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老山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5147286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老山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老山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老山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老山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老山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老山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老山界》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老山界教学设计民权县王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徐志平(一) 设计思路老山界这篇文章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叙述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故事。作者陆定一(19601996)在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他以朴实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进行记叙描写,条理清晰,内涵丰富,写法新颖,很适合中学生学习。根据文章内容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特色及其表现中心思想的手法,在教学时,应将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按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进行叙事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将体味红军乐观顽强的精神、学习通过精彩的环境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作为教学难点。学生在学课文之前,自行查找并阅

2、读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观看2001年央视拍的长征,让学生了解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从中感受长征的伟大意义和其中红军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样,有了情感铺垫,学生较易进入课文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总结归纳、探究发现,达到充分学习的目的。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锻造探究问题品味文章的能力。(二) 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观看长征片段,感受长征精神。影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历史并感受那个年代的艰苦岁月,这样学生较易进入课文情境,体味和品析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的时候,问题和课文精华就可以水到渠成出来了。2.预习课文并查阅有关长征的背

3、景资料。(三)教学步骤1.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理清课文线索,把握全文内容;掌握文中生字词,并画出自认为好的词、句、段;找出文中不理解的或有疑问需要讨论的地方,圈点批注。按照循序渐进的步骤进行教与学。(1)巩固旧知,自然过渡。让学生齐背本单元刚刚学过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巩固旧知,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2)了解作者情况,明确写作背景。学生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陆定一是参加过长征的人,教师提示:亲身经历的事情,写起来特别真实而细腻,注意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感情,作者的感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映了当时红军的真实感受。(3)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清课文叙事

4、脉络。学生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后,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本步骤设计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a. 这篇课文是什么体裁?找出记叙的六要素。明确体裁是记叙文,找出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是阅读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是把握课文内容的首要步骤。学生可合作在文中快速找到答案,从中可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效率。b. 找出表示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这篇课文叙事有一个明显特点:顺序清楚,有条不紊。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很快地在原文中找出时间变化的标志及其相应的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认识到的叙事顺序:顺叙。这样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课文的叙事脉络。教师适时提示:的叙

5、事写作方法是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安排文章的层次结构。讨论话题: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的时间?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的时间变化归纳出翻越老山界的时间:整整一天时间。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从中看到老山界之险峻难走,认识到红军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和乐观的生活观念。c. 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哪些困难?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讨论交流,通过自己的语言概括红军翻越老山界四方面的困难: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教师引导学生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讨论话题: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态度如何?学生联系课文中具体的语句思考,并互相讨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

6、从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入手,如与瑶民攀谈并送之与米、红军战士的语言描写及作者自身的真切体会等)。本步骤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为下步设计奠定基础。2、研读赏析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段,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学交流。(同学交流后,由学生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这样,充分营造一个自由轻松而有研讨氛围的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并提高学生鉴赏文章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主要归纳为两个精彩片段。(1) 精彩片段一赏析讨论话题:我们想象一下“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连接起来”这

7、一奇观,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战士的风趣语言,感受红军在困难面前的幽默和乐观,看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从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2)精彩片段二赏析讨论话题:a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选择了怎样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调动了什么感官进行观察?观察什么?怎样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b 冻的感觉,冻醒了,冻得怎样?勾画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观察、反映生活,研读生动描写的段落。让学生理解到作者的所见所闻既表现征途生活的艰苦,又有乐观情趣。本步骤设计的意图是希望通过分析和赏析精彩片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并能养成“苦中也有乐”的良好心态

8、。3、归纳总结(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鼓励学生创意地表达)(2)让学生同位间讨论本课的写作艺术目的是培养学生及时总结归纳学过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加深对课文的深层理解,教师也可及时从中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最后,教师以前面学过的毛泽东诗作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难闲)二、教学反思:根据这篇课文特定的历史背景,我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进行了充分的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广度,牢牢抓住思想精华,揭示阐发,并启发学生深思、联系、扩展,增添感情的浓度和知识的趣味性;尽量发挥课堂教学多功能的作用,

9、使思想、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相互交融,融思想教育、语言运用、认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于一炉。我深深感到:首先教师上课要有激情读透文本,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这样才能寓教于情,熏陶感染学生;其次要会灵活地创造教学情境,用生动的语言、动人的形象、高尚的感情、深刻的道理吸引和感染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变换提问的角度,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语句、交流讨论问题,从中训练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再次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中优美的语言、鲜活的红军战士形象、新颖的写作手法(如以动写静)、深邃的思想境界(以苦为乐、全心感受大自然的恬美心境等)、使人奋发的人生哲理,既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美!还要利用好适当时机,拓展有关的内容,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打开学生的思路,放开学生的手脚,“欢迎质疑与教材的不同见解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其独立思考、畅所欲言,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