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 林育兹 习题解答1~2.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5133277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技术 林育兹 习题解答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工技术 林育兹 习题解答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工技术 林育兹 习题解答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电工技术 林育兹 习题解答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电工技术 林育兹 习题解答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技术 林育兹 习题解答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技术 林育兹 习题解答1~2.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习题与解答1.1 在图1.8.1中,四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1.8.1(a)所示,通过实验测量得知 I1 2A I22A I34A U110 V U2 70 V U370 V U480 V (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可另画一图);(2)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3)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4+132+ 图1.8.1(a)习题1.1电路的参考方向 解:(1)根据图1.8.1(a)中各元件上的已知条件,如果已知数值为正,说明它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则图中的方向不变;否则两者方向则相反,则实际方

2、向与原图中的参考方向应相反。故得到它们的实际方向,如图1.8.1(b)所示。4+132+图1.8.1(b) 习题1.1电路的实际方向(2) 根据图1.8.1(a)各元件上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元件功率的正负值加以判断。元件1:和U1为关联方向,则P1= U1I1= 210=20W0,故它是负载。元件3: 和U3为关联方向,则P3= U3I3= 704= 280W0,故它是负载。(3) 电源发出功率 E=P1+P3=+= 20280= 300W 负载取用功率 R= P2+P4=+=702+(80)(2)=300W,则E=R,所以电路中的功率平衡。1.2 有一只36 V /1W的指示灯,需要接到1

3、27V的电源上。试求:(1)应在指示灯电路中串多大阻值的电阻;(2)该电阻应选用多大瓦数。解:指示灯的额定电压=36V ,额定功率=1W ,则额定电流=0.028A接在127V的电源上,要保证指示灯工作在额定电压下,所以应串接的电阻的压降为=127 36 = 91V而通过电阻电流等于指示灯的额定电流,故该电阻值为=3250且电阻的额定功率= 910.028 2.4W。因此,可选阻值为3.3K,瓦数选取不小于2.5W的标称电阻。1.3 在图1.8.2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V的读数为10V,开关闭合时电压表的读数为9.5V,电流表A读数为0.8A。试求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提示:可忽略电压表

4、和电流表的内阻影响)。R0+VARS图1.8.2 习题1.3的电路解:当S断开时,电源电动势E就是电压表的读数 ,则E=10V。当S闭合后,电流I = ,则R上的电压等于电压表读数,故上的压降为所以内阻为1.4 在图1.8.3电路中,试求出A点的电位。AIs4864V1AUs+4VL1k2k+9V12V_A4k6k+6V5V+_ABB (a) (b) (c) 图1.8.3 习题1.4的电路 解:对于图(a),B点电位直接接到6V上,所以B点电位为6V,A点到B点没有电流,所以A对B的电压UAB为5V。这样,A点电位为5V+6V=1V。对于图(b),由于电感L对直流视为短路,所以A点电位等于4V

5、。对于图(c),B点对地没有电流,所以B点电位为4V;而8上的电流为1A,则压降为8V,极性是右正左负,所以A点电位为8V4V=4V。更详细的解题方法,可以应用第2章的分析方法来求解。1.5 在图1.8.4所示电路中,试求(1)开关闭合前后电路中的电流I1和I1 ;(2)计算 60w和100w电灯在220V电压(理想电压源)下工作时的电阻,哪个电阻大?(3)这两盏电灯一个月(按30天计算,每天用电8个小时)消耗多少度电?(4)若由于接线不慎,100W电灯被短路,后果如何?60W220V220VS+_100W220V熔断器I1II2图1.8.4 习题1.5电路 解:(1) S闭合前,由于电源内阻

6、被视为0,故电源端电压U = E = 220V,60W灯处在220V的额定电压下,此时 I1 = = = 0.273A而100W灯未接通电源,I2 = 0,此时I = I1 =0.273A。S闭合时,60W和100W灯都处在220V额定电压下。由于端电压和60W负载不变,所以电流I1 不变,则I2 = = 0.455A,此时I = I1 + I2 = 0.273 + 0.455 = 0.728A 。(2)在额定电压下,电灯消耗的功率为额定功率,故60W和100W的电阻和分别为 = =807 = = 484由上述计算可见,功率小的60W电灯,其电阻较大。(3)60W电灯消耗的电能=t = 603

