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勘查工程.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519291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勘查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资源勘查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资源勘查工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勘查工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资源勘查工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勘查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勘查工程.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源勘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培养具备地质学、矿产勘查学及矿产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决策与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本专业设固体矿产勘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两个专业方向。专业涉及从勘查选区、勘查评价到矿产开发全过程的地质、技术、经济及环境等方面内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面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是融地质理论、勘查技术、矿业经济与环境及矿业政策法规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要求 1. 主干学科 2. 主要课程 3. 实践性教学环节 4. 修业年限 5. 授予学位 6. 开设院校培养目标 1. 培养

2、要求 2. 主干学科 3. 主要课程 4. 实践性教学环节 5. 修业年限 6. 授予学位 7. 开设院校现状与发展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地矿业是工业产业链的初端,是基础产业。无论是工业化或后工业化时期,还是知识经济时代,地矿产业在国家经济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 从国外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类似的专业教育都属于工程教育范畴,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设专业与其他地学专业界限模糊,统称为地质学或地球科学专业。选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外,尚有石油、煤、天然气、地质学、地球资源勘探方法、古气候学、环境地质学、自然灾害学、土壤学与农业、生物与海洋、图书馆资料及其他信息查询

3、方法等课程,同时要求学生了解地质工作的方法与途径,了解新技术、新方法在地学中的应用,并尽量加入一些地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和认识。西方国家的教学计划普遍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 目前,中国设有资源勘查工程的高等院校大约27所,中国资源勘查工程高等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专业划分细,一般院校都设有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专业;第二,课程设置涉及面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是为资源勘查企业、尤其是煤炭勘查企业培养工程师类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对勘查项目生产与管理的各方面全都了解,课程中知识门类多,包括数学、化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能源地质学、资源勘探学

4、、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等等方面;第三,实践性及实习、设计环节多。 目前,中国大多数设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其专业设置、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强调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知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美国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实验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非常重要,英国的工程专业都设置有课程大作业,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包括从资料收集、问题分析、提出观点和解决方案等环节,这是英国大学工程教育的一个显著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精神: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既是人才成长的规律

5、,也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工程师的任务是发明和创造,因此创新能力是一个工程师的生命,工程教育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由于教学方法与个人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即使选修同一课程,学生的学习重点也有不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甚至结合今后的就业打算来选择,来逐步培养自己的特长。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基础,技术和兴趣、特长和性别来选择不同的课程,依据不同的学习路径,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构建各自不同的知识结构,就需要大量的选修课程来支撑。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现代地矿学科的内涵已大为扩展

6、,凝炼地矿领域的科学问题,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重新构建本科生的知识结构是制定新的教育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基础。 第一,更彻底地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资源勘查将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国际。地质资源勘查工作领域也将大大扩展,包括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特别是紧缺矿产和非传统矿产勘查等 第二,与国土资源勘查、开发、监测和管理等密切相关的地质科学将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 第三,由单一的矿产资源评价向资源环境联合评价转变。 第四,勘查领域发生重大转变,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变,同时,勘查也由地壳浅部向深部,由陆地向海洋,由东部向西部转变。 第五,由传统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向新型高新技术为支

7、撑的新探测技术方法转变。实现矿产资源勘查工程的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化和高度技术集约化。 知识和能力1掌握基础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进行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 3具有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化勘探方法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具有对资源环境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具有矿产资源经济分析、综合评价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及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现代地质学的理论前沿及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

8、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基础地质、应用地质和现代资源勘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资源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室内外工作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特征、矿产分布规律及工业价值,进行资源评价与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

9、专业在培养方向上可以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等方面有所侧重。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要课程固体矿产勘查方向: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层与古生物学、矿床学、矿产勘查学、综合勘查技术、矿业政策法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方向: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石油物探、石油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沉积学、矿产经济学、油气田勘查开发方法、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地质学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

10、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地质学的萌芽时期 地质学奠基时期 地质学形成时期 1. 地质学的发展时期 2. 现代地质学的发展矿物和岩石 1. 地层和古生物 2. 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矿物学 1. 岩石学 2. 矿床地质学 3. 地球化学 4. 动力地质学 5. 构造地质学 6. 地貌学 7. 地球物理学 8. 地质力学 9. 古生物学 10. 地层学 11. 历史地质学 12. 古地理学 13. 地质年代学 14. 水文地质学 15. 工程地质学 16. 环境地质学 17. 灾害地质学 18. 生态地质学 19. 其他地质学的萌芽时期 1. 地质学奠基时期 2.

11、地质学形成时期 3. 地质学的发展时期 4. 现代地质学的发展矿物和岩石 1. 地层和古生物 2. 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矿物学 1. 岩石学 2. 矿床地质学 3. 地球化学 4. 动力地质学 5. 构造地质学 6. 地貌学 7. 地球物理学 8. 地质力学 9. 古生物学 10. 地层学 11. 历史地质学 12. 古地理学 13. 地质年代学 14. 水文地质学 15. 工程地质学 16. 环境地质学 17. 灾害地质学 18. 生态地质学 19. 其他学科简介地质学(geology)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

12、自然科学。 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天文变化的影响,所以各个层圈均在不断演变。 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现象,于是生物成为一种地质应力。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出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发展回顾人类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13、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门学科,地质学成熟的较晚。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庞大的地球及其悠远的历史,这决定了这门学科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它是在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争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地质学的萌芽时期(远古公元1450年) 人类对岩石、矿物性质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中国,铜矿的开采在两千多年前已达到可观的规模;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禹贡管子中的某些篇章,古希腊泰奥弗拉斯托斯的石头论都是人类对岩矿知识的最早总结。 在开矿及与地震、火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地质作用,并进行思辨、猜测性的解释。我国古代的诗经中就记载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关于地壳变动的认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

14、德提出,海陆变迁是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的时期发生的;在中世纪时期,沈括对海陆变迁、古气候变化、化石的性质等都做出了较为正确的解释,朱熹也比较科学的揭示了化石的成因。 地质学奠基时期(公元1450公元1750年) 以文艺复兴为转机,人们对地球历史开始有了科学的解释。意大利的达芬奇、丹麦的斯泰诺、英国的伍德沃德、胡克等等,都对化石的成因作了论证。胡克还提出用化石来记述地球历史;斯泰诺提出地层层序律;在岩石学、矿物学方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200多种矿物、岩石和化石;德国的阿格里科拉对矿物、矿脉生成过程和水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开创了矿物学、矿床学的先河等等。 地质学形成时期(公元1750公

15、元1840年) 在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推动和影响下,科学考察和探险旅行在欧洲兴起。旅行和探险使得地壳成为直接研究的对象,使得人们对地球的研究从思辨性猜测,转变为以野外观察为主。同时,不同观点、不同学派的争论十分活跃,关于地层以及岩石成因的水成论和火成论的争论在18世纪末变得尖锐起来。 德国的维尔纳是水成论的代表,他提出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沉积而成的,并对岩层作了系统的划分。英国的赫顿提出要用自然过程来揭示地球的历史,以及地质过程“即看不到开始的痕迹,也没有结束的前景”的均变论思想。水火之争促进了地质学从宇宙起源论、自然历史和古老矿物学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在17世纪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对自然考察所获得的超越时代的成果。至1840年,底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已经确立,地质时代和地层系统基本建立起来。 而此时的矿物学沿着形态矿物学和矿物化学方向发展,美国丹纳的矿物学系统标志着经典矿物学的成熟;1829年,英国的尼科尔发明了偏光显微镜,使得显微岩石学的迅速发展成为可能;法国博蒙于1829年提出地球冷缩造山的收缩说,对近百年来的构造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