2.78 1.63 0.4相同数位对齐 1.58 + 2.38 0.05 2.78计数单位对齐 3-0.4=2.6 26.95

12、-3.95=23 3.0 26.95 0.4 3.95 2.6 23.00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的这节课,本着朴实而有趣,真实而有为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的生活本真出发,围绕职业体验这一情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有趣地练习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原本枯燥的计算教学像磁铁般吸引着学生。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记忆最牢,通过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新的课程标准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核心概念:运算能力。我想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

13、算理和算法的分析与理解。在本节课中,我力求紧紧抓住算理,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小数加减法各种不同情况间的对比,让学生体验小老师,不是让学生随意的创编,而是有明确的要求创造“新情况”。这对每个孩子而言,都会是不同程度的一次挑战!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情况背后的相同之处;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方法背后的相通之处。这个过程既是总结算法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理解算理的过程,是将算法与算理相统一的过程。从日常生活来看,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加减法,所以这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课在教师和学生的眼中往往离不开简单的模仿、枯燥

14、的重复。面对“小数加法和减法”这个学生感觉并不陌生,但又缺乏全面认识的新知识,教师该怎么教?又该教什么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是在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这是我们所追求的主动学习的课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有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设想。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追求,为他们营造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来编例题,实现自主的发展,学生收获到的一定会更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来突破重难点。首先让学生为老师设计高跟鞋让学生尝试计算,找出小数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