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26课《将相和》.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125729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26课《将相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上26课《将相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上26课《将相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上26课《将相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上26课《将相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上26课《将相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26课《将相和》.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课 文:26 将相和课时二二次备课年级六学校板桥中心学校备课人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讲述了这将相之间从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三个生动的故事,文末的“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既照应了题目,又暗点了中心。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的命题方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讲述故事,用小标题概括每个故事,并任选课文中的一个故事,编成剧本在班上表演。3.会认“璧、廉、颇、缶”

2、4个字;会写“赵、璧、骗、撞、怯、廉、颇、辞、诸、削”10 个字;理解“胆怯、推辞、击缶、削弱、无价之宝、完璧归赵、理直气壮、负荆请罪”等词语。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并给每个故事加小标题,培养朗读能力、复述能力、概括能力。教具学具准备1. 学生搜集相关历史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1.根据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

3、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2.抓住题眼“和”字这一线索组织教学,通过“蔺相如是仅靠一张嘴而没有能耐的吗”这一引领性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师的学习提示下,学生有目标、有方法地研读课文,更好地落实了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在感知故事的内容,感悟人物品质的交流中,抓住人物言行加深理解。利用文中的“空白点”让学生通过想象再次感受将相两人博大的胸襟,丰满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运用拓展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介绍背景(一)同

4、学们,在中国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曲折动人、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的一个故事将相和,去感知故事,感悟故事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二)简介背景,揭示题目1.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讲述和氏璧的不平凡来历,了解为什么这是无价之宝。3预设问题:课题中的“将”“相”分别指谁?(“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1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给每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2读完课文,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还有那些想解决的问题?(二)检查预习,全班交流。1认读生

5、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课件)“怯”读作qi,“召”读作zho ,“削弱” 的“削”读作xu,“壁”与“璧”形近,“壁”与“土”有关,可以组词“墙壁”;而“璧”是宝玉,所以下面是“玉”。2交流后,归纳三个小故事:第一个(第110 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第1115 自然段)渑池会见。第三个(第1618 自然段)负荆请罪。3教师归类疑难问题:(1)词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相机讨论,解决部分词句的意思。)(2)“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将相和好”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3)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为什么用“将相和”做题目?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出探究主题(一)通

6、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全过程。那么,“将”“相”为什么“不和”?(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设问导趣:那么蔺相如是不是像廉将军所说,就凭一张嘴而没有能耐的吗?我们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好好研究研究蔺相如这个人。二、品读,感悟人物形象(一)默读全文,想一想:在刻画蔺相如的相关语句中,你认为哪些描写最精彩?从中体会出了什么?(二)读议结合,交流感受。(依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组织教学,各部分内环节不分先后,学生说到哪儿,师生就互动到哪儿。)1“完璧归赵”部分。2“渑池会见”部分。(教学过程同上)过渡: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的一“撞”和渑池之会上的一“拼”,

7、两次以弱胜强,挫败了秦王的阴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因此回国后连升几级,被赵王封为上卿。本来顺理成章的事,却造成了将与相的不和,于是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3“负荆请罪”部分。(1)找到描写“负荆请罪”场景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廉颇谢罪悔过的诚意。(2)是什么使他发生了那么大的转变呢?(3)感悟人物品质,揣摩人物心理,还原“负荆请罪”时,将相二人的对话。三、升华,揭示“和”的意义(一)回顾“完璧归赵”“渑池会见”两个故事,认识“和”的重要性。1.廉颇英勇善战,功不可没。2.赵国军臣团结,同心协力。(二)回扣课题,提升对“和”的认识。四、课外延伸,开放课堂1你还知道哪个史记中的故事?讲给同学听。2文章结尾

8、说将相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怎么样了呢?在倾听中了解故事的课文相关背景。质疑课题。根据提示自学并在小组交流。读生字,正音。学生提出还想探究的问题。朗读第16 自然段。抓住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头脑中再现蔺相如面对秦王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情景,读出蔺相如的智与勇。朗读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胸怀宽广、顾全大局。表演“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人物情况,以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学文作铺垫。让学生各抒己见,既为顺利读懂课文打下基础

9、,又培养了主动查阅资料的好习惯。本环节以教学的重难点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写作脉络,通过质疑逐渐梳理出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质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对文中难懂词句的讨论中,在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中,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抓住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设计此处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华,品词析句,从中感受人物形象。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结合有感情地朗读,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通过悟读、品读,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感受文

10、中语言的精妙,将自身的体验感受变成内在的积淀。过渡语既解决了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又在事情的因果关系中体会出蔺相如的智慧与勇敢,品析出作者构思之巧妙。让学生充分地和文本接触,融入文本之中,在朗读、评价、理解中逐步深入理解,升华情感。学生通过自己角色的朗读、表演来表现每个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尽量多地接触语文阅读材料,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促使同学们课下博览群书,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作业设计(可附页)(一)我会读:先读一遍课文,把课

11、文读通顺,流利,并完成下面练习。 1、“将”的读音( )()这里应读()。“将”指( )。 2、“相”的读音( )()这里应读()。“相”指( )。 3、“和”的读音( )( )( )( )这里应读()。 4、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不“和”的原因是( ),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 5、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正在为(wi wi)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nn nn)题。 这话传(chun zhun)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假(ji ji)不上朝(cho zho),免得跟廉颇见面。 (二)我会找:找出这一课的成语积累下来。 (三)我会概括: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板书设计26将 相 和不和 为国 和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检查意见 检查人: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