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201040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目 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说明与建议 声的产生 声现象丰富多彩,教材通过图111中的四幅图,从不同的方面给

2、出了声音产生的情况,意在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使学生可以就这几幅图或图以外其他物体发声的情况,谈谈物体发声时都要振动的共同特征。 教学中最好是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课本图111中左上图人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声的,右上图主要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右下图青蛙是通过气囊的振动发声的,左下图主要是工件和砂轮相互磨擦,引起工件和砂轮的振动发出声音。 探究 声是怎样产生的?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做一些活动(如尺子振动发声、声带振动发声、击打纸片发声等),来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活动中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好让学生自己想出做什么样的活动,并观察物体是怎样发声的。

3、也可以将学生间的讨论与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展开教学,让学生边活动、边探讨,最后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 想想议议 “想想议议”这个栏目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互相交流。这里,如果学生能够说一些新奇的关于发声的现象,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是锻炼学生交流能力的机会。 若学生之间的讨论调动不起来,教师也可提些有趣的发声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笑树是怎么发出笑声的?”(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长颈鹿为什么总是那么安静?”(长颈鹿没有发声器官) 课本图112中的蝉是通过腹部的发声器官来发声的。 只有雄蝉才会鸣叫,因为雄蝉腹部有发音器,

4、而雌蝉则没有发音器,在腹部只有接收声音的器官。 图11为雄蝉腹部发声器官的结构图。雄蝉腹部下方有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当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的放图11雄蝉腹部发声器官的结构大,最后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来。 课本图113是早期的“粗纹”唱片的表面放大图,它记录的振动是横向的,唱片转动时,唱针左右摆动。现在还有一些唱机可以使用机械唱片,但是多数机械唱片都是“密纹”的,唱片上记录的振动是纵向的,唱机工作时,唱针上下振动。 声音的传播 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到,要想使声音从发声地传播出去,必须要有传播的载体介质。教材对固、气、液三态物质传声的教学安排是,重点让学生自己探究固体传声,教

5、师演示气体传声,学生设计液体传声。这样安排是因为固体传声实验易做,气体传声实验条件要求高。 固体传声的实验比较好做,关键是让学生领悟到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探究 用课桌做实验的目的是器材易得,不会发生危险。 这一章的“探究”相对后面的几章而言比较容易,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体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演示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重要介质,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教学中要做好空气传声的实验。学校如果有课本图114所示的真空罩实验仪,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罩外和放在渐渐被抽空的真空罩内,听起来音乐声的强弱有着明显的不同,因而学生很容易理解“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重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如果闹钟的铃声不强或响的时间不够长,可换用小收音机或电铃。 如果学校没有真空罩实验仪,也可让学生自己做如图12所示的实验,来体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做法如下: 图12真空不能传声把小铃铛拴在线上,线的上端穿出橡皮塞(如图12甲所示)。照图乙那样,把橡皮塞塞到烧瓶上,然后摇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 取下橡皮塞,向烧瓶中倒少许水,给烧瓶加热,使烧瓶中水沸腾,大量水蒸气涌出后,停止加热,并迅速照图乙那样塞紧橡皮塞。冷却一会儿,待烧瓶中水蒸气大部分凝结,瓶中气体稀薄时再摇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比较两次铃铛响声的强弱,可以明显地感到气体稀薄时响声弱。由此可推得,真空不传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