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316089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畜禽养殖中抗生素使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Moore 等(1946) 首次报道,在中添加抗生素,能明显提高肉的日增重。自此, 人们对抗生素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先后有 60 余种抗生素应用于畜牧 业,在动物疾病防治、提高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不科学地滥用,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 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及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2006 年,欧盟全 面禁止了抗生素 添加剂 的应用。我国是畜禽生产大国,但由于药物残留超标 等问题,出口量仅占生产量的 0 9 -l 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 要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抗生素安全问题及对

2、策研究已成为畜牧 工作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1 抗生素在畜禽中的使用现状化学工业学会和制药工业学会 2005 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抗生 素原料生产量约为 21 万吨,其中有 97万吨 (占年总产量的 461)用于 畜牧业。美国忧思科学联合会 (UCS)估计:约有70%的抗生素及相关药物被 用作、肉牛的 添加剂 。王云鹏等对国内 5 省、市进行的业抗生素的使用情 况调查表明,饲养场滥用抗生素现象相当严重。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包括B 一内酰胺类的阿莫西林、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和新霉素、大环内酯类的红霉 素、林可胺类的克林霉素等。在第 10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上,国家细菌 耐药性监测中心副主任马越

3、研究员曾指出: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远比人们想象 的要严重,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总量中90%被用在食用动物身上,且其中90%都只是为了提高转化率而作为 添加剂 来使用。11 盲目、随意用药问题突出据调查,在畜禽过程中,抗生素被应用于无使用特征、治疗单纯病毒 感染、预防用药超过规定的时间、剂量不足或剂量过大等现象比比皆是。目 前,我国户 (场) 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郊区,大部分从业人员文化 程度较低,只有初中乃至小学文化,没有或缺乏科学技术和知识,不懂得合 理用药的方法,不清楚抗生素残留的危害,部分户仅凭着经验饲养,畜禽无 病“防病”意识太强,诊断疾病水平较低,凭感觉用药问题突出。随着畜禽 疾

4、病的复杂化,诊断难度的加大,滥用药率高达60%90%。1 2 过量、长期使用抗生素情况普遍存在。者传统的思想认为:质量较差,含量不足,使用药物多多亦善,这种 错误的认识使加大抗生素使用剂量和长期使用现象普遍存在。据了解, 少者,用药剂量加大 2 倍 3 倍;多者,加大数倍至十几倍。同时,些厂家为了 提高销售量,使用非常用的名称,以冒充新药,蒙骗户的现象以及随着复方 的大量涌现,经销商推荐用药程序的“详细周到”,也加剧了抗生素的过量 和长期使用的现象。1 3 使用禁用抗生素现象时而发生。2000 年以来,国家陆续公布了一些在畜禽生产中禁用的药物。如农 业部 2002 年 4 月公布的食品动物禁用

5、的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等。其中明文 禁止氯霉素及其盐、酯 ( 包括琥珀氯霉素 )及制剂在所有食品动物作所有用途 的使用。但在监督检查或场中时而能够看到,其使用依然禁而不止14 人药兽用现象依然存在。管理条例明令禁止人药兽用。在生产中,由于抗生素的品种较少, 或人们担心的质量, 往往使用医用药物。 张莉等对哈尔滨市郊 30 户肉户使用 抗生素、激素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土霉素的添加率达到 l00 ,在使用土 霉素的同时, 80的饲养户同时使用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而这些 药物均是人类用药。同时,我国许多制药厂家具备模仿生产高端抗生素的能 力,使得兽用抗生素的更新几乎与人类临床用抗生素同步。因此,

6、在现代宠 物的临床治疗、的饲养中,使用人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品种涉及到氨 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等各种抗生素。1 5 兽用 原料 药直接使用情况屡禁不止。近年来, 在临床上直接使用原粉 (即原料 药)的现象比较普遍, 从而导 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如严重的药物毒副反应、畜禽死淘率增加、生长迟缓、 多重耐药菌的产生、药物残留等,给畜禽健康、食品安全带来诸多隐患。林 春珍通过对 50 位水产场技术人员的询问, 其所使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 诺氟 沙星等 l0 多种,而这些抗生素,几乎属于 原料 药或部分为人用的处方药。1 6 药物配伍不当现象明显。户为使动物疾病早日康复, 不合理的使用几种

7、抗生素药物。 中国技术 网对某动物门诊 236 张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门诊使用抗 菌药物占77. 5%,使用频率较高的有B -内酰胺类。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约占使用抗菌药物总数的 50,其中不乏不合理配伍,表现在单纯性病毒感 染同时开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配伍使用。如青霉素加头孢氨苄、林可霉素 加红霉素等。由于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同,性质不同,配伍不当或用药不 合理。轻者,达不到理想的疗效;重者,加大药物的毒副作用。1 7 不按规定休药期使用。休药期的长短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率和残留量有关, 而且与动物种 类、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关。国家对有些特别是药物 添加剂 都规定了休药

8、 期,但是部分户 ( 场) 使用含药物 添加剂 的时很少按规定休药期执行。2 抗生素安全性问题2 1 加大了动物疾病防治的难度。畜禽的细菌耐药性日益复杂, 机体免疫力下降, 出现了二重或多重感染, 加大了动物疾病防治的难度。陈杖榴等对广东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进 行调查,从、牛、饲养员和环境等分离大肠杆菌 l524 株,测定了这些菌株 对环丙沙星等 21 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 动物源分离的大肠杆菌普 遍存在耐药性,其中耐药率最高的为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药,这与 动物用药的强度、 频率呈正相关。 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 影响机体内有益菌群生长,造成机体内菌群失

