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开音1号穴结合运动疗法为主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技术.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27348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刺开音1号穴结合运动疗法为主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针刺开音1号穴结合运动疗法为主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针刺开音1号穴结合运动疗法为主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针刺开音1号穴结合运动疗法为主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针刺开音1号穴结合运动疗法为主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刺开音1号穴结合运动疗法为主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开音1号穴结合运动疗法为主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技术.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刺开音1号穴结合运动疗法为主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技术谢 强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330006)一、 概述急性喉炎是指以声带为主的声带黏膜的急性创伤性炎症,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频率增大,其发病率与日剧增。急性创伤性多由大声讲话或过度讲话引起。本病属于中医“喉喑”范畴,又称暴喑、卒喑、急喉喑等。本病多因风热或肺肝火热袭喉,使咽喉经气不畅,气血壅滞,声带红肿,闭合不能,导致声音嘶哑,即所谓“金破不鸣”。本病和肺肝二脏密切相关,多为实证。二、诊断要点1有大声讲话或过度讲话史,以声嘶、喉痛、喉干痒、清嗓多为主要症状。2检查见声带红肿,边缘圆钝,发声时声门闭合

2、不全。3一般间接喉镜检查即可诊断,不能配合者,可行鼻喉电子镜或纤维镜检查以确诊。4无喉结核、喉恶性肿瘤以及合并有严重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者,或精神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不配合治疗者等。三、开音1号穴为主结合针刺运动疗法操作开音1号穴为主结合针刺运动疗法,是采取针刺开音1号穴结合喉部声门深呼吸运动,并针刺耳穴轮1、轮3、轮5放血及针刺三商穴(奇穴)放血,具清热解毒、消肿开音的作用,能迅速消除声带充血、恢复声音,是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的较佳治疗方法,而且较其它方法更安全简便效佳。每天1次,共治疗5次。1开音1号穴位于甲状软骨切迹向外侧旁开1寸处,即紧贴甲状软骨外缘处,距人迎穴0.5寸处。开

3、音1号穴避开了颈总动脉,较人迎穴(位于颈总动脉之上,动脉应指处)安全,并且较人迎穴更贴近喉部,对喉部的针感更强和作用更直接。针刺开音1号穴是改变了人迎穴的取穴位置,避开穴下的颈总动脉,较人迎穴更安全,取穴更简便,对喉部针刺感更强,作用更直接,疗效更好。2针刺开音1号穴,采取雀啄进针法,用1寸毫针刺入皮下后,紧贴甲状软骨外侧缘,边捻转(捻转角度不得超过30度),边缓缓向深处直刺,针下必须有疏松进入空隙感方可渐进刺入,若针下感觉触及稍有硬物阻碍则不可贸然继续进针,宜将针后退一点,稍微改变针尖方向后继续向下寻找疏松空隙感渐进刺入;刺入约0.7寸时则停止进针,此时可捻转针柄约30度以候气,不可提插,待

4、患者觉喉局部有鱼骨卡喉的胀麻感时为得气;留针30分钟,其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行针捻转角度约30度,不可提插,每次行针10秒钟,共行针3次。在留针30分钟期间,要求患者均匀地做喉部声门深呼吸运动,即快速深吸气,再缓缓地呼气;在做深呼吸运动时,患者可立即感到喉痛和喉紧束感得到缓解,喉部轻松舒畅。出针时徐徐出针,捻转角度不得超过30度。每日针刺1次。3点刺耳穴放血,先用手揉摩耳轮5分钟,用力均匀轻柔,使耳轮血液充盈;然后用75%酒精棉签消毒穴位皮肤,再依次用三棱针点刺耳穴:轮1、轮3、轮5等3穴,疾入疾出,刺入2 mm ,每穴放血0.2ml,每日针刺1次。每次针刺一侧耳轮穴位,下次换刺另一侧耳轮

5、穴位。4点刺三商穴放血,先用双手抱握患者肩臂,顺大臂至小臂至掌指往下捋摩20次,用力均匀轻柔,使手掌及指端充盈血液;然后用左手紧握患者大拇指根部,用75%酒精棉签消毒穴位皮肤,再依次用三棱针点刺三商穴:少商、中商、老商,疾入疾出,迅如电闪,每穴刺入2 mm,每穴放血0.2ml,每日针刺1次。每次针刺一侧拇指穴位,下次换针刺另一侧拇指穴位。四、典型病例 丁某某,男,31岁,教师,江西南昌市人。 初诊:2006年9月6日。主诉:声嘶一天半。因初开学课时多,加上与人争吵,突发声嘶,讲话费力,喉干痛灼热,不敢多言,讲话则痛甚,清嗓多,干咳痰粘难出;舌红,苔薄黄,脉略弦数。间接喉镜检查:声带充血(),声

