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当代文学史.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5084516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思和当代文学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陈思和当代文学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陈思和当代文学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陈思和当代文学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陈思和当代文学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思和当代文学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思和当代文学史.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题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课程中的一些重要名词作出解释,目的在于考核考生对这些名词概念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准确性。这种题型的难度在于要点的把握。答题时要简明扼要,不要求展开论述,主要考察考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比如,“名词解释:女神”,答案是:“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开辟了一代新诗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做作有凤凰涅盘和女神之再生等。女神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赞美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在艺术上,奔腾的想象、急骤的旋律、宏伟的气势、瑰丽的色彩、英雄主义的基调、自由的诗体形式等构成了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解答这种题型,

2、考生要明确名词的来龙去脉,会运用概括的语言进行阐释,通常解释的是作品、思潮、流派团体、人物形象、风格等,考生可以在这些方面加强积累。4、简答题这类题型一般是根据课程中的有关史实、现象、理论、观点等,直接提出问题。回答这种试题,一定要抓住要点,观点明确,主要考察考生在对掌握一般知识的基础之上对问题的分析阐述能力。比如,“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色彩”、“简析曹禺戏剧的艺术特点”、“简述巴金随想录的重要意义”等,这种题型需要考生组织语言,安排好答题层次,思路清晰,抓住核心,切中问题要害,灵活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家的艺术个性,关键不在于多多益善,而在于分析的准确和生动。5、论述题这种题型是整个试

3、卷中最有分量的部分,考察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种题型要求考生运用具体材料,发挥思维空间,延伸对问题理解的深度。答论述题时可以结合作家总的思想倾向来谈,也应该注意到作家创作道路的特点,在文学史上特定的作用和影响以及相关评价。比如,“谈谈艾青诗歌对中国新诗发展的意义”等,考生可以按照自己对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的独特感受和体会来谈,要注意言之成理,发挥得当。以上仅就不同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时应注意的问题作了适当的提示。其实,不管什么题型,解题的关键都是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读教材,认真学习课件。在全面系统学习课程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基本知识面,综

4、合运用所学内容对重点作家的总体价值和独特风格做出历史评价和现实评价。只有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才能知道课程的重点和学习中的难点所在;同时,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动手做作业,才会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取得好成绩。三、重点、难点第一章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范畴、起止年代与标志性事件;熟练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在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基本面貌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把握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的发展脉络;思考各阶段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特点;学会综合运用本章知识指导以后各章的学习。第一节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根本特点一、现代文学发展的三

5、个十年(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2)“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3)“五四”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4)1921年以后涌现出的文学刊物和新文学社团。(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二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左翼时期的文学。(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及其理论主张。(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的主要参与者及其论争的焦点。(4)左翼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5)30年代出现的主要文学流派。(三)第三个十年(19381949)的文学发展识记:(1)第三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抗日战争与

6、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抗战初期的文学与解放战争时期文学。(2)抗战初期以街头诗、独幕剧等为代表的文学创作实践。(3)解放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4)国统区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5)现代文学阶段结束和当代文学阶段开始的标志。二、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识记: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重要特色一、当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一)十七年文学识记:(1)“十七年文学”是指从1949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这段时期的文学。(2)“十七年文学”的基本特征。(3)“十七年文学”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二)“文革”时期的文学识

7、记:(1)“文革”期间的文学,有不同的两个部分:一是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二是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写作和传播的作品,通常称为“地下文学”。(2)公开发表的小说的代表作。(3)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三)新时期的文学识记:(1)新时期文学是指从“文革”结束后到80年代中期十年左右时间里的文学。(2)新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四)最近十年的文学。识记:最近十年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识记: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第二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爆发及初期新文学创作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和意义,着重掌握新青年杂志在文学革命中

8、的重要作用,了解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的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了解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论战,掌握新文学初期诗歌、小说、话剧、散文的创作实绩。第一节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和意义一、 晚清文学的繁荣与五四文学革命领会: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之间的密切关联。二、西方文学的译介与五四文学革命领会:“五四”时期对外国文学的介绍所发挥的进步作用。三、新青年与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识记:(1)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主编是陈独秀。(2)1917年新青年上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领会:新青年在整个新文化运动中的重

