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11.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084186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教学设计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颐和园教学设计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教学设计1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颐和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学会借助游览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学会借助游览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以了解“颐和园”1.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图片1)2.板书课题,认读“颐”字,现在请

2、大家仔细观察“颐”字的左边部分,注意到了吗?左边不是我们所认识的大臣的“臣”字,请大家抬起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认认真真地写一下这个“颐”字。齐读课题。(灯片2,出示“颐”字)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以完成学习目标目标一:认读生字新词,书写生字1.检测预习效果:出示生词,和学习方法,以理解词语的方法,纠正词语读音。2.完成学案第一题:抄写本课生字,纠正易错生字:廊 栽 堤 雕目标二:学会借助游览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出示学习提示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一: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勾出全文的中心句。思考二:围绕这句话,作者分别写了哪几处景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第

3、二题。(学案)(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完成学案。(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作者写这几处景点都是按照自己的游览顺序在写,像这样按照游览顺序,人走景移的描写手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法。(3)既然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了颐和园的三处景点,那么每一处景点是怎样过渡连接到下一个景点呢?出示学习提示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勾出移步换景时的过渡连接句。并完成学案的第三题。(出示学案)(4)结合学案第二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5)出示过渡连接句朗读,找到移步换景的关键词语。就这样,以独学、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文中勾画,填写学案,学生就能一步步地学会,结合移步换景法,抓住每一处景点的过渡连接句,概括课

4、文主要内容,突破了自己的学习重难点。2.此时,老师可趁机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刚才概括的课文主要内容,画一画旅游示意图,也就是手绘的课文思维导图。教师可提示:可以使用知识树,或者其他形状的思维图进行作图,这样学生就能形象立体地把握颐和园三大景点的方位。(出示学生作品)目标三: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导游词,复述课文。本课小结:这次游览,我们欣赏着风光的秀丽,品味着语言的优美,真是受益匪浅啊,下节课我们继续游赏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2.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教学重难点: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2.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ppt一、抓景物特点,欣赏长廊美景1.上节课呀,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知道了颐和园是一个世界级的皇家园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颐和园的美丽风光。2.既然作者先游览的是长廊,那我们翻到长廊这一部分看看吧!一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余学生看课文。(出示第二自然段课文灯片)3.刚才读完了课文,看了图片,谁能说说长廊的特点?你从哪个句子读出了长廊的这个特点?(出示: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教师顺势出示长廊图片,学生结合文字和图片再次

6、了解长廊的特点。4.你是从这句话中的什么地方知道长廊的长的?学生会提到“700 273”这些数字,那么这里是用了什么方法介绍了长廊长的特点?5.我们在读得时候应该怎样读才对呢?谁来示范一下!教师指导朗读:突出700、273。 6.咱们先在课文中找找那些句子是具体描写长廊的?学生找句子,抽读句子,引导学生总结出,写长廊的方位顺序:先外部,写特点,再写内部,最后写两旁。二、抓住方位顺序,欣赏万寿山美景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细读课文2 3自然段,思考一:作者在万寿山下和万寿山上分别看到了哪些不同的美景?它们有什么特点?思考二:所看的角度的不同,会有什么好处?2.小组合作学习。3.根据学生的交流,

7、教师总结:站在万寿山下仰视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在万寿山上俯视,更是将景物尽收眼底。好处:这样不同景物用适宜的角度进行观赏会将它的美放到最大,更能让人受到震撼,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美景的赞美。4.至于佛香阁和排云殿就以图片展示结合朗读来学习,把本环节的重点放在,站在万寿山上俯视时,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看到的景物,以及特点也不同上。5.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在学案上画观察方位图。(1)向下望:望见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向东远眺:隐隐

8、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按照这样的顺序,分别找到各种景物的特点。6.结合课文旁边的泡泡:引导学生理解“滑”的用法,由于考虑到学生理解有难度,所以给展示图片,以降低难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滑”字用得巧妙,不留一点痕迹,能展现昆明湖“美”这一特点。三、合作学习,游览昆明湖1.出示第5自然段,让学生分成小组,齐读5自然段,先说说这段话是抓住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再抓住本段的景物及特点 、方位顺序,合作编写导游词,然后让各小组推荐一个人做导游,带领大家游览昆明湖。 这个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让他们结合欣赏前两处景点时,所学到的抓景物、特点、方位顺序的方法,编写导游词。(出示学案)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会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复述本段内容。2.欣赏完两小组学生的导游词,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教师提示:要边读边想象,想象出昆明湖平静的美来。(出示第5自然段)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 4.总结:同学们!这堂课呀,我们不仅读得好、学得好、说得也好,颐和园的美景正如作者说得说也说不尽,有机会还得亲自去北京的颐和园再细细游赏。四、出示本课作业:结合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