6、带边缘肿胀(),声门闭合差()。嗓音声学参数分析结果显示:FPQ:0.8359,APQ:0.4746,H/N:11.02,声时:14秒。T:36.5;R:20次/分;P:74次/分;BP:115/65mmHg;血常规正常。诊断:急性创伤性喉炎(急喉喑,肝火刑金型)。治疗:首先,采取雀啄进针法针刺开音1号穴,用1寸毫针刺入皮下后,紧贴甲状软骨外侧缘,边捻转(捻转角度30度),边缓缓向深处直刺,刺入约0.7寸时则停止进针,此时捻转针柄约30度以候气,不提插,待患者觉喉局部有鱼骨卡喉的胀麻感时为得气;留针30分钟,其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行针捻转角度约30度,不提插,每次行针10秒钟,共行针3次。

7、留针30分钟期间,要求患者均匀地做喉部声门深呼吸运动,即快速深吸气,再缓缓地呼气。继之,点刺耳穴放血,先用手揉摩耳轮5分钟,用力均匀轻柔,使耳轮血液充盈;然后用75%酒精棉签消毒穴位皮肤,再依次用三棱针点刺耳穴:轮1、轮3、轮5等3穴,疾入疾出,刺入2 mm ,每穴放血0.2ml。每次针刺一侧耳轮穴位,下次换刺另一侧耳轮穴位。继之,点刺三商穴放血,先用双手抱握患者肩臂,顺大臂至小臂至掌指往下捋摩20次,用力均匀轻柔,使手掌及指端充盈血液;然后用左手紧握患者大拇指根部,用75%酒精棉签消毒穴位皮肤,再依次用三棱针点刺三商穴:少商、中商、老商,疾入疾出,迅如电闪,每穴刺入2 mm,每穴放血0.2m

8、l。每次针刺一侧拇指穴位,下次换针刺另一侧拇指穴位。治疗时,患者立即感到喉痛和喉紧束感得到缓解,喉部轻松舒畅。每天1次。第二天,声音已开。第三天诸症均明显好转,但仍稍有声嘶,喉部略有干痒,舌淡红,苔薄黄,脉细。间接喉镜检查:声带充血(),声带水肿(),声门闭合稍差()。治疗5次,声音恢复正常,诸症悉除。检查见间接喉镜检查:声带无充血水肿,声门闭合佳;嗓音声学参数分析:FPQ:0.3393,APQ:0.0791,H/N:17.02,声时20秒。半年后随访无复发。五讨论自1985年以来,谢强于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开设了我国首家教师嗓音病门诊,临床研究发现在喉甲状软骨切迹旁开1寸处(偏离人迎穴0.5

9、寸),此处紧贴喉甲状软骨外侧缘,顺其侧缘进针,可避开颈总动脉等,较人迎穴的取穴标志更清晰明确,能准确取穴、操作简便、安全,由于紧贴喉部,故对喉的针感更加强烈,作用更直接,有消除声带水肿的作用。新发现的这一针刺点命名为“开音1号”(收载于陈贵廷等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针刺结合患部喉腔声门的深呼吸运动,则能迅速地缓解喉部的疼痛(何广新等编著疼痛针灸治疗学第六章针刺运动疗法)。针刺耳穴轮1、轮3、轮5穴(见耳穴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及三商穴(经外奇穴,见中医大辞典针灸、推拿、气功、养生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放血有散邪清热、消肿止痛、利窍开音作用

10、。开音1号穴为主结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技术,2002年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急性创伤性喉炎,在治疗上,由于本病为发声过度引起的喉局部非菌性机械性创伤性炎症,一般无全身症状,故以局部治疗为宜。目前中西医治疗本病均采用药物超声雾化吸入为主,超声雾化产生雾粒其直径在5m以下,由于雾粒小故在喉部停留少,大多吸入肺部进入肺泡,故对喉局部作用不大。而且吸入雾剂易引起吸入性肺部炎症,故不宜用雾化治疗。此外,本病主要为发声过度引起的非菌性机械性创伤性炎症,所以抗生素疗效不确切。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学者Vaughan CW氏提出:治疗急性喉炎“抗生素唯用于涂片证实有细菌感染时,并需针

