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260630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实验诊断名词解释实验诊断名词解释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u count, RBC)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 Hb):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常用于贫血诊断并判断程度。红细胞比容(hemotocrit, Hct/packed cell volume, PCV):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体积百分比。常用于贫血诊断并判断程度,也可用作红细胞平指数计算指标,有助于贫血形态学分类。贫血(anemia):单位容积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参考值下限,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疾病。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Count (Ret):晚幼红到成熟红之间未完全成熟红细胞,胞体稍

2、大,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胞质兰色网状结构,共4型,网状结构越多,细胞越幼稚。Wright染色嗜多色性红细胞。用于贫血诊断及预后观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用所测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主要用于贫血形态学分类。靶型红细胞(target cell):.浅染区扩大,中心部位又有色素沉着,常见于地贫、异常血红蛋白病,缺铁、溶贫也可见。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直径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红细胞呈淡灰兰色或紫色,体积较正常稍大,属于未完

3、全熟细胞。活体染色即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增生性贫血。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wright染色涂片中红细胞质内见大小数量不一的深兰色颗粒。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正常约0.01%,增多多见于重金属中毒,如铅中毒。Howell-Jolly(染色质小体):为紫红色圆形小体,位于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质中。常见于溶贫、巨贫、脾切除及红白血病等。Cabot环:红细胞出现一种紫红色圆形或8字型环状结构,常与Howell-Jolly 同时出现,意义同染色质小体。有核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即幼稚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中。正常外周血除出身1-2周新生儿外,成

4、人无。有核出现:可见于增生性贫血,尤其溶贫。也可见于红白血病、髓外造血等。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N胞质出现较粗大、大小不均、分布不均深红色或兰色颗粒,较严重化脓性及大面积烧伤。空泡(vacuole degeneration ): N质中出现空泡,大小不一,有时核上也能见到,严重感染。杜勒小体(Dohle bodies) :N胞质中毒变化保留的嗜碱性区域。M可出现。严重化脓性感染。核变性degeneration of nucleus:包括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见于严重感染,急性中毒。异形淋巴细胞(atypical):外周血中出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的淋巴细胞,见于传单

5、,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核左移 (nuclear shift to left):外周血中出现杆状及幼稚粒细胞5% ,核左移常伴WBC,分为:轻、中、重度左移。急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白血病和类白血病核右移(nuclear shift to right): 5叶以上超过3% ,核右移常伴WBC。恶性贫血;炎症恢复期一过性正常;疾病进行期出现,抵抗力低。红细胞沉降率检验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是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在很多疾病情况下,ESR都可以加快。影响ESR因素有:血浆(主要的)、红细胞粒/红(G/E):粒细胞各阶段

6、细胞数总和与各阶段幼稚红细胞总和之比。正常2-4:1 或3:1,正常:正常骨髓象、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增高:慢粒,急性化脓性感染,纯红再障。降低甚至倒置:各种增生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束臂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CRT):对毛细血管施加压力,观察血管壁有无出血点,血管壁完整性,Plt质与量及VWF等因素有关。出血时间测定(blooding time,BT):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时间。与PLT 质量及血管完整性有关。血块收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血液凝固后,PLT收缩

7、蛋白使纤维蛋白网眼缩小。检测析出血清体积,反映血小板血块收缩的能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和Ca2+后,观察血浆凝固时间。常用于内凝异常筛选及术前检查。内凝较灵敏最常用试验。凝血时间测定(clotting time 、CT)将静脉血放入玻璃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时间。反映内凝筛选试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被检血浆中加入Ca2+、组织因子,观测血浆凝固时间。常用于外凝异常筛选(灵敏和常用)及术前检查。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8、time, TT)受检血浆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s):由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和纤维单被原形成的多肽物质。DIC诊断试验之一。D-二聚体(D-dimer,DD)在继发纤溶时,纤维蛋白(Fb) 被纤溶酶水解,先生成DD/E复合物,再进一步被分解为DD和E片段,D-二聚体是继发纤溶的标志。鉴别原发与继发纤溶:血尿hematuria尿内含一定量的红细胞,肉眼血尿:每升尿内含血1ml以上呈洗肉水样。镜下血尿:含血量少,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后镜检 RBC3/Hp见于泌尿系统

