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排水降水施工组织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200894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排水降水施工组织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排水降水施工组织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排水降水施工组织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排水降水施工组织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排水降水施工组织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排水降水施工组织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排水降水施工组织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降排水施工方案第一节地质情况、自然地理与环境1、地形、地貌泰兴地势较平坦开阔,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渐次 倾斜,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工程地质区,有地面标高在2.0-6.8m左 右。管道沿线经过众多河、塘,较大的河流有幸福中沟、团结河、文 胜河、古马干河、西江中沟、跃进河、郭庄中沟等,本标段管线属于 滨江镇境。管道沿线所经河、塘,本次勘探均进展了断面测量,详见 附件“河塘横断面 TXH-17。2、水文气候泰兴市境水网密布,河水位受长江潮水影响。镇境各河流均为长 江水系,流经镇区的主要河流为东西向的古马干河,工程区主要分布有幸福中沟、团结河、文胜河、古马干河、西江中沟、跃进河、郭庄 中沟

2、等。河水位受长江潮水影响。通过沿江各闸的调度,可以根据需 要调节水位。常年以东南风为主导风向,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泰兴气候温和,四季清楚,年平均气温 14.9C, 一月最冷,平均气温 2.0C,最低气温-10C;七月最热,平均温度276C,最高气温40C。 年平均降水量1027毫米,日照2125小时,无霜期220天。二、区域地质条件1、区域地质本区构造单元隶属于扬子板块下扬子褶断冲断带与北坳陷接触 部位,在漫长的地史演变中,经历了隆起一坳陷一大陆边缘活动阶段。 喜马拉雅运动那么表现为区域性不均匀沉降运动,发育较厚的晚第三 纪及第四纪沉积。工程区属于长江下游冲积平原,为第四系沉积物覆盖,

3、第四系以 下的底层均无出露。境中生界以前的底层缺失较多,新生界地层发育 齐全。场地位于宁通构造带,属北坳陷区,有隐伏的北东和北西向断裂, 主要有:江都断裂、断裂和堰断裂。区域和近场区断裂为非全新统活 动断裂,且偏离本工程,距离较远,且本工程覆盖层厚度较大,地质 构造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本工程管线沿线由北向南依次经过高港区永安洲镇、 市高港区口 岸街道和泰兴市滨江镇。根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及地震动峰值区划 图,工程所在场地地震烈度为7度,其中:市高港区永安洲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反响谱特征周期 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市高港区口岸街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反响谱

4、特征周期 为0.40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泰兴段滨江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反响谱特征周期为 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三、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工程区域地势平坦,属三角洲平原区,地面标高在2.0-6.8m左右。 全镇境水网密布,形成“五横、四纵河网格式,河水位受长江潮水 影响。沿河均设有调节水闸,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水位。工程区域主要的天然水体为幸福中沟、团结河、文胜河、古马干 河、西江中沟、跃进河、郭庄中沟,以及零星分布的众多沟塘。各河 流水质较好,无明显化工污染源,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的排泄。古马干河位于泰兴市境,因东至古溪镇、西到马甸镇,是 横贯泰兴腹部地区的主要引、灌、排

5、、航骨干河道,全长四十二点五 公里。西起永安洲今为高港区辖镇江口,流经永安洲、马甸、根 思、老叶、南新、元竹、横垛、古溪八个乡镇,穿两泰官河、新 曲河、西黄河、东黄河、增产港。尾部四公里,穿越永安洲镇,直达 长江。2、地下水类型根据勘察报告提醒,勘察深度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为松散岩类孔隙 水。工程地质分区I区,1、2-2、3、4、5、6-29层,岩性以粉土、 粉砂或互层土为主,构造稍密密实,弱透水性中等,为潜水含水 层;该地质分区局局部布1-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杂粉土,大局部地段 分布2-1层、6-1层土为主要为粘性土夹粉土、粉砂,具弱透水性, 这三层土对其下伏土层具有一定的隔水、阻水作用,故在1-

6、1层、2-1 层、6-1层土分布地段其下伏土层含水层具有微承压水性质。工程地质分区H区,1、7、8 9层,岩性以粉土、粉砂为主, 构造稍密密实,透水性中等,为潜水含水层。该地质分区局局部布 1-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具弱透水性,该层层土对其下伏土层具有一 定的隔水、阻水作用,故在1-1层土分布地段其下伏土层含水层具有 微承压水性质。地下水主要承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地面蒸 发、植物蒸腾以及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勘察期间测得潜水埋深在0.53.5m之间,潜水标高在 2.13.0m。3、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与应对措施工程地质分区I区地层上部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和互层土,地下水位高,且在微

