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二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5138115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二课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成物质的微粒(第二课时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构成物质的微粒看不见的世界也精彩教学设计执教者:洋泾菊园实验学校 吕彩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着重描述了从微观角度(用微粒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物质的微观构成等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对以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量,认识和分析化学变化及其本质奠定了基础,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情分析1、授课班级:建平西校九年级(2)班;2、学生整体情况:理解能力较好,学生思维比较活跃。3、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相比,这个课题比较枯燥和抽象,估计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的适时引导

2、尤为重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微粒的基本性质,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3)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微粒基本性质的实验,感受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事物的间接研究方法;(2)感受模型的作用,增强想象能力、抽象思维以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3)通过实验、模型逐步建立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感受微观实质与宏观表象之间的联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2)通过对人类探究物质微观构成的过程及现代科技成就的介绍,增强对

3、科技的关注和热爱,体验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形成从微观角度分析宏观现象的思维方式;体验人类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价值所在。难点:形成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教学设计思路1、所采用的三种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兴趣,化难为易;微观模拟法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微观想像能力;讨论归纳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2、教学流程2. 流程说明1学生在综合科学和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对酸和碱有一定的了解,请他们回忆已有知识,能激活记忆,为新知识的掌握提供认知基础。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幻灯呈现一幅图像,要求学生猜测。师这节课

4、我们就要学习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猜测出乎意料用一张微观图片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2科学史【师】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物质是由一种肉眼看不到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他把这种微粒称为原子,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现代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看到了原子!【幻灯】微粒图像倾听,感受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曲折历史,体验现代科学创造的惊喜3感受微粒的基本性质3a感受微粒的“小”【师】既然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肉眼看不见?比喻说明微粒之小。微粒非常小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深切体会微粒之小3b感受微粒在不断运动【实验】氨

5、水扩散实验证明微粒不断运动【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发现微粒具有什么性质呢? 很小,不断运动等等通过实验感知微粒不断运动的基本性质,实验的设计渗透了对照实验的科学方法3c感受微粒间有间隙【幻灯】几组反映微粒基本性质的事例【师】当人发烧测体温时,水银温度计的示数为什么会上升,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利用什么原理,两段水泥路面间为什么要留一条缝隙?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微粒间有间隙;温度升高,微粒间隙变大引导学生对演示实验及直观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轻松理解温度对微粒运动速度及微粒间隙的影响4感受物质的微观构成4a【师】我们可用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请观察水分子的模型。分析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6、 4b【师】请用模型组合出这些分子。【幻灯】四种分子借助模型认识分子和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组合并学习描述物质的构成借助模型将抽象的事物直观化、简明化有助于学生对分子原子的初步认识5微观角度看物质的变化5a【师】当物质发生变化的时候微粒会发生变化吗?水的汽化属于什么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的间隙改变了。巩固上一环节对微粒基本性质的学习,为下一环节从微观角度认识两种变化做好铺垫5b【师】下面来一个竞赛, 请两位同学将2个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师】这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师】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就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开始快速拆分水分子

7、组合氢分子和氧分子。在学生并不了解电解水这个化学变化的前提下,设计这个小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快速建立从微观映射宏观的思维方式,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的引出水到渠成5c【师】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是什么?分子是否发生改变(分解)6小结【师】人类为什么要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呢?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是为了充分地认识物质的性质,以便更好地利用物质造福于人类。 而今天人们对原子的认识早已不是球体模型。【幻灯】各种模型【师】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学生谈收获内容主线:巩固练习分子原子的表示方法元素的概念(元素与原子的关系)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之间的关系(分子、原子、元素和物质四者关系,宏观意义与微观意义的辨析)巩固和应用拓展(依据具体情况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