11、对性,勿用抗组织胺和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免患者误因水肿消退而继续用嗓,导致进一步损伤。”,说明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要慎用。至今为止,西医对本病临床系统研究甚少,专题文献报道极少,本病常与急性单纯性喉炎(外感引起)混在一起归于急性喉炎里讨论。可见,西医还没有较理想的适宜本病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结合脏腑辨证论治,对本病疗效较好,故从中医药方面积极探索研究治疗本病的高效、安全、简便的方法是当今医学界尤其是嗓音医学工作者的热点之一。(一)针刺开音1号穴为主治疗急性创伤性喉炎的机理探讨1.开音1号穴的研究(1)中医理论:1、开音1号穴(谢强经验穴,收载于陈贵廷等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

12、治疗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清阳明郁热的作用,能消肿散结、利喉开音,适应于治疗急性和慢性喉炎、声带炎、声带小结、息肉等引起的声音嘶哑。该穴位于颈前足阳明经循行区域,更接近喉部,而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泻之则能清泄郁热,补之则能益气壮肌。故针刺泻之可消除声带充血、水肿而达到开音的作用。(2)西医理论:70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学者对声带粘膜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声带分层的理论和振动过程,认为包膜层的振动很大程度上是声带表面黏液的波动,表面粘液对声带振动模式和嗓音影响很大。1988年,杨宝琦、黄永旺经离体喉实验发现,当喉表面水气被气源吹干后,声带振动就停止,再于喉表面

13、放入少许生理盐水,声带振动又开始,说明声带表面湿度与振动有直接的联系。喉粘膜内有大量混合性腺体自由分布,特别在会厌根部的舌面,杓会厌皱襞的前缘和喉小囊等尤其丰富,声带上没有任何腺体,且被以复层鳞状上皮,故易被干燥所伤害,而粘液腺的分泌需要交感神经的作用或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受刺激才能分泌,从开音1号穴的解剖部位来看,广泛的与颈丛前支的颈皮神经、交感神经、喉上神经外支、喉返神经等相联系,针刺开音1号穴时,朝杓会厌皱襞处斜刺约0.7寸,能有效地刺激交感神经或喉上神经,从而促进腺体分泌,在临床上患者喉干症状明显缓解,声嘶改善。并根据声门上区淋巴丰富,汇聚于杓会厌皱襞的生理特点,针刺开音1号穴朝杓会厌皱

14、襞斜刺,这一针刺点能加速喉部淋巴液的循环,而促进声带充血、水肿吸收而达到清热消肿、利喉开音的目的。针刺对神经生理性平衡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即当机体机能状态高时针刺可使之降低,反之可使之增高,不平衡可使之平衡。在针刺时通过调整进针深度和手法及机体本身的状态,可引起血管的舒或缩、腺体分泌的低或亢,以及咽喉部肌肉松或紧,对机体的再平衡而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急性创伤性喉炎属于急性机械性损伤疾病,通过针刺开音1号穴,使患者高度紧张的机体机能状态降低,从而减轻声带充血、水肿,同时针刺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双向性良性调整作用。2.呼吸补泻手法和喉腔声门部深呼吸运动及针刺运动疗法的研究(1)呼吸补泻手法:素问离

15、合真邪论:“吸则内(进)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写(泻)。”“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贯,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意指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针气相顺为补,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针气相逆为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异常是各类虚实证候的共同特点之一。针刺补泻手法可能正是由于它参与了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而发挥了补虚泻实作用。并且,随着气功研究、经络研究的不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呼吸不但可用于补泻,还可用于

16、调节气机,诱发感传。现代医学对呼吸补泻也进行了研究,日本的津嘉山洋经过研究认为,呼吸相不同,植物神经的紧张状态也不同。经研究发现,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针刺可使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抑制;吸气时,副交感神经处于松弛状态,针刺可相对地兴奋交感神经。我们知道,植物神经参与一切生理活动,而针刺中的补泻大部分通过兴奋或抑制植物性神经来作用于人体。吸气时交感神经相对兴奋,则增强了机体应付紧张状态的能力,这对于急性病有很好的抵御作用。(2)喉腔声门部深呼吸运动:声带要完成振动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声带肌的运动;二是:足够的声门下压力。发音时声带内收,移至中线,先由声带前端靠拢,继而至中部及后部相继靠拢,声带内收动作的完成,系由神经所支配的喉内肌如环杓侧肌及杓间肌的收缩完成,环甲肌也参与内收的动作,呼吸控制声门下压力。当声带闭合时,随着声门下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声门被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