9、出血性疾病。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呈浓茶色或酱油色,尿中含有 Hb镜检无RBC,但OB呈阳性。常见于蚕豆病、输血反应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深黄色,尿内含大量结合胆红素,振荡后出现黄色泡沫且不易消失。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乳糜尿chyluria: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未经正常的淋巴道引流入血而逆流入尿所致,外观乳白色,呈稀牛奶装,见于丝绸并,淋巴管受阻。脓尿(pyuria) 、菌尿 (bacteriuria) :尿内含大量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产物,排出的新鲜尿即混浊,加热加酸均不消失。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尿比重(密)urinary spec

10、ific grabity,SG:4时尿液与同体积的纯水重量之比,反映肾小管浓缩和稀释能力。与尿中溶质浓度成正比,受年龄、饮食和尿量影响。尿蛋白proteinuria,pro:尿蛋白定性检查或定量150mg/24h,蛋白定性实验呈阳性反应即为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各种原因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进入尿中。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组分不同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蛋白尿。选择性常提示肾病综合征,非选择性常提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SLE等。肾小管性蛋白尿 (tubular proteinuria):由于炎症,中毒等致肾小管受损

11、,对小分子量蛋白重吸收降低。常见于肾盂肾炎,重金属肾中毒,间质性肾炎等。混合性蛋白尿(mixed proteinuria):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常见于肾脏疾病后期: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 proteinuria):球、管均正常,血中大量低分子量蛋白,滤出的量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如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排出的轻链尿等。本周氏蛋白尿(Bence-Jones proteinuria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浆细胞产生过多的Ig轻链,这种有利轻链陈伟bence-Jones蛋白,PH4.9中加热40-60凝固,在加

12、热100溶解。组织性蛋白尿 (histic proteinuria):肾组织破坏,肾小管分泌蛋白质升高,多为小分子量蛋白。以T-H蛋白为主,易成为管型基质。假性蛋白尿 (accidental proteinuria):尿内混有大量含脓pus、血、粘液等成分的物质,常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等。糖尿(glucosuria):当血糖浓度超过肾阈(8.88mmol/L)时,定性方法测定尿糖为阳性,称为糖尿。血糖增高性糖尿肾性糖尿尿酮(ketone body,KET):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脂肪代谢异常常产生酮尿。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亚硝酸盐(Nitrite,NIT):

13、正常人尿内有硝酸盐,当尿内有大肠杆菌等,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为泌尿系统感染筛选指标之一。管型(cast):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状小体。形成条件:白蛋白或T-H蛋白,浓缩和酸化,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可分为透明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和其他管型,如脂肪管型,腊样管型。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把多少ml血浆内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是判断肾小球功能的敏感指标。血清尿素(SU)/血清素氮(BUN):蛋白质的终产物,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SU的增高程度与病情的严重性呈正比。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体内各种有核细胞产生的小分子

14、蛋白,每日分泌量较恒定,能自由通过肾小球,原尿中的cysC几乎完全被近曲小管摄取、分解,并不回到血液中,尿中仅微量排出。血中含量恒定,影响因素少。是肾小球滤过率的首选指标。血清尿酸(Uric acid,UA):体内嘌呤代谢终产物,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90%在肾小管重吸收回血,小部分可通过肾小管排泌,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血UA和尿UA。其中:血UA升高,尿UA降低,见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血UA降低,尿UA升高,见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血尿UA升高,常见于通风等血UA降低,尿UA升高常见于生成减少如急性肝坏死。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D-glucosaminidase,

15、NAG):高分子量的的溶酶体酶,近端肾小管含量特别丰富,是肾小管功能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尿渗量(urine osmolarity,Uosm):尿内全部溶质的微粒总数,受糖、蛋白质影响小,由于尿比密测定,主要判断肾脏的浓缩功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ipin ,HCG):是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性腺发育的糖蛋白激素,用于早期妊娠诊断,肿瘤诊断及预后观察,流产诊断等。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 streptolysin “O”, ASO):溶血素“O”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具有溶血活性的代谢产物,相应的抗体称抗链球菌溶血素“O”。主要用

16、于风湿热的诊断。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是变性的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是以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成分(DNA、RNA、脱氧核糖核蛋白DNP、可提取核抗原ENA)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无器官及种属特异性。常用测定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者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激素、酶和多胺等。存在于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可用于肿瘤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评价柏油样便(tarry stool):粪便呈褐色或黑色,质软,富有光泽,隐血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