7、承压水作用下,土层自稳能力差,易发生坍塌、管 涌、流土、流沙等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分区H区地层主要为粉土、粉砂,地下水埋深较浅,砂 性土在有水环境中自稳能力较差,易发生坍塌、管涌、流沙等不良影 响。因此开挖浅埋的管道及检查井的施工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止 水、降水措施。方案在开挖地段布置轻型井点降水结合深井降水,将 地水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0.5m为宜,确保平安文明施工。第二节施工降排水1、基坑明排水具体的基坑明排水方案如下:1沿基坑下口周边开挖明沟。围堰附近的明沟位置距围堰堰 址2m左右为宜。明沟深度设计为0.6m,明沟宽度设计为0.5m左右。 明沟50100m长设一集水坑。集水坑设计尺寸为

8、2X 1.5mx 1m。2在基坑上口 3m以外沿基坑四周设置明排截水沟,将基坑 外围来水截住,集中自流或机排至基坑以外。1.1基坑明排水1、排水流量确实定经常性排水包括降雨和基坑面积渗水量,主要是降雨积水量,一般按降雨量考虑。基坑一次性排水选择的4BA-25型水泵流量为20m3h,扬程10m, 功率2.5kw。需要的台数为:考虑备机,取 4台。1.2施工期地下水测压管的布设在建筑物周围每间隔100m设地下水测压管一支,以便观测施工 期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地下水位观测设专人负责,每日定期观测, 做好记录。发现特殊情况及时报告。2、基坑降水1降水设计井管降水配合轻型降水抽排水集中排入河道或附近河塘

9、中。2轻型井点施工工艺程序平面布置:井管距离槽壁1m1.5m,井点管的间距采用0.8m1.2m。见附图轻型井点的主要设备:井点管、连接收、集水总管和抽水设备等 组成。1井点管用直径55mm长6m的钢管,带管箍,下端为长2m的同直径钻 有10mm梅花形孔6排的滤管,外缠8号铁丝、间距20mm, 外包尼龙窗纱二层,棕皮三层,缠 20号铁丝、间距40mm。2连接收用塑料透明管、胶皮管,直径 55cm ;顶部装铸铁头。3集水总管用直径75-100mm钢管带接头。4滤料粒径0.5-3.0cm石子,含泥量小于1%。轻型井点施工:轻型井点施工顺序:挖井点沟槽、敷设集水总管-冲孔、沉设井 点管,灌填砂滤料,将

10、井点管同集水总管连接-安装抽水机组,连接 集水总管试抽和检查。轻型井点施工要求:井孔要垂直,井点管应沉放在井孔中间,滤网管不得碰到井孔壁。管路系统的总管、弯联管(塑料联管)及接至泵体机组的连接局部, 均应安装严密,不得漏气、漏水或渗水。井管的灌砂量应冲孔孔径大小和深度确定,实际灌砂量不得小于 计算量的95%,砂井高度可距地面以下1m,孔顶用粘土封填0.51m, 防止明水渗入。施工期间,井管有效率应达总根数的95%以上,且连续5根井管 的失效井管不得超过2根,相邻的井管不能同时失效,关键部位的井 管不失效。管路系统严禁堆土覆盖或堆放杂物(材料、设备等),以便于检查 出水情况及检漏工作。井点降水在

11、沟槽开挖前提前运转, 一般正常运转3天、地下水位 稳定至槽底以下0.5m时方可开挖沟槽。出水口设在一定围之外的下 水井或排水渠,防止倒流入降水区域。4、管井降水1丨施工方法1、根据轴线测量放井位;2、采用水冲成孔,成孔直径 600-700MM,成井直径500MM, 孔深20M;3、成孔后冲孔换浆,之后安装钢筋砼管,做好井管之间的连接;4、井管安装完毕后,在管井与孔壁之间填入直径为5-10的砾石;5、成井后及时进展洗井,到达水清砂净;6、安装适宜的水泵井行抽水、排水。2施工工艺流程管井定位t井管准备t井管安装t圆砾石固井t配套安装t抽 水3根据涌水量及选择管井安装达20M3/H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2、泵量大小以便更好地控制水位 潜水泵进展抽水,扬程不小于30米, 泵的大小根据施工时实际情况最终确定。4排水系统:井中抽水管采用50-76MM消防带与泵连接,井 外排水管采用直径150MM钢管。5井管安装安装程序井点放线定位-安装高压水泵-凿孔安装埋设井点管-布置安 装总管-井点管与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与检查-正式投 入降水程序6地下水位监测基坑与建筑物之间每隔15米需设置一座降水观测井,以确保房 屋及桥台平安,回灌井与观测井同时考虑;观测孔成孔口径 90,深15米,全长置入口径 48向钻眼、外 包塑料滤网的PVC管;PVC管与钻孔间隙1米以下填砾,深1米至孔 口填膨润土并用水泥砂浆抹面;PVC管 口配保护盖。目录第一节地质情况-1 -一、自然地理与环境 -1 -二、区域地质条件 -2 -三、水文地质条件 -3 -第二节施工降排水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