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地说出来.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5141684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勇敢地说出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勇敢地说出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勇敢地说出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勇敢地说出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勇敢地说出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勇敢地说出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勇敢地说出来.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勇敢地说出来关键词高中生;害怕提问;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一、案例介绍孙某,女,汉族,17岁,高一住宿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均为农民,感情很好。长女,有一妹。父母在外打工,来访者从小跟着奶奶生活,直到小学才随父母同住。父母对她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但是对她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只要考不好就要挨揍。孙某自幼成绩很好,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尽量做到最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孙某在校期间表现非常积极,善于与人交往,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骄子。由于中考失利,进入一所普通高中,在班委选举中落选,第一次成为“平民”。有的老师普通话很不标准,难以理解,尽管努力学习,但是在第一次月考

2、中依旧失利。觉得自己突然变得平凡,回家不敢告诉爸妈学校的情况,隐瞒了考试成绩,心里非常内疚,郁郁寡欢。首次来访时精神状况:求助者自行走进咨询室,衣着整洁,举止得体,面带愁容,有黑眼圈。说话时不敢看心理师的眼睛,总是低着头,来回搓手,交流时显得被动,语言清晰有条理。对学习无信心,自感痛苦,自知力尚好,对咨询表现出一定的信任与合作态度。主诉:上课害怕被提问,一站起来回答问题头脑一片空白,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正常入睡。以前上课经常被老师提问,有一次全校老师听课,被老师提问,没回答上问题,被叫到教室前面罚站了一节课。至此非常害怕上该老师的课,一见到该老师就紧张,手脚冒汗,无法正常说话。后期发展到害

3、怕所有老师的提问,一站起来就头脑一片空白,无法正常思考。一个月前症状加重,上课前焦虑不安,担心会有老师提问,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睡眠质量差,经常会梦到被提问答不出来、被大家嘲笑的情景,学习兴趣降低,因怕同学嘲笑,不愿与人交流。一周前开始失眠,自感问题加重,痛苦不堪。二、初步诊断与原因分析(一)初步诊断来访者主动就医,有自知力,情绪不稳定,易紧张,存在轻微的焦虑和抑郁,但问题持续时间短、强度不太强烈、内容未充分泛化,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社会学分类层面的学校学习与适应问题。(二)原因分析生物层面:来访者 17 岁,处于青春期,比较敏感,自尊心强,心灵容易受到伤害,且

4、内容容易泛化,对所处状况感到无能为力和迷茫无助,没有器质性病变。心理层面:(1)个性因素:自尊心很强,自我要求高,在学习上追求完美,惧怕出错;(2) 错误观念:认为自己是好学生,不该答不出问题,一旦问题答不出就感觉糟糕至极,怕被老师和同学嘲笑;(3) 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上课被老师罚站的事情一直困扰着自己。社会层面:(1)进入新环境,面对新老师和新的教学方式,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不适应;(2)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看重求助者的学习成绩,从而使孙某产生了学习至上,成绩至上的思想;(3) 经历了对求助者来说剌激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4)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由于求助者住校,和老师同

5、学缺少交流,有了问题后得不到及时解决,有苦恼无人倾诉。三、咨询方案(一)咨询目标具体目标: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老师提问就觉得糟糕至极),处理不良情绪,消除害怕上课的紧张心理,改善睡眠质量。最终目标: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达到完善其人格的目的。(二)理论依据和采用技术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她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理论强调情绪来源于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系统脱敏法:根据交互抑制作用,人类的肌肉松弛可以对抗焦虑。诱导

6、来访者想象导致焦虑的情境,并且通过放松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最后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其基本原理即让一个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来访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来访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四、咨询过程(一)第一阶段目标:建立咨询框架,强调基本原则,进行心理诊断,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初步方案。咨询中,运用倾听、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具体化等技术,理顺来访者惧怕课堂提问的原因,发现其因为自己成绩一直很好,认为回答不出问题是差生的行为,糟糕至极,老师和同学都会瞧不起自己。这是来访者问题的根源,也是不合理的认知。上课没回答出问题,老师处理方式的不当,对来访者伤

7、害很大,认为老师是针对自己,对老师产生不满情绪。在咨询中我们探讨老师当时行为的原因,将其归因于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而非针对个人,来消除对老师的不满情绪。在咨询即将结束时,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回忆这位老师对自己好的情景并记录下来,二是询问家长、老师和同学,在他们的帮助下,列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五遍。通过第一项家庭作业,来回忆老师对自己的好,增加对老师的接受程度。通过第二项作业,以期达到和家长、老师以及同学进行沟通的目的,并增加来访者的自信。(二)第二阶段分两步进行,首先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不合理认知,代之以合理信念;其次通过系统脱敏,消除对课堂提问的恐惧。包括四次咨询。1.

