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光合作用(试卷及其参考答案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201887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的光合作用(试卷及其参考答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试卷及其参考答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试卷及其参考答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试卷及其参考答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植物的光合作用(试卷及其参考答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植物的光合作用(试卷及其参考答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的光合作用(试卷及其参考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试卷)姓名:曹晓青 学号:20091052143 同组人:溪树梅、李学梅、曹艳梅、陈以相、黄桂林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每个光合单位中含有几个叶绿素分子。( )A、100200 B、200300 C、250300 2、C3 途径是由哪位植物生理学家发现的?( )A、Mitchell B、Hill C、Calvin 3、类胡萝卜素对可见光的最大吸收峰在( )A、蓝紫光区 B、绿光区 C、红光区 4、PSI的光反应属于( )A、长波光反应 B、短波光反应 C、中波光反应 5、高等植物碳同化的二条途径中,能形成淀粉等产物的是( )A、C4 途径 B、CAM 途径

2、 C、卡尔文循环 6、正常叶子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约为( )A、2:1 B、1:1 C、3:1 7、光合作用碳反应发生的部位是( )A、叶绿体膜 B、叶绿体基质 C、叶绿体基粒 8、卡尔文循环中 CO2 固定的最初产物是( )A、三碳化合物 B、四碳化合物 C、五碳化合物 9、光合产物中淀粉的形成和贮藏部位是( )A、叶绿体基质 B、叶绿体基粒 C、细胞溶质 10、 光合作用吸收 CO2 与呼吸作用释放的 CO2 达到动态平衡时, 外界的 CO2浓度称为( ) A、CO2 饱和点 B、O2 饱和点 C、CO2 补偿点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光合作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3、 3 个方面:_ 、_ 和_ 。2、在荧光现象中,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_ 色,在反射光下呈_ 色。 3、在光合电子传递中,最初的电子供体是 _ ,最终电子受体是_。 4、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强吸收区在_ 。5、光合单位由_ 和 _ 两大部分构成。 6、卡尔文循环大致可分为 3 个阶段,包括 _ 、 _ 和 _ 。 7、 卡尔文循环的CO2 受体是_ 、 形成的第一个产物是_ 、形成的第一个糖类是_ 。 8、PSI的原初电子供体是 _ 。 9、C3 植物的卡尔文循环位于中_ 进行,C4植物的 C3 途径是在_ 中进行。 10、一般认为 ,C4 植物的 CO2 补偿点比 C3 植物 _ . 。

4、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凡是光合细胞都具有类囊体。 ( )2、所有的叶绿素分子都具备有吸收光能和将光能转换电能的作用。 ( )3、一般说来,正常叶子的叶绿素a 和叶绿素 b 的分子比例约为3: 1。 ( )4、类胡萝卜素具有收集光能的作用,但会伤害到叶绿素的功能。 ( )5、在光合链中最终电子受体是水,最终电子供体是NADPH。 ( )6、C3 植物的光饱和点高于 C4植物的。 ( )7、在弱光下,光合速率降低比呼吸速率慢,所以要求较低的 CO2水平,CO2 补偿点低。 ( )8、提高光能利用率,主要通过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和提高光合效率等途径。 ( )9、叶绿素分子

5、在吸收光后能发出荧光和磷光,磷光的寿命比荧光长。 ( )10、PSII 的原初电子供体是 PC。 四、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光合作用: 2、磷光现象: 3、碳反应: 4、光合磷酸化: 5、景天科酸代谢: 6、光补偿点: 7、光合单位: 8、光抑制:9:、同化力:10、偶联因子:五、 简答题(共40分)1、影响叶绿素合成的条件。(9分)2、光合链的特点如何?(7分)3、矿质营养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7分)4、植物的叶片为什么是绿的?秋天时,叶片为什么又会变黄色或红色?(5分)5、C3 途径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何作用? (5分)6、如何理解 C4 植物比 C3植物的光呼吸低?

6、(7分)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C 3、A 4、A 5、C 6、C 7、B 8、A 9、A 10、C 二、填空题1、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蓄积太阳能量、保护环境2、绿、红3、H2O、NADP+4、蓝紫光区5、聚光色素系统、反应中心6、羧化阶段、还原阶段、更新阶段7、RuBP、PGA、PGALd8、PC9、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10、低三、 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四、 名词解释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 CO2和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 O2 的过程。 2、磷光现象: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

7、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 3、碳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组成部分,它是不需要光就能进行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4、光合磷酸化:指叶绿体在光下把有机磷和 ADP 转为 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5、景天科酸代谢:植物体在晚上的有机酸含量十分高,而糖类含量下降;白天则相反,有机酸下降,而糖分增多,这种有机物酸合成日变化的代谢类型,称为景天科酸代谢。 6、光补偿点:指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 CO2 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 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7、光合单位:指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 8、光抑制:指光能超过光合

