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民间风情一、课堂导入1、朝鲜老师:如果提到韩国,大家第一想到的是什么呀?学生:韩剧、泡菜、韩星、三星老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大家都喜欢的韩剧(演示剧照图片),相信大家都对这些韩剧比较熟悉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03年的一部韩剧《大长今》,才使韩剧第一次风靡了全中国,从那以后各路韩剧层出不穷,疯狂占领了中国的荧屏市场这部剧你们可能没有看过,因为你们都太小了,但是这首歌你们应该都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希望》二、新课教学老师:其实啊,这首《希望》改编自一首非常有名的朝鲜族民歌《桔梗谣》桔梗其实是朝鲜族餐桌上的一道常见菜肴,它的韩语发音啊,也特别有意思,叫“道拉基”,所以在中国有时候也把这首歌曲叫做《道拉基》现在我们来听一小段《桔梗谣》播放视频)老师:刚才啊,我们讲到这首歌另一个名字《道拉基》,有很多同学在笑其实啊,在朝鲜语里,这是一个纯洁的名字她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当地主要抢她抵债的时候,她的恋人愤怒地砍死了地主,结果被关入监牢,姑娘悲痛而死,临终前呢要求人们把她葬在青年砍柴必经的山路上第二年春天,她的坟上开出了紫色的小花,人们叫它“道拉基”。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编成歌曲传唱,赞美少女纯真的爱情,这就是我们刚刚听到的《桔梗谣》每年春天,朝鲜族妇女结伴上山挖桔梗,由于他们平时按风俗不能出门,因此在外采集桔梗时心情非常愉快,《桔梗谣》或者说《道拉基》这首歌也逐渐成为表达她们愉快心情的载体韩剧《大长今》的这首主题曲呢,就是借用了朝鲜族民歌音乐那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朝鲜族的歌曲吗?学生:《阿里郎》老师:对,《阿里郎》也是一首典型的朝鲜族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阿里郎》(播放音乐)其实啊,还有一首大家小时候肯定都非常熟悉的歌曲,也是朝鲜族的音乐,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小白船》) 老师:我们书本上第88页也有一首朝鲜族歌曲《清津浦船歌》,我们来听一听 这是一首朝鲜东北部咸镜北道地区民歌该地区东临日本海,水产业很发达,是个不冻港和渔业基地自古以来,当地渔民唱着各种渔民号子出海捕鱼,与水上作业有关的行船歌、划桨歌、撒网歌、拉网歌、捞鱼歌、收网歌,还有属于远洋号子的远捕归帆歌以及卸鱼歌、庆丰收的风竹谣等朝鲜的船歌也是与捕鱼劳动有关的歌曲体裁 《清津浦船歌》是其中传唱颇广的一首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6\8拍子第一段的节奏悠长,蕴含着渔船摇摆的韵律,曲调明快跳跃、具有歌咏的特点,描绘了清津浦港碧波荡漾,渔船乘风破浪出海捕鱼的情景。
第二段轻松有力,加之富有朝鲜民族风格的捕鱼号子的衬词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朝鲜渔民在风浪起伏摇摆不停的渔船上辛勤劳动的情景老师:我们刚刚听了好几首朝鲜族的音乐,那你们感觉朝鲜族音乐有个什么特点啊?学生:老师:是不是感觉它的律动性很强,身体很想随着音乐摆动啊?因为它是一个三拍子的节奏 老师:好,这是我们了解到的朝鲜族的音乐作品现在,我们来聊一聊东亚地区另一个颇受争议的国家——日本2、日本老师: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 , 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同学们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日本吗 ?( 樱花、和服、富士山、茶道、插花…… )老师:相信提到日本的音乐,同学们肯定对这首《樱花》非常的熟悉,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播放《樱花》) 这首民歌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点,其调式别具一格 , 音阶排列为 346713, 是日本民间音乐中的 " 都节调式 ", 曲调的进行很有特点它用朴素的语言、简单的曲调 和从容不迫的节奏表现了日本人民成群结队、携亲邀友争赏樱花的喜悦心情 都节音阶它虽然也是一种5 声音阶,但与中国和东方许多民族常用的无半音5 声音阶不同,包含了两个小2 度(半音)音程,这种特殊的5 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
日本音乐的曲调常用do、ra、mi、fa、xi五音,而中国民乐则常用宫、商、角、徵、羽五音,这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充满了富丽堂皇之感,而日本民族音乐则蕴含了浓浓的物伤情结老师:刚才我们听了朝鲜的号子,现在我们来听一听来自日本的一首劳动号子《 索兰调 》(播放音频)《索兰调》又称《拉网小调》,是日本北海道渔民在捕捞鲜鱼时演唱的一种劳动号子曲调民族风格颇为浓郁这首歌为非方正式一段体结构,2拍子,分节歌形式,首尾的两句均为衬词,歌曲第一句“呀连,索兰索兰”旋律铿锵鲜明,具有劳动号子的韵律,是渔民把捕捞上来的鲜鱼转移到其它搬运船上的吆喝声;第二、三句是一种呼应式的对答句,旋律明快活泼;第四句“巧依呀沙他 …”是渔民拉网的劳动号子歌曲生动地描绘了渔民捕鱼时愉悦的劳动场景3、 印度老师: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应该也知道唐僧所信仰的是佛教那你们知道佛教源于哪个国家吗?对,佛教源于印度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和欣赏来自印度的声音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印度音乐小提琴与西塔尔琴的二重奏)这首作品年代非常久远,在1963年英国爱丁堡的音乐节上,一场独特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二重奏引起了观众的强烈的轰动效应这就是由两位文化背景截然不同,声誉卓著的音乐大师梅纽因和拉维香卡所共同创造的,被称之为"东方与西方相遇"的小提琴与西塔尔琴的二重奏(印度鼓和坦普拉琴伴奏)。
乐曲是由拉维香卡根据印度古典音乐中的"拉格"创作的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只试奏了三天就演出了由西方乐器和印度乐器合奏印度古曲音乐,这在音乐史上还是破天荒第一次,也是东西方音乐交流的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新的尝试老师:拉维香卡是著名的西塔尔琴演奏家西塔尔琴是印度北方最常用的一种长颈弹拨乐器梅纽因是当代小提琴演奏大师他还是一位热心介绍印度音乐的西方音乐家他不但不象有些西方音乐家对东方音乐抱有偏见,而且还力求深入理解它的精神和传统甚至还亲自学习和演奏印度音乐他曾经说过:"印度音乐在单声部声乐、器乐的发展上达到了最高峰,独立的高度装饰曲调在印度鼓低沉的音响节奏中持续进行他们的音乐从来不为和声所淹没,总是保持着复杂而又清晰的结构"我们国家现在的音乐发展路上,与西方音乐相融合的合作方式也不计其数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最典型的例子,还有例如视觉交响京剧、用交响乐为民歌伴奏、二胡钢琴二重奏,民族乐器协奏曲等等的所谓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欣赏乐曲《风居住的街道》《风居住的街道》是2003年矶村由纪子与日本著名二胡演奏家坂下正夫合作的经典曲目,二胡与钢琴的搭配对话,令人耳目一新,整体上来说,二胡的比重大于钢琴,或者说是感染力超越了钢琴,二胡的忧伤在这里胜过了钢琴的浪漫,钢琴和二胡交织在一起,相互倾诉,相互爱慕,但永远不会重合,仿佛两个永远都不能在一起的恋人。
三、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分别欣赏了来自朝鲜、日本、印度的民族音乐作品,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表格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