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063824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部分 文本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规划调整的原因与内容1第三章 规划目标、功能定位与规划结构2第四章 土地使用与用地控制2第五章 综合交通规划5第六章 市政设施规划7第七章 环保环卫规划8第八章 防灾规划9第九章 城市设计指引10第十章 建设开发控制11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措施13第十二章 奖励与处罚13第十三章 附则13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适应郴州市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科学指导郴州武广站福城的开发建设,促进福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已经批准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郴州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

2、改,编制郴州武广站福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武广站福城片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第二条 规划范围 武广站福城位于郴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部,含有万华岩镇、市郊乡各一部分。规划区西起增湖岭东山脚,东止107国道,北临郴桂高等级公路,南靠山体控制绿线,即原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郴州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规划用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第三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及相关法律法规;2.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乌龙泉至花都段初步设计(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2004年10月);3.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

3、一五”规划;4.郴州市城市绿地绿线控制规划;5.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初步成果;6.郴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郴州市高层建筑规划管理规定(试行)等;7. 已经编制完成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郴州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四条 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适应城乡规划法的要求,遵循依法规划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3.遵循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指导,注重保持与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郴州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的延续性,强调

4、整体格局的优化和功能完善,合理确定相关设施的规模和布局;4.增加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5.引入城市设计的方法,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塑造郴州市地方特色,增强福城在未来的持续竞争力。第五条 强制性内容规定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住宅建筑套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套数)、住宅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等内容。 本规划文本中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第二

5、章 规划调整的原因和内容第六条 规划调整的原因1.随着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不断深入,郴州站片区及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如村民安置用地的要求和范围不同、武广客运专线标高、站场及涵洞位置的确定与原规划不一致、土地开发建设成本大幅度提高、原规划开发强度偏低等,导致实施难度加大;2.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修编工作基本完成,对规划片区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功能定位,原规划因位于95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外,依据明显不足;3.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元月1日实施,其中明确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做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直接依据,原规划在编制内容与深度上尚有需要完善与

6、深化的方面,如有约0.75平方公里的综合用地没有明确的控制指标体系,无法指导土地出让;4.土地开发和建设单位出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希望通过规划指标调整得以实现;5.根据城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市场化的需求分析,站场片区土地利用的结构形式和开发策略较之前有所不同,特别是郴州武广站福城核心区1.8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自下而上也对原规划提出了优化建议。第七条 规划调整的重点内容1.土地使用功能布局的调整;2.道路系统的局部调整;3.控规指标体系的调整。第三章 规划目标、功能定位和规划结构第八条 规划目标1.建设服务高效、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设施完善、环境良好并具有山地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新区;2

7、.发挥交通枢纽对地区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寻求节点交通价值与城市功能价值的平衡,实现高铁车站与城市联动发展的理想格局;3.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彰显福地生态特征,展现郴州林中之邑的城市特色,形成多个生态社区。第九条 功能定位郴州的客运交通转换枢纽,区域快速客运服务中心,是集商贸旅游服务和高品质居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片区。第十条 规划结构规划武广站福城总体上形成“一轴两心三块五区”的空间结构。“一轴”:即片区的空间发展轴,呈 “L”形,由40米宽的站前大道和金福大道共同组成。 “两心”:利用武广站点和站前大道的交通优势形成两处中心,一处是站前商服中心,一处是福城的居住区中心。“三块”:即在

8、站点的核心圈层形成三大功能板块,分别是站前商务商贸板块、北面的旅游休闲商住板块和南面的文化娱乐商住板块。“五区”:规划将片区内的居住用地划分为五个居住小区,分别是兴城居住小区、西冲口居住小区、南华居住小区、丹华居住小区和温泉居住小区。第四章 土地使用与用地控制第一节 土地使用规划第十一条 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码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规定,部分用地细分至小小类,增加商住混合用地代码C/R。第十二条 规划应结合河流、山体及防护带形成具有组团特点的布局形式。第十三条 全区的功能布局主要分为三个圈层:第一圈层:以站点为中心、以500米( 分钟步行路程)