8、系统所能利用的数量时,光合功能下降。这个现象就称为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9、同化力:ATP和NADPH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一方面这两者都能暂时将能量贮藏,将来向下传递;另一方面,NADPH的H+又能进一步还原CO2并形成中间产物。这样就把光反应和碳反应联系起来了。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的CO2同化,所以把这两种物质合成为同化力(assimilatory power)。10、偶联因子: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反应的能量偶联所必需的蛋白质因子。最初来自电子传递链组成中加入线粒体蛋白质,可伴随膜电位转移而促进ATP合成。五、 简答题1、答:(1)光 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从原

9、叶绿素酸酯转变为叶绿酸酯需要光,而光过强,叶绿素又会受光氧化而破坏。黑暗中生长的幼苗呈黄白色,遮光或埋在土中的茎叶也呈黄白色。这种因缺乏某些条件而影响叶绿素形成,使叶子发黄的现象,称为黄化现象(etiolation)。也有例外情况,例如藻类、苔藓、蕨类和松柏科植物在黑暗中可以合成叶绿素,其数量当然不如在光下形成的多;柑橘种子的子叶及莲子的胚芽在无光照的条件下也能形成叶绿素,推测这些植物中存在可代替可见光促进叶绿素合成的生物物质。(2)温度 一般最低温度2-4,最适温度约30,最高温度约40。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受温度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约2,最适温度约30,最高温度约40。

10、秋天叶子变黄和早春寒潮过后秧苗变白,都与低温抑制叶绿素形成有关。高温下叶绿素分解大于合成,因而夏天绿叶蔬菜存放不到一天就变黄;相反,温度较低时,叶绿素解体慢,这也是低温保鲜的原因之一。(3)营养元素 叶绿素的形成必须有一定的营养元素。氮和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锰、铜、锌等则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催化功能或其它间接作用。因此,缺少这些元素时都会引起缺绿症(chlorosis),其中尤以氮的影响最大,因而叶色的深浅可作为衡量植株体内氮素水平高低的标志。(4)氧 缺氧能引起Mg-原卟啉IX 或Mg-原卟啉甲酯的积累,影响叶绿素的合成。(5)水 缺水不但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而且还促使原有叶绿素

11、加速分解,所以干旱时叶片呈黄褐色。2、答:光合链的特点:电子传递链主要由光合膜上的PS、Cytb6/f、PSI三个复合体串联组成。电子传递有二处是逆电势梯度,这种逆电势梯度的“上坡”电子传递均由聚光色素复合体吸收光能后推动,而其余电子传递都是顺电势梯度进行的。水的氧化与PS 电子传递有关,NADP+的还原与PSI电子传递有关。PQ是双电子双H+传递体,它伴随电子传递,把H+传递类囊体膜内,造成类囊体内外的H+电化学势差,推动ATP形成。3、答:矿质营养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极为广泛,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1).叶绿体结构的组成成分 如N、P、S、Mg 是叶绿体中构成叶绿素、蛋白质、核酸以及片层膜

12、不可缺少的成分。(2).电子传递体的重要成分 如PC 中含Cu,Fe-S 中心、Cytb、Cytf 和Fd 中都含Fe,放氧复合体不可缺少Mn2+ 和Cl- 。(3).磷酸基团的重要作用 构成同化力的ATP 和NADPH,光合碳还原循环中所有的中间产物,合成淀粉的前体ADPG,以及合成蔗糖的前体UDPG,这些化合物中都含有磷酸基团。(4).活化或调节因子 如Rubisco,FBPase 等酶的活化需要Mg2+ ;Fe、Cu、Mn、Zn 参与叶绿素的合成;K+ 和Ca2+ 调节气孔开闭;K 和P 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与运输等。4、答: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很少,故基呈绿色,秋天树

13、叶变黄是由于低温抑制了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已形成的叶绿素也被分解破坏,而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所以叶片呈黄色。至于红叶,是因为秋天降温,体内积累较多的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可溶性糖多了,就形成较多的花色素,叶子就呈红色。5、答:C3途径可分为三个阶段:(1)羧化阶段。CO2被固定,生成了 3-磷酸甘油酸,为最初产物。(2)还原阶段。利用同化力(NADPH、ATP)将 3-磷酸甘油酸还原 3磷酸甘油醛光合作用中的第一个三碳糖。(3)更新阶段。光合碳循环中形成了 3磷酸甘油醛,经过一系列的转变,再重新形成 RuBP的过程。6、答:C4植物,PEP 羧化酶对 CO2亲和力高,固定 CO2的能力强,在叶肉细胞形成 C4 二羧酸后,再转运到维管束鞘细胞,脱羧后放出 CO2,就起到了 CO2 泵的作用, 增加了 CO2 浓度, 提高了 RuBP 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 CO2 的固定和还原,不利于乙醇酸形成,不利于光呼吸进行,所以 C3 植物光呼吸测定值很低。而 C3植物,在叶肉细胞内固定 CO2,叶肉细胞的 CO2/O2的比值较低,此时,RuBP 加氧酶活性增强,有利于光呼吸的进行,而且C3 植物中 RuBP羧化酶对CO2 亲和力低, 光呼吸释放的 CO2 不易被重新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