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刀河浏阳工业园两厢河段水利工程勘察报告.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29308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捞刀河浏阳工业园两厢河段水利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捞刀河浏阳工业园两厢河段水利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捞刀河浏阳工业园两厢河段水利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捞刀河浏阳工业园两厢河段水利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捞刀河浏阳工业园两厢河段水利工程勘察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捞刀河浏阳工业园两厢河段水利工程勘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捞刀河浏阳工业园两厢河段水利工程勘察报告.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R7.5.01.08X013-022捞刀河浏阳工业园两箱河段水利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东华理工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二一三年十月捞刀河浏阳工业园两箱河段水利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院 长:汤洪志总 工 程 师:袁晓庆分 院 院 长:夏立钦分 院 总 工 程 师:彭清华项 目 负 责 人:赵建华审 核:王正军审 定:袁晓庆东华理工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二一三年十月 目 录1、前言2、地质概况2.1地形地貌2.2地层岩性2.3地质构造及地震2.4水文地质条件2.5主要物理地质现象3、已有堤防概况3.1堤身结构及质量3.2险情隐患4、堤基工程地质特征4.1

2、堤基地质结构4.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4.3岩土物理力学指标5、堤防工程地质分类(段)评价5.1工程地质分类5.2各堤段工程地质评价与处理措施建议6、新建水闸工程地质条件7、拟建汊河工程地质条件8、天然建筑材料7.1土料7.2砂砾料7.3块石料9、结论与建议图表部分序号图 表 名 称张 数1标贯数据一览表12动探N63.5数据一览表13土工试验报告24水质分析报告25工程地质平面图16捞刀河左岸(0+0004+950)纵剖面图17捞刀河右岸(0+0004+950)纵剖面图18拟建水闸(1+400)剖面图119拟建水闸(1+370)剖面图2110新开汊河纵剖面图1110+200里程横剖面图112

3、0+800里程横剖面图1132+200里程横剖面图1142+800里程横剖面图1153+600里程横剖面图1164+400里程横剖面图117钻孔柱状图701、前言浏阳市属次中心城市,是以生物医药、制造产业及高新技术、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山水田园式的工业新城。根据近期、远景规划,工业新城主要由制造产业片区、生物医药片区、北盛组团、永安丰裕西部组团等共同构成。工业新城规划区范围东起永安镇,西至江头村捞刀河以南,东西长约15km,南北宽约4km,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9.28km2,远景规划用地面积约73.09 km2 。规划建设范围沿319国道、纬二路两条发展轴线扩展城市发展空间,构筑“一心、两翼、两

4、轴、五带”的空间结构。“一心”指工业新城的行政文化商贸中心,“两翼”指制造产业西片区和生物医药东片区,“两轴”指319国道城市发展主轴和纬二路城市发展副轴,“五带”指五条沿水系生态绿带。 捞刀河贯穿了浏阳市北区社港、龙伏、焦溪、沙市、北盛、永安等重镇,是北盛镇区域最重要的水系,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工业新城捞刀河汊河新建工程位于浏阳市北盛镇境内西南侧百塘村地界范围内,是工业新城规划新建的生活娱乐区,是浏阳市工业新城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工程建设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全面布局,优化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新城的人文优势,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山水田园宜居城市区。捞刀河浏阳工业

5、园两箱河段水利工程区域内河流长度4.95km,大部分河段两岸以农田为主,无明显护坡,由于现有河堤堤身低矮单薄、设备老化、防洪标准较低等多种原因,又加上捞刀河洪水的顶托,该区域内的防洪大堤与相关设施己不能抵御汛期长期高洪水位的侵袭,曾多次出现过溃堤、堤基渗漏管涌、堤身失稳、垸内散浸与严重渍水等险情,按浏阳市工业新城的规划,均未达到防洪标准。因此有必要对大堤进行处险加固、对相关防洪设施进行综合改造和处理。本次勘察具体任务及目标如下: 1)对捞刀河浏阳工业园两厢河段边坡不稳处进行护岸。2)根据浏阳工业园区综合规划及多方案比较,拟在捞刀河干流G1+400位置新建一座翻板门水闸,对上游水位进行雍高,形成

6、景观水位,并起到连接河道两岸的作用。3)在捞刀河工业园两厢河段干流G1+600和G3+700位置新建一条人工汊河,进行河道水系连通。本工程行洪标准为50年一遇,根据护坡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及防洪标准(GB50201-94),护坡级别为2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受工业园管委会的委托,我院承担了其两厢河段水利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本阶段勘察为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相关规程规范及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主要目的和任务是:(1)调查区域地质情况,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分析河床介质形成机理。(2)查明已有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堤基抗滑稳定、渗透稳定、沉降变形和抗冲能力等工程地质问

7、题做出评价;预测堤防洪水期堤基及相关地段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的建议。查明已有堤防及构筑物区域内的软土、粉细砂等不良地质,尤其是可能产生流砂、潜蚀、流砂、管涌和地震液化地层的分布范围、埋深及厚度。(3)查明不良地质现象(如岸坡坍塌、滑坡、冲淤、潜蚀、管涌等)的成因、类型、分布、发展趋势及其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整治措施建议和整治工程设计所需参数;(4)综合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成果,提出工程区范围内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建议值,其中抗剪强度指标应有快剪、固结快剪和慢剪指标(或有相应三轴试验指标亦可),各地层要进行渗透破坏类型判别,提供临界水力比降。(5)沿线就近选择

