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070027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思品课学生互动设计初探掘港小学 戴 亚 军 内容摘要 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容易上成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学生对这样的课毫无兴趣。而通过让学生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被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思品课堂在教学设计时,就要高度重视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设计,这样才能让思品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 思品课堂 学生互动 学生主体性 思品课堂充满活力全面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里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日渐浓厚。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仍有不少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那么,品德与社会课堂如何避免教师一言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

2、人呢?本人认为首先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在相互活动中体验,在相互活动中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使教师真正地成为学习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课堂上学生的互动设计就显得尤为关键。那么如何设计学生互动环节呢?现就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1.善用小调查。课前小调查是思品课较常见互动形式。课程改革后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要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中。

3、有些活动就要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例如教学父母的难处,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为人父母的难处”的街头调查、课前学生采访父母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当家的不易和父母每年用于自己的生活费、教育费等各项费用。课上有学生带来了采访父母的录音,反映自己平时的花费,进而充分感悟到自己长大父母付出了很多。这节课的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爱上,乐于参与。于是,在课后随笔中我这样写到:“思品课教师应重视改变课堂传授知识的习惯,设计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动中悟理、动中导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导活课本剧。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演自悟,学生兴趣高涨。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

4、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许多物种消失了这堂课教学中我就运用了小品表演,许多物种消失了57页上有白居易的一首诗鸟,我把全班分成8个组,每组分别请几位同学扮演鸟妈妈、鸟宝宝们、猎人、诗人白居易,一位同学说旁白,根据诗的

5、意思表演短剧鸟。表演结束后,评一评那一组表演得好,好在哪里,再讨论:你看过别人捕捉小动物吗?你自己捕捉过吗?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正确的做法又应该是什么?结果学生热情高涨,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然后抽时间,挤时间去编、演,在演练中修改,充实内容。这个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创作与欣赏能力,也给大家带来了乐趣,真是忙中偷闲,不亦乐乎,也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这种快乐中还体现了合作精神,增加了学生之间的友谊。3.勤开辩论会。思品课上适时组织开展一些辩论活动,也是一个行之有效激活课堂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

6、,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在教学网络连接你我他一课时,我以“青少年能不能上网”为题组织开展了一场辩论会。通过辩论让学生知道网络是柄“双刃剑”,理解家长不放心孩子上网的心态,从而密切亲情关系,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辩论前学生积极阅读文本,寻找论据。辩论中,生与生思维激烈碰撞,闪出智慧的火花。辩论后对这一问题都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做要比教师硬把道理灌输给学生的效果要好的多。4.巧展开合作。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是最常见的互动形式。新课程标准,也把合作学习作为了当今品德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握好学生这一学习方式,让

7、学生在自由组合的四人小组讨论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允许存在不同的观点,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形成共识。例如教学战争何时了76页请把我埋得浅一些一文时,就可以分小组学习。要求:(1)每人读一段。(2)说一说小女孩为什么说要把自己埋得浅一点。(3)读了这篇文章后自己有何感想,用一句话表达出来。(4)你在课前收集的材料中有类似的文章吗?如果有,让大家一起读一读。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学的积极主动,在讨论交流时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好不热闹。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学会合作,也把活动的机会提供给了每个小学生。5.拓展新互动。将学生课后的视线引向现实社会。品德与社会作为人文综合

8、性的学科,主要是向学生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连接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把教学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 教材中很多课的结尾都安排了课后拓展活动。例如可怕的生物入侵课后要求学生用百度或谷歌等搜索引擎,在“搜索”栏输入关键词如“物种入侵”。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则在课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绿色环保小报,作为对今年“世界环保日”的纪念。这一教学环节如果被忽略将大大削弱教学效果。生活即教育,只有将课内课外的互动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课堂。总之,让儿童在互动中学会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分享、交流和体验合作的乐趣, 才能让思品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通过师生、生生以及教学资源的互动,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教师只作为一名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的互动学习、实践、探究搭建一个广阔的舞台。 2014年3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