8、合理情绪疗法首先,要求来访者再现事件,找出老师课堂提问时自己内心的想法及身体、情绪变化,越细越好。详细介绍 abc理论,让来访者认识到诱发事件并不会直接导致情绪反应,是她对事情的错误认知和想法引起了情绪反应。咨询师:你觉得现在焦虑、失眠的原因是什么呢?孙某:因为老师的提问。咨询师:为什么会认为是老师的提问呢?孙某:我就是因为担心被老师提问,所以才焦虑、失眠的。咨询师:那么,别的同学也和你一样害怕提问而导致焦虑、失眠吗?孙某:别的同学好像没有。咨询师:那你为什么会害怕老师提问呢?孙某:(低下头) 我也说不太清楚,反正就是害怕被提问。咨询师:根据艾利斯的 abc理论,我们来分析一下,是老师提问导致

9、了你的焦虑和失眠,还是你对老师提问的看法导致了你的困扰?孙某:好像是因为我的看法,我觉得老师一提问我,我就会回答不好或是答不上来,那就太丢人了,会被老师和同学们瞧不起。接下来进一步帮她分析,不是回答问题的好坏使她焦虑,是她感觉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引起了焦虑;是她头脑中认为回答不上问题或回答得不好,就糟糕透了,老师和同学们会瞧不起,这种不合理信念产生过大的压力,从而引起了不良情绪反应。然后与孙某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咨询师:老师的提问你一定会答错或是答不上来吗?孙某:不一定,但我怕答错了或答不出来。咨询师:老师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孙某:(想了一会儿)了解我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帮我们查找不足和总结经

10、验。咨询师:那么老师的提问是不是一件好事?孙某:嗯,(微笑)就算我答错了,我还可以找到学习上的不足,有利于我成绩的提高。但是(又一次低头)我怕遭到惩罚或是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咨询师:每节课答不出问题的人多吗?孙某:嗯,几乎每节课都会有。咨询师:老师对答不出问题的人态度有改变吗?孙某:好像还是以前的样子,照常提问。(想了一下)老师每天上那么多课,答不出问题的人那么多,估计都记不住了。咨询师:那么别人答错了,你会因此瞧不起别人吗?孙某:没有,我不太在意。咨询师:那么,别人一定会嘲笑、瞧不起你吗?孙某:(沉思)看来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人那么多,不一定都受到别人的评价此阶段家庭作业的主

11、要任务是:(1)请求助者结合日常生活事件,反思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驳;(2)记录上课时自己被老师提问后别人的不良反应次数,证明自己是否是别人注意的中心。这一阶段,来访者通过对辩驳的反思,进一步巩固合理的信念。对课后同学的观察得出,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重心,自己并不是关注的焦点,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来看待问题。2. 系统脱敏首先,同求助者商谈按各环节的恐怖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焦虑等级:20想象开始上课了,老师可能提问自己;30想象在课堂上,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40想象站起来准备回答问题;50想象此时教室里,只有老师还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在场,开始回答问题;60想象教室里,老师和全班同学都在听自己

12、回答;70想象面对老师和全班同学,自己遗漏了问题的某些细节或是回答得非常不熟练。脱敏时从第一级开始,让来访者在放松的状态下开始想象上课了,这节课老师可能提问自己。待来访者感到焦虑时停止想象,引导其进行放松。平静后反复进行第一级的想象。直到想象不再引起焦虑时,第二个等级。同样方法按等级依次进行,直至焦虑水平降到最低值为止。这一阶段家庭作业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放松训练,并依据设计的焦虑等级,让求助者回家做想象练习。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来访者已经可以把放松训练当成一种习惯,并且能够很好地坚持,失眠现象基本消失。要求来访者继续练习最后阶段的脱敏,并运用到日常课堂情境中,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保持放松。(三)第

13、三阶段目标:巩固咨询效果,对前面的咨询进行总结,结束咨询。过程:首先做反馈作业,按要求完成最后一级的焦虑情境想象,能保持放松,课上老师提问时发挥正常;接着指出努力的方向,继续用优点和积极思维增强自信心,在任何紧张状态出现时保持放松,每次成功后,及时自我鼓励;第三,让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的成长;最后结束咨询。五、咨询效果评价来访者的主观感受:现在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也不紧张了,对老师的提问也不再担心,睡眠质量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另外,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更加自信了。周围人的评价:同学评价,又喜欢说笑了,感觉恢复到了刚开学时开朗的状态;老师评价,上课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

14、,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了显著的好转。咨询师的评价:已经改变了原来的不合理信念,话语多了,笑容也多了,基本上达到了咨询预期的近期目标。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积极,人格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六、总结在本案例中,咨询师的经验不足,导致在开始咨询的时候,会受来访者影响,给予来访者过多的同情,因而回避与她的辩论,好在能及时发现并控制。值得肯定的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较全面地掌握了求助者的情况,取得了求助者的信任,因此在咨询中得到求助者很好的配合。来访者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心理咨询中将各种不同的疗法结合起来进行咨询的效果很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来访者进行

15、较为全面的咨询。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尝试新的有效疗法,以便更好地帮求助者走出困境。点 评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遭遇,在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来访者升入高中后,由于环境、人际、评价边际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而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状况,再加上因一次突发事件将压抑已久的不适爆发出来,导致了对提问的恐惧,而失眠、焦虑等则是这一恐惧的外显症状。本案例的咨询人员以来访者为中心,通过积极关注等手段,探寻问题产生的根源,并作出合理的诊断,确定恰当的目标。在咨询过程中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来改变来访者不合理认知,使其树立正确观念,并针对来访者急需解决的症状,进行系统脱敏。咨询过程中各种家庭作业的布置,将咨询室的治疗搬到了日常生活中,更有助于来访者的成长。但来访者的不适并不局限于“提问”,本文只是解决了眼前问题,并未对来访者的深层问题给予足够的分析和阐述,建议咨询人员继续关注来访者整体情况,可能会更具借鉴意义。点评者:任俊,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国际积极心理学会理事(作者单位:浙江省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金华,321004)编辑 / 何 妍 杨 怡 终校 / 黄才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