9、要作用。四、文白之争及新旧文学的较量识记:(1)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2)向新文化进行反扑的封建复古派主要有两个:“学衡派”和“甲寅派”。(3)“学衡派”的代表人物、刊物及理论主张。(4)“甲寅派”的代表人物、刊物及理论主张。第二节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一、白话新诗的尝试与开局识记: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等人对白话新诗的创作尝试。领会:现代白话诗在各种新文学文体中与传统相差最大的原因。二、现代小说的创新与初成识记:(1)最能显示文学革命实绩的是鲁迅的小说。(2)积极尝试白话小说的还有陈衡哲、胡适以及新潮作家群,包括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

10、叶绍钧等。三、话剧形式的引入与演进识记:(1)1906年话剧剧团春柳社成立,他们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第三幕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2)胡适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上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刊载于正式刊物的话剧创作。(3)1921年5月在北京成立了“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四、现代散文的发生与发展识记:(1)1918年4月新青年开辟了“随感录”专栏,刊发“随感录”式的短小的时评或杂感。(2)新青年“随感录”作者群。(3)周作人对“美文”的倡导。领会:五四时期现代散文发展的主要特点。

11、第三章鲁迅创作的根本价值及文学史意义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鲁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特别对鲁迅作品中的“立人”思想要有所领会;重点掌握鲁迅现实题材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题材的小说集故事新编,抒情叙事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以及杂文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第一节鲁迅的生平思想及文学志向识记:鲁迅的生平和创作概况。领会:哪些因素决定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根本价值取向。第二节现实题材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概述识记:呐喊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初版,收入鲁迅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所作短篇小说14篇;彷徨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收鲁迅1924年2月至1925年12月所作的短篇小说11篇。分

12、析:(1)呐喊、彷徨的主要思想成就。(2)呐喊、彷徨的主要艺术成就。二、最初的三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识记: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5号,是鲁迅的第一篇用白话写成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第一篇真正现代意义的短篇小说。领会:药的双线结构以及这种结构的效果。分析:(1)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象征意义。(2)孔乙己中孔乙己形象的思想蕴涵。三、不朽的名作阿Q正传识记:阿Q正传最初连载于晨报副刊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署名巴人。领会: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体现。分析:(1)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2)阿正传的思想蕴涵和艺术成就。四、探索妇女解放问题的伤逝

13、、祝福与离婚识记:伤逝、祝福、离婚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领会:(1)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的典型意义。(2)离婚中女主人公爱姑的形象蕴涵。分析:伤逝的思想意义与艺术成就。第三节历史题材的小说集故事新编识记:故事新编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除“序言”外,收入了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8篇历史小说。领会: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分析:故事新编在整体上所体现出的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特点。: 第四节抒情叙事散文集野草与朝花夕拾一、野草的思想和艺术识记:野草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先河,1927年出版。领会:过客的艺术特点。分析:秋夜的思想蕴涵及其中各种形象的象征意义。二、朝花夕拾

14、的思想和艺术识记:朝花夕拾是鲁迅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的10篇回忆性散文的结集,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了解鲁迅生平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分析:朝花夕拾的艺术成就。第五节社会众生像的艺术记录浩瀚的杂文创作识记:鲁迅的杂文,结集的共有14本,包括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此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篇中也有许多杂文,鲁迅一生写作的杂文,数量达百余万字。领会:鲁迅杂文的思想成就。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第四章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性和历史剧的独创性通过本章学

15、习,了解郭沫若的人生道路、美学主张和文学创作过程,识记郭沫若诗歌和历史剧创作概况,重点掌握凤凰涅盘、屈原等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领会郭沫若诗剧合一的浪漫主义风格。第一节诗剧合一的浪漫主义特质识记:(1)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概况。(2)创造社成立的经过。领会:(1)郭沫若创作的根本特点。(2)郭沫若的美学主张。第二节开创一代诗风的女神一、女神识记:(1)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是中国的第一部具有真正现代意义的新诗集。(2)凤凰涅盘、天狗、晨安、炉中煤等是女神中的代表性诗篇。分析:女神集中体现出的郭沫若新诗创作的主要特点。二、凤凰涅盘领会:凤凰涅盘的思想意义分析:凤凰涅盘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第三节独具慧识与创新的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