9、调,致使大肠杆菌、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等过去较少患有的细菌病频频发生。2 2 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2 2 1 过敏和变态反应。刘渠等对深圳市龙岗区 64 份肉类样品中庆大霉素的残留检测结果显示,9 份超过标准,阳性率 1406。不久前,我国卫生部门曾对市场上135份鲜奶和 60份奶粉进行检测, 其结果是 l35 份鲜奶中有 30 份含残留抗生素, 阳性率达 22; 60 份奶粉中 2份有抗生素残留,检出率为 3 3。研究发 现,残留于畜产品中的抗生素,有的经过加热而失活,但对于性质较稳定的 抗生素 (如链霉素、 新霉素等 ) ,虽经烹饪也不能破坏其在动物产品中的存留, 甚至有的药

10、物,如四环素的降解产物具有更强的溶血或肝毒作用。人经常食 用含抗生素的动物性食品,轻者,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重者,急生血管 性水肿、休克甚至导至死亡。222 造成人类病原性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关于耐药性由动物传给人类的相关证据都是基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 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是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感染,可以通过食物链或污染 的环境来传染人,这些感染通过肠道菌而使人发病。动物畜产品药物的残留 可能使人类病原菌长期接触这种低浓度的药物,从而产生耐药性,使这类药 物防治人类疾病的疗效降低。 1972 年,墨西哥有 l 万多人被抗氯霉素的伤寒 杆菌感染,导致 l400 多人死亡。 l992 年美国有 l33

11、00 人死于抗生素耐药性 细菌感染。最新研究表明,畜牧业抗生素滥用是人畜共患病之源。在荷兰, 人类“超级病菌” (MRSA, 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抗苯唑西林金黄色葡 萄球菌 ) 感染病例中 20感染自一种最初仅出现在体内的新型病毒。发表于 美国医学协会学刊 的研究认为 2005 年全美有 l0 万例“超级病菌”病例, 其中有 1 9 万例致死。2 2 3“三致”作用某些抗生素具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其主要通过肉、蛋、奶进 入人体,引起病变,如氯霉素能够损伤人肝脏和骨髓造血机能,导致再生障 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粒状白细胞减少症、肝损伤等,甚至引起再生障碍 性贫血。2 3 破坏了生态环

12、境。一些性质稳定的药物被排泄到环境中仍能稳定存在很长时间, 从而造 成环境中的药物残留。研究表明,链霉素、土霉素在环境中不易降解,螺旋 霉素低浓度降解很快,但浓度高时需 6 个月才能降解完,杆菌肽锌在有氧的 条件下完全降解需34个月,在无氧环境中,降解所需要的时间更长。据报 道,动物场污水处理池中红霉素、复红霉素、磺胺甲恶唑浓度可达6g L,这些药物的排放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3解决对策3 1 加大对生产者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人们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 推进阳光工程, 积极向户 (场) 普及专 业知识,大力推广绿色畜产品生产技术,重点搞好优质畜禽品种的选

13、育和普 及、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实施生物安全和免疫接种来预防疾病,从 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同时,加大药物残留及耐药性对动物与人潜在危害的 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3 2 推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官方制度,提高饲养及管理水平。 现代畜牧业是集资金、 技术于一体的高风险的行业。 者不仅需要懂经营、 会管理,熟悉技术知识,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因此,通过推行资 格准入制度和官方制度,调高门槛,提升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动物防疫与检疫 的管理水平,从而消除动物性食品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3 . 3大力实施GMP认证制度。加强抗生素生产的源头管理,提高质 量的整体水平。

14、国家政策上要积极鼓励科研单位、 企业研究开发高效、 无毒、 无残留、 安全的动物专用抗生素新品种,并克服目前抗生素存在的缺点,提高我国质 量的整体水平;管理上要加大实施 GMF认证制度力度,严格审批新,规范的 名称,加强对禁用药物品种的监管,使我国的研制、推广朝着健康有序的方 向发展。3 4 全面实施执业制度与管理处方制度。全面实施执业制度, 可提高从事经营性活动的人员的业务水平, 保证在 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免疫接种等方面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同时,在和 临床中,可仿效欧美国家的分类管理的做法,将划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对人和动物容易产生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抗生素,必须凭处方购买和使用, 从而

15、杜绝滥用药的现象。3 5 完善监控体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近几年, 多宝鱼中氯霉素的残留等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充分暴 露了我国行政执法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应建立、药物 添加剂 的生产、 经营、使用全程监控体系,严格执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 添加剂 管 理条例等法规,加大对违法使用抗生素现象的处罚与打击力度。3 6 积极开发抗生素 添加剂 替代品,推广使用绿色 添加剂 。来源场 动力网。政府应加大科研投入,研制和使用对人和动物健康安全的、无污染、无 残留的抗生素 添加剂 替代品 ( 如中草药 添加剂 、微生态制剂等 ) ,减少生产中 抗生素的使用量, 从而规避由于使用抗生素而引起的动

16、物性食品安全的风险。Moore 等 (1946) 首次报道,在中添加抗生素,能明显提高肉的日增重。 自此,人们对抗生素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先后有 60 余种抗生素应用于 畜牧业,在动物疾病防治、提高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不科学地滥用,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 留等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及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2006 年,欧 盟全面禁止了抗生素 添加剂 的应用。我国是畜禽生产大国,但由于药物残留 超标等问题,出口量仅占生产量的 09 -l 2。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要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抗生素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已成为畜牧工作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