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流域拉市海行动计划.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164460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流域拉市海行动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绿色流域拉市海行动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绿色流域拉市海行动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绿色流域拉市海行动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流域拉市海行动计划.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流域拉市海行动计划 拉市海流域位于丽江县的拉市乡境内,其整个流域汇水面积为26560公顷,流域四周环山,中间低陷为盆形坝区。坝区的中央即为高原型湿地拉市海,是丽江境内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云南省第一个省级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在这里栖息着60种越冬水鸟,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十多种。其中还有濒危的水鸟黑颈鹤、黑鹤和中华秋沙鸭等。有44种高原原生的水生植物(其中波叶海菜花为国家三类保护植物)。约六种土著鱼类,其中的裂腹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缓解丽江古城因人口增加而带来的用水的压力,开始在拉市海筑起大坝向古城供水。大坝改变了拉市海湿地受自然调节的涨落规律,变自然的湿地为人

2、工调节的水库,破坏了鸟类的栖息地。也改变了鱼类的生存环境,使得渔业资源日渐减少。时至今日,拉市海已几乎无渔可打。而为了保护越冬的海鸟,农民冬季发展观鸟旅游的活动又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一部分无地少地的农民开始了打工历程。继续从事耕种的农民为了向有限的土地提取更多的产量,开始加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残留药剂及其它化学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进入拉市海,从而使拉市海的毒性增加。水质从二类水降为三类水。进一步导致一些水生动植物的消失,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生计资源的衰退,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大下降。 在外界发展需求的压力下,拉市海山区的森林资源也不时遭到破坏。盗伐时有发生,拉市海的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为了防

3、止拉市海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以保证拉市海村民可持续性的生计,2002年,“绿色流域”与当地村民和政府合作,应用参与式的方法,结合环保、扶贫以及社区发展在拉市海实施参与式流域管理项目。 为了实现综合的参与式流域管理,我们与当地政府及社区进行合作。在最近的三年,举办了一系列的能力建设培训班,并进行了参与式流域管理的规划。项目活动包括:保护流域森林,建立拉市海湿地渔业协会,为受到天然林禁伐影响的林区彝族村社提供粮食保障,实施混农林项目,能源替代项目,筑路项目,小额信贷以及村社为主导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上述项目受到美国乐施会东亚及东南亚区域办公室资助 目标: 1. 与村民建立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关系:

4、充分的沟通,理解他们的处境,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真实的需求,同时也让他们理解我们的项目。 2. 了解丽江市、玉龙县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并逐步与有关各部门建立联系。 3. 与乡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持沟通,尽力了解双方的行为、目的和意图。 4. 促进渔业协会的良性运作,及对渔业资源的有效管理:协助他们制定出符合他们意愿的协会运作制度,和渔业资源管理规定。 5. 在充分理解村民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与他们共同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途径,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村民所缺乏的资源和能力。 6. 了解山上彝族妇女的需求. 7. 完成具体项目的实施。 流域管理委员会 为了使项目可以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5、建立一种利益相关者的协商制度,形成沟通拉市海各相关机构的平台。在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的协助下,成立了拉市海流域管理委员会,协调拉市海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渔业协会 渔业曾经是拉市海村民的重要生计资源,可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使用非法网具,造成了渔业资源的急剧减损。2004年,在绿色流域的资助下,拉市海渔民代表成立了拉市海渔业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并在玉龙县民政局正式注册成为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民协会。该协会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拉市海的渔业捕捞,实现拉市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20民间机 西湖小流域治理项目 西湖村位于拉市海的一个次级小流域,2002年,在云南省大众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广中心的

6、协助下,西湖村成立了西湖村小流域管理委员会,负责规划和组织村民实施项目: 混农林项目:为了防止坡地耕种带来的水土流失,也为了缓解实施退耕还林给村民带来的生计压力。中心与当地村民在西湖实施了流域生态恢复项目。在坡地上种植了120亩4500株果树以及经济林,果树的种类由农民自己决定。并在果树下种上各种农作物,以混农林的形式覆盖坡地。项目还邀请了园艺部门的专家,来培训村民如何进行果树的虫害管理。 河道的改善和维护:为了防止泥沙淤积堵塞河道,和过多的泥沙冲入下游拉市海。中心协助西湖村民修建拦沙坝,拦截上游的泥沙和树枝。2004年3月在流域管理小组的带领下,村民完成了河道的加宽加固,并用各种树木绿化河道,加强河道的生态功能 上南尧彝族妇女能力建设项目 山区的彝族妇女大多不会汉语,也不会用汉语写自己的名字,这大大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也妨碍了他们参与到社区发展当中。因此,与村民协商后同意开办妇女夜校,教授彝族妇女常用的汉字和一些简单的,与社区相关的生态知识。协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社区发展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