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531605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怎样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怎样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怎样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怎样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最近我的一朋友,其女儿14岁了,一直乖巧可人,聪明伶俐,学习也一直是全年级的前5名的女儿,在去年下学期初二时,突然有一天对母亲的“唠叨”大发雷霆,父亲母亲一下子都懵了,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这孩子就已经出走了!四天后,终于找见女儿,为了女儿的前途,父母一直让着这孩子,好话说尽,小心翼翼陪着,只希望这孩子好好学习就成,但事与愿违,女儿却越来越野,三天二头闹出走,跟社会小青年打的火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朋友可以说是焦头烂额了,一筹莫展。后来我也知道此事,由于我是从小看着这孩子长大的,很漂亮很可爱的一孩子,而且我们二家关系一直很好,我也觉得必须尽快解决这事情,否则可能毁了这孩子

2、。一开始,我觉得孩子都14岁了,不能用打的办法,要以理服人。朋友说:试了几个月,不行,由于爱面子,也不敢给别人说在听了这孩子其它不正常的事情,诸如留怪发,耳朵穿三个眼,痛恨父母,与不良青少年来往,动辄出走等等事情,我一直在想,这孩子凭什么胆子这么大?第一个念头就是:肯定谈对象了!因为有人在后面撑腰,所以.与其给社会养一个祸害,不如找茬子打断她的狗腿!先养着,看她敢跑不!但思索再三,肯定不妥,还是决定让朋友与孩子的老师共同探讨解决一下问题为好。因此我们首先分析了孩子优缺点,事件起因,思想动态及发展过程,爱好弱点及心理特点等,经相互商量,针对孩子弱点,拿出了妥善方案,在二天之内,终于收拾住这孩子,

3、现在这孩子也终于心思在学习上了,其它方面也恢复了“乖乖女”形象。后来查有关资料,根据心理科学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生中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有关专家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归纳为“五性”:即冲动性、盲目性、从众性、执拗性和攻击性等。下面是我搜索并整理的部分预防与治理逆反心理的策略,希望朋友们能举一反三,收拾好家里的90后:一、如何正确对待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标志着中学生自我意识真正的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观念交错冲突矛盾斗争的开始,是中学生开始系统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如果这一阶段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对整个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从短期的

4、影响看,逆反心理没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轻则对老师和家长的肺腑之言置之不理,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失去了升入更高级别学校深造的机会,重则学生被推到社会的另一面,对非法犯罪行为产生认同,对学生的一生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1、正确看待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学生进入“心理断乳”期的正常表现,许多家长应知道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孩子长大了,开始学着用不同角度批判的看待周围的事物了,因为思维运用的不熟练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磕磕绊绊。叛逆意味着成长,成长意味着进步,成长中的问题只能在成长中来解决,只要家长和教师给予处在叛逆期的学生足够多的尊重和认同,再加上必要的耐心,帮助他们走过这一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最终会选择

5、回归,重新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2、逆反心理体现了学生渴望被关注的需要逆反心理只是学生复杂心理斗争的一个缩影,一方面学生渴望和周围人不一样,希望突出自我,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和周围人一样,以获得足够多的认同,“别的同学都有”是很多学生让父母买东西是最常用的理由。对整个学生人群而言,他们一方面要显示出与成年人的不一样,喜欢听让成年人血压上升的歌曲,说着成年人听不懂的名词,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早日成年,模仿成年人的生活,所以有的学生会用吸烟、早恋等标志性的符号给自己打上一个“我长大了”的标签。总而言之,逆反心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凡事都要拧着干,处处和大人作对,只要学生有被认同的需要,他

6、们就有机会被转化。3、合理疏导逆反心理当学生在课堂上发表出人意料的言论时,教师不能简单的认为他是在故意和老师作对或者是在哗众取宠,就采取简单粗暴的训斥教育。也不能一味的采取“冷处理”,把学生晾在一边,而应该看到他背后隐含着的心理符号:“我太孤独了,我太需要理解了,他们都不理解我,快来关注我吧”。应该寻找机会多和他们沟通,多听听他们怎么说,以减轻他们的压力,增加他们被认同被肯定的感觉。很多喜欢在课堂上“抬杠”让老师难堪的学生,他们这种逆向思维的能力完全可以开发利用到学习中,启发他们把这种挑毛病的习惯用在做题上,挑出题的毛病,通过这种方法理解出题的意图,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所学的知识结构。对于家长,孩

7、子逆反心理的表现更加直接,简言之就是“不听话”,这一阶段的孩子是与父母吵架最频繁的时期,在这个敏感时期,对于孩子家长不能简单的程式化的训斥,因为千篇一律的批评容易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一味的迁就乃至忍让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在这一阶段他们是体会不到父母的苦心的,相反会觉得父母一味的容忍自己,是对自己的敷衍,内心被关注的需要根本没得到满足,他们心中的叛逆情绪会变本加厉,不断的挑战父母的忍耐极限。父母应该多和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并且少做评价性的结论,多做陈述式的概括,让孩子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下宣泄自己的情感。但是对于某些个别问题,一旦孩子与父母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孩子选择激烈的方式发