9、为半径的核心区,该区主要承担交通转换、旅游服务、商务办公等职能,主要为车站旅客服务,是站场发挥作用最基本的功能组织区域。第二圈层:以站点为中心、以1000米步行圈为半径的区域,是对第一圈层各种功能的拓展和补充,随着距离的增加,各种功能需求与车站的关联度逐步降低,片区职能从为车站地区流动旅客服务为主,转向兼顾城市市民。第三圈层:月形路以南的3.2平方公里的用地范围,受车站站点辐射较弱,为非直接关联区域,该区的各项功能组织与车站已经没有直接关联,主要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温泉资源建设高品质的居住区,居住用地结合带状的地形条件采用多组团多中心布局形式。第十四条 规划用地应成片开发,集约发展,街坊内各

10、地块的用地界限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其规模和配套设施项目必须符合分图图则所规定的指标要求。第十五条 区内土地使用构成如下表: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万m2)比例(%)1R居住用地264.558.5其中:商住用地31.26.92C公共设施用地40.38.9其中市属办公用地1.70.4商业金融用地27.66.1文化娱乐用地5.91.3医疗卫生用地5.11.13对外交通用地4.91.04S道路广场用地83.118.45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4.41.06G绿地54.112.0其中公共绿地30.16.7生产防护绿地24.15.37D特殊用地1.00.2合计城市建设用地452.310

11、08E水域和其他用地67.2其中水域11.2村镇建设用地56.0城市用地519.5第二节 居住用地规划与控制第十六条 居住人口规模规划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3.14平方米计算,区内可居住人口为7.6万人(其中,商住用地按照面积的五分之三计算居住人口),加上0.3万的乡村人口,区内总人口规模约为7.9万人。第十七条 规划目标与结构居住用地以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住区为目标,结合不同的区位和特点,规划将居住用地分为5个居住小区。居住小区的规模及配套设施用地规模(ha)居住人口规模(万人)教育设施内容及规模其他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ha)备注兴城居住小区56.

12、21.81所全日制学校(9.2 ha)、1所小学(2.1 ha)、1个幼儿园(0.3 ha)依托中心区的配套设施含增湖1297人,位于兴城大道以北的全日制学校为民办,不参予教育设施的指标计算西冲口居住小区33.11.01所小学(1.48 ha)、 1个幼儿园(0.25 ha)1.62含城前岭村416人南园居住小区67.32.21所中学(6.4 ha)、1所小学(2.34 ha)、1个幼儿园共(0.25 ha)2.9含塘尾村1211人丹华居住小区64.52.01所中学(7.1 ha)、1所小学(2.63 ha)、1个幼儿园(0.25 ha)2.1温泉居住小区33.01.01个幼儿园(0.25 h

13、a)0.4总计2527.9商住用地按面积的3/5计算人口第十八条 保障性住房用地规划结合郴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72010年)的远景构想,规划在站前大道和月形路交叉口的西南角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用地面积5.6公顷,住房建设量为9.7万平方米,住房套数1360套,套型面积控制在60-90平方米左右。第十九条 住房套型结构比例单套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新建住房总建筑面积应达到新建住房总建筑面积的70%以上;政策性住房的单套建筑面积应当控制在90平方米以内,其中经济适用房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廉租住房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第三节 村民安置用地规划与控制第二十条 拆迁改造原则1.拆迁安置区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原村镇居民的地域习惯,遵循就地、就近回迁安置的原则;2.拆迁安置住宅应当同其他住宅一视同仁,提供同样良好的服务设施和生活环境,并保持同样的人口密度;同时,社区的形成、住宅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原居民的社会结构、生活习惯特点;3.拆迁改造在建设时序上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区开发和新区建设,尤其是新区的住宅建设,才能更好的推进实施;4.实施中多考虑农民安置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第二十一条 具体规划措施1.就近回迁、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