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2).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157390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题研究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题研究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题研究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题研究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 (2).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研究报告重庆市巫山初级中学课题组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在2004年9月批准立项的,课题研究时间为2004年10月2006年6月。在课题研究期间我校课题组始终坚持“实用”、“有效”的原则做好课题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既定目标,抓住课题研究的实质,边收集、边开发、边应用,逐渐探索出一套适应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经过课题实验,参与实验的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新一轮课程改革,是继上世纪范围内三次基础教育改革之后的一次全新的基础

2、教育大变革。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更大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尝试纳入发展目标。其功能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的特点是一套思想,而不是方法。新思想建构起来了,方法也就能在思想的统率之下自由多样的灵活运用,出神入化。教学是艺术,本质在创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从灌输到引导;工作方式从独立到合作;师生关系从专制到对话;学生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习方式从爱学到会学。新课程的实施

3、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与新课程价值观相悖的诸多问题,如教学目的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认知,忽视了认知以外的目的,忽视了人的多种需要与整体人格的成长;教学过程忽略了人的丰富多样的生命内涵,以致原本应该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情感与灵性的自然流露;教学内容太忠于教材,而缺少创造性、情境性、灵活性;教学形式因为太讲究规范与模式而约束了个体生命表达的多样性;教学方法上有太多居高临下的灌输与说教,而缺少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无疑会阻碍新课程的实施,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基本的就是要在新课程的实施中

4、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学生要转变自己的学习行为方式。自从新课程进入实验阶段以后,许多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中作了不少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发表了许多尚有指导意义的见解,给我们新课程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我市对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师资培训在大范围内展开,主要以“骨干教师培训”为主,以点带面。在新课标的认识方面,我市教师基本上处于对课标的学习、领会和更新阶段,对课标的实际运用和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正处于起步研究阶段。因此对于全市各中小学如何适应新课标的教学实际,特别是边远区县和条件差的地区,如何弥补不足去尽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实践的研究,以及在这些地区如何具体实施和贯彻新课标精神,还

5、处于一个全新的开放式的研究领域。为了推动新课程的全面展开,作为处于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就应该尽快的进入角色,因此,我们决定在新课程实施中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使之更快地适应新课程。二、课题设计1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1)主动学习能力学生能够依据已掌握知识和方法,在养成的一定的良好学习习惯支配下,具备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并形成比较持久的、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付诸于探究性学习的行动过程,从而获得独立观察和发现问题,获取知识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多元智能理论提供的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至少七种以上的智力,“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

6、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我相信得到这种帮助的人在事业上将会更投入、更具有竞争力;学校对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都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并使之得到最好的发展。”(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 P10 新华出版社)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每个人的发展起点不同,发展的快慢也不同。我们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各自的生活环境不同,彼此之间的基本素质和性格也具有多样性。因此,现代教育应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施加影响,提供适合其成长的教育和支持。当今人才培养的模式正朝着多样化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高了可借鉴的依据。2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基于我县教育不发达的教学实际,力图探索一套适合我县乃至我市实际情况的教学行为

7、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以达到并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套崭新的教师教学行为观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观,为教师拓宽课程空间和教学视野,走出“教科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误区、释放教学潜力,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均衡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尝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本课题研究的内容(1)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

8、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教师行为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决定着新课程的进程和成败。因此,新课程为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2)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是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为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因此必须对新型的教师角色作认真的思考,加以重新定位。(3)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的实施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

9、学习。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与新课程价值观相悖的诸多问题,如教学目的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认知,忽视了认知以外的目的,忽视了人的多种需要与整体人格的成长;教学过程忽略了人的丰富多样的生命内涵,以致原本应该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情感与灵性的自然流露;教学内容太忠于教材,而缺少创造性、情境性、灵活性;教学形式因为太讲究规范与模式而约束了个体生命表达的多样性;教学方法上有太多居高临下的灌输与说教,而缺少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无疑会阻碍新课程的实施,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基本的就是要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转变教师的

10、教学行为,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4)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从课程变革和实施的角度看,学习方式的变革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学习观念,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凸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究和

11、研究等认知活动,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注意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4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是当前教学研究的潮流,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因此要在文献研究中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网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前沿发展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等。(2)行动研究法。根据问题计划行动观

12、察反思等相关步骤,对一些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中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研究促进教学,在教学中深入研究,在教学中验证研究的结果。(3)观察法。对学生的发展作动态的观察,包括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方法、合作意识、参与程度等为主要内容。(4)成果分析法。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软件、课例、文件等,进行归纳总结。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其它可行的研究方法。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观察、问卷等测试手段,综合分析对象的发展状态,以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5课题研究步骤的具体安排(2

13、004年4月2006年9月)(1)选择课题、制定方案阶段(2004年4月2004年10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2)具体途径探索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6月)进行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各种途径的初步探索,并逐步深入,全方位推进,边进行边总结。(3)经验总结阶段(2005年7月2005年12月)每位参与者对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进行经验总结,包括经验论文及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体会。(4)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模式的形成及完善阶段(2006年元月2006年6月)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各种途径基本

14、成型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4)全方位准备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的结题(2006年7月2006年9月)对整个课题资料进行最后的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及结题申请,申请课题验收。三、课题研究实施过程1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课题准备阶段工作按计划完成学校建立课题小组,以向又新校长任组长,由刘德春老师具体负责,课题小组由刘德春、向又新、王东川、宋万兵、梁君等成员组成。以物理组为龙头,物理组教师为骨干,其他组教师共同参与,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内容、特点,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实验开始时能正常进行。递交课题申请表后

15、,课题组就着手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及新课程理念,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定好实验教师,并对实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理念。通过学习促进了各项准备工作的开展。完成课题申报并被批准立项,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均按计划完成。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1)针对该课题特点,建立课题研究制度,要求每一位研究成员制订明确可行的实施方案,按方案扎扎实实开展研究,期末将对照方案检查每一位教师的研究情况,根据实际成果评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档次,跟年终考核挂钩。(2)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不光要学习一些理论材料,撰写一些学习笔记、研究小结或论文

16、,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真正落实为研究的主阵地,因而规定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一堂校级公开研究课,反映研究情况。课题组成员共同交流研究课过程中的得失。(3)加强课题管理,坚持每两周一次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的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认真制订每学期的实施计划,按计划上好实验课,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各环节,强化科研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要求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写好上课、听课的心得体会,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好研究性论文。3加强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向兄弟学校学习,向专家行家请教。学校连续派出三批教师到北大附中学习,派语文组教师于2006年5月到河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