7、08 = 14.4kWh = 14.4(度) 100W电灯消耗的电能=t = 100308 = 24kWh = 24(度) 则两盏电灯每月消耗的电能为38.4 kWh(度)(4)若100W电灯被短路,则电源被短路,I很大,使熔断器的熔丝烧断而断开电源,起短路保护作用。此时,60W灯熄灭;100W灯也无电流通过,一般不会烧断灯丝。1.6 已知UN= 10V,I= 1A,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1.8.5中所示。试求UAB。UNA+B37NR1R2_I图1.8.5 习题1.6的电路解: UAB = I R1 UN + I R2 = 13 10 + 17 = 0V1.7 图1.8.6是采用“伏安法”

8、测量直流电机励磁线圈电阻R的电路。电压表的读数为220,电流表的读数为。(1)当忽略电流表的内阻时,试求励磁线圈的电阻值;(2)如果电流表的量程为1A,内阻为,试求励磁线圈的电阻值;(3)如果人为误将电流表当作电压表使用而并联到电源220V上时,其后果如何?+RVA图1.8.6 习题1.7的电路解:(1)忽略电流表内阻时,励磁线圈的电阻值为R = = = 440 (2)电流表内阻R0为。此时励磁线圈的电阻值为R = = 0.4 = 439.6 (3)若将电流表并联在220V电源上,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 = = = 550A远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易导致电流表损坏。1.8 有一无源二端电阻网络如图1

9、.8.7(a)所示。通过实验测得:当U10 V时,I2 A;并已知该电阻网络用四个3的电阻构成,试问这四个电阻是如何连接的?+UI 图1.8.7(a) 习题1.8电路 +UI3333解:此电阻网络总电阻R= = = 5。可视为一个3电阻和2电阻串联,而2电阻可由6和3电阻并联而成,6电阻由2个3电阻串联而成,具体连接如图1.8.7(b)所示。图1.8.7(b) 习题1.8电路的解答1.9 有一直流发电机,其电动势为36V,内阻RS为1,在外接负载电阻为10时,发电机的端电压是多少?若外接的电阻为5时,发电机的端电压又为多少?解:当外接电阻为10时,端电压U = = = 32.7V当外接电阻为5

10、时,端电压U = = = 30V。1.10 有一台直流发电机,其铭牌上标有40kW,230V,IN=174A。试问在什么情况下发电机处于空载、轻载、满载和过载运行?解:直流发电机的铭牌数据就是额定值,即额定功率PN = 40kW,额定电压UN =230V,额定电流IN =174A。发电机空载运行指其输出端未接负载,I = 0 ,P = 0,故空载电压U = E R0I = E,而UN = E R0IN,故U大于UN。发电机轻载运行指其输出端接负载后,I IN ,P IN时发电机为过载运行,在允许过载范围内实际输出功率P 略大于 PN。严重过载或长时间过载都是不允许的。1.11 两只金属膜电阻,

11、其额定值分别为2W、10k和W、800,当将它们串联使用时,允许通过电阻的最大电流和两端最高允许电压各为多少?解:两只金属膜电阻允许通过的额定电流分别为 = = = 14mA , = = = 25mA 若将两者电阻串联,电流相等,即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4mA,两端最高允许电压为U = (+) = 0.014 (10000 + 800) = 151.2V。L+_+24624mAmS01.12 电路如图1.8.8(a)所示,电感元件L=0.2H,通过的电流波形如图1.8.8(b)所示。试求电感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感两端电压的波形。(a) (b)图1.8.8 习题1.12电路解:根据 = ,可知,

12、在输入04ms期间, = 0.21= 0.2V;在输入46ms期间, = 0.22=0.4V。结合(b)图,可绘出两者波形,如图1.8.9所示。ms200.40.20.20.4mstV6420.40.200.20.4tVu24664图1.8.9 习题1.12电路的解答波形第2章 习题与解答2.1 在图2.10.1所示电路中,E6 V,I1A,R13,R23,R3=6, R4=6,R5=2。试分别应用支路电流法和网孔电流法求解I2和I3。解:(1)应用支路电流法求解I2和I3对于图2.10.1中的结点和结点,由KCL得:I5I1I2I2II3对abgha和bcfgb回路,分别由KVL得:I5 R5+I1 R1= E I2 R2+ I3 R3 =I1 R1联立以上4个方程,并求解得出:I2= 0.24A I3=0.76A(2)应用网孔电流法I2和I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