8、泄,作为父母要让孩子的这种情绪得到宣泄,不能在心中越积越深,同时又要选择好时间和场合,让这种宣泄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激烈争吵之后,还是要有一个相对冷静的交流,哪怕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也要及时的进行,家长要知道到底是那句话激起了孩子巨大的反感,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冲突的再次发生。4、避免激化逆反心理大多数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发作最强烈的时期短则数月,长则一年,之后会和家长老师形成比较稳定的关系。但是有个别学生这一阶段的问题没得到充分的解决,这样的学生始终带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会显示出反社会人格的倾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知好歹”、“软硬不吃”。这样的学生转化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这样的学生往

9、往比较敏感,害怕受到伤害,所以既渴望受到关注又排斥他人,一些教师常用的激励手段通常不起作用。比如赏识和表扬,这样的学生听到两三次比较夸张的表扬就会心生警惕,认识到自己并不像老师表扬的那样好,继而怀疑自己以前受到的表扬有多少是真实的,从而加重内心的自卑感,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激化了叛逆的情绪。这种情况下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表扬帮助他重拾信心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情,我称之为消极关注,即表面漫不经心,背后下足文章。比如:我希望让这个同学从回答简单的问题开始建立信心,寻找机会表扬,但是直接扔给他一个简单的问题会让他感到难堪,加重内心的自卑感,这就需要营造一个看似偶然的环境。例如这个同学坐在第四排第四座,

10、我就把最容易的问题放在第四个来提问,第一个问题让第一排第一座的同学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看似漫不经心的让第二排第二座的同学来回答,以此类推,这样让他回答第四个最容易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再比如,我知道这个同学的学号是15,而讲课当天是5号,提问之前先故意问一下今天是几号?然后回答问题的顺序按5,15,25来安排。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安排可以绕过学生排斥别人的心理防线,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接触集体生活,更多的被他人认同。与这样的学生的沟通语言措辞也要非常小心,往往在常人看来很正常的一句话,敏感的学生听到了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几个月的努力可能会因为一句话又重新开始。比如很多教师在和学生谈心时都会用“我能理

11、解你内心的感受”这类表示共情的言语,但对敏感的学生这句话就不适用,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排斥别人的关心,根本就不会愿意更不会相信别人能这么快理解自己。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和学生以诚相待,让他感受到你渴望关注他的愿望“我实在不能理解你刚才的观点,但是我很愿意努力地尝试,这需要你的配合,你能每周都和我做这样的交谈吗?”所以对这样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的教育转化必须要以诚相待,持之以恒,有了这样的决心就会发现,转化这样的学生需要的时间其实比预想中的要短。二、逆反心理的辅导策略1、关怀、尊重与赏识。具有敌对倾向的青少年,虽然外表看来满不在乎,但他们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和不安。所以,教师、家长和其他成年人的关怀

12、、体贴,必将有助于他们敌对情绪的缓和以及对立双方心理上的沟通。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有了进步,就应该立即表扬。否则,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强化,就会丧失信心。对于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程,进步得更快。2、沟通、交流与信任。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家长、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3、,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亲子、师生感情越深,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小。3、心理教育与辅导。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多渠道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调节好心理状态,改善心理环境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心理卫生学这门学科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学生应该选学,让学生知道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可通过自查、自治,从而达到内化健康人生心理的作用。4、主动倾诉与宣泄。引导学生将内心矛盾、不良情绪利用感情倾述、自娱自乐、体育活动等方式,将其释放出来,以求得心理平衡,

14、缓解或消除不畅。当然,感情的闸门不可任其乱敞,文体活动也不可没有节制。因为校有校纪,家有家规,自己也要自律。所以,对宣泄的时间、地点、对象和方式要进行合理地选择,做到既不违背常规和纪律,又不压抑自己,让自己的心理情感得以顺利抒发。5、加强同辈指导。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具有重要的感染作用。积极的群体对个体正常心理所产生的是一种推动。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同辈群体中“领袖人物”及能兴风作浪者,有效控制和指导更是必要的。总的来说,逆反心理是一种抵触性的心理倾向,也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同时逆反心理也具有积极意义

15、。逆反心理的实质是表现个性、突出自我,心理学界将逆反心理称为“心理上的抗拒”。一般情况下,逆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与人作对,而是为了表现自我,保护自我或突出自我,并在内心筑起一道“防感染层”。 因此,从学生心理发展角度来看是正常的,是每个人自我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对逆反心理的体验和接受教育的过程,对于健全其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6、防止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加以把握。主观努力方面:1)、中学生要提高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是人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

16、制的能力,学会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这是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根本途径。2)、正确对待家长、教师的教育和帮助。家长、教师的有些方法可能不恰当,甚至是错误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中学生应当理解他们的心,原谅他们的作法,不逆反。客观保障方面:老师和家长要更新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摈弃传统教育方式中的弊端,创造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方法,特别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隔阂往往是因为互不理解造成的,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理解学生,就能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