8、天然土料场,进行天然建筑材料详查,勘察储量不小于设计需求量的2倍,料场选择应充分与业主、设计人员沟通,初步选定料场并经业主方同意后方可开展料场的钻探的钻探试验工作。石料如就近无料场可采,可考虑购买,但要调查购买料源的质量、单价和运距。(6)查明拟建汊河的地质情况,并提出永久边坡(护岸)的坡比及护岸、护底的工程措施建议。本次勘察手段及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工程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原位试验、室内试验等。本次勘察工作严格遵照勘察合同及任务书要求进行,主要遵循的规程规范主要有: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2)水利水电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

9、3)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4)水利水电钻探规程(SL291-2003)5)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6)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版)(GB50021-2001)等我院于2013年9月29日进场,于2013年10月6日结束外业工作,进行了地质测绘、钻探、原位试验和室内试验等工作。本次勘察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1。表1.1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表项 目 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1:1000工程地质平面测绘Km20.25钻 探m/孔1220.90/70含土料场2个钻孔取岩石试样及室内试验组6含水闸

10、勘察6组取土试样及室内试验个22含水闸勘察7个取地下水试样及室内试验件4含水闸勘察2组钻孔注水及压水试验段次 26地下水动态观测次68外业调查及天然建筑材料调查组日102、地质概况2.1地形地貌捞刀河浏阳市境内控制集雨面积1016km2,干流长63km。流域内水系发达,植被覆盖较好,地形地貌主要为山区丘陵与U型河谷地形交错分布,域内有关山水库、横山头水库、马尾皂水库和南康水库四座中型水库,以及三十余座小型水库。拟建场地位于捞刀河I级阶地,区域内捞刀河河底标高45.5048.50m(85黄海高程系,以下均同),河床一般宽约6080m,河谷呈U形,河堤两岸大部分地段为农田和居民区,地势一般较平缓,

11、堤外自然地面高程一般49.00m65.00m,水土保持较好。场地位于浏阳市北盛镇鲤塘等村,距北盛集镇约4km,距浏阳市生物医药园1km,交通较为便利。2.2地层岩性本区出露及钻孔揭露主要地层有白垩系及第四系地层,由新到老叙述如下:2.2.1人工填土(Qml) :黄褐色、灰褐色,稍湿,稍密,主要由粘性土及少量砂砾石回填,堤段两岸沿线零星可见,该层大部分地段已完成自重固结,本次勘探钻孔未揭露。2.2.2耕表土(Qpd):层厚0.401.00m,灰褐色、灰黑色,软可塑,湿饱和。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有机质及植物根须,主要为稻田耕作土。2.2.3第四系冲积第四系全新统(Q4al)上部为淤泥或淤泥质粘土、

12、细砂等冲积淤积物,下部为卵砾石层,分布于捞刀河外河床与边滩。本次勘探钻孔未揭露。 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具二元结构,上部为红褐色、黄褐色似网纹状粉质粘土,可硬塑,层厚0.807.30m;下部为黄褐色含泥砂砾石,厚度0.505.50m,砾石含量40%60%,磨圆度较好,稍密状,主要成分为石英,含泥量10%20%;砂含量约20%,以中粗砂为主。分布于工程区两岸,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第四系残积(Qel)残积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为主,局部可塑,稍湿,分布在砂砾石层底部以下,层厚0.501.30m,主要为泥质砂岩、粉砂质砂岩风化残积而成。2.2.3白垩系戴家坪组(K2d):红褐色、黄褐色、灰黄色泥

13、质砂岩、粉砂质砂岩,为基底岩石,河床底局部可见出露。本次勘察钻孔揭露强风化及弱风化带。a:强风化砂岩:层厚2.405.30m。黄褐色、红褐色,岩芯呈碎块状、土状,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b:弱风化砂岩:钻孔控制层厚5.2010.20m。暗褐红、黄褐色,中风化状态。岩芯呈柱状、短柱状,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一般发育,层状构造,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为级。2.3地质构造及地震根据长沙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湖南省地矿局1989年),工程区属东南地洼区的组成部分之一,处于长沙洼陷之西部边缘,长沙洼陷系永安复式向斜的次级构造,轴线呈4050方

14、向,延伸长达60余公里,由地洼陷组成的红色盆地,岩层倾角较平缓。本区新构造运动迹象以北北东向、东西向为主,受华夏系及新华夏系构造控制,“洞庭凹陷”四周以缓慢上升为主,“凹陷”中心则表现为沉降,呈由南向北的掀斜运动。据1:20万区域地质图,本工程周边5Km范围内属新生代第三系地层与中生代白垩系地层,基底无区域性断层通过。通过外围地质调查,工程区受新华夏系构造运动影响,附近未发现其它大规模的区域构造运动,区域稳定性整体较好。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A)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B),工程区场地条件属平坦稳定的一般中硬性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值为度。按照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第1.02条“设计烈度为6度时,可不进行抗震计算”, 故按标准进行设防。2.4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区域内水体按空间分布条件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2.4.1地表水捞刀河为湘江一级支流,有“长沙市第二大内河”之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境内,发源于浏阳市石柱峰北麓的社港镇周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