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1].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5049487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1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东佐小学 张小旭一、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预计课时为2课时,本节属于第一课时。由于我们的视觉关系,所看到的同样宽窄的道路、田野,越远越窄,同样高低的树木越远越小,最后消失不见了,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我们在平时的绘画创作当中都必须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才能使物体有空间感、纵深感和距离感。学习和掌握透视知识是造型创作的基础。二、 学情分析小学生进入五年级后,思维感觉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阶段向抽象逻辑阶段过渡,可以观察到透视这一现象。因此在高年级设置透视知识的学习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并且也符合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要求,学习透视只是也是提高学生造型表现能

2、力的关键。三、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探究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2.知道景物的“近大远小”只是人视觉的一种感受,并不是真的“近大远小”。(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和绘画等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相关透视知识。2.尝试在作品中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用美术的眼光去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2.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变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四、 重难点分析(一)教学重点1.感受生活中景物所呈现的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2.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二)教学难点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景物近大远小的

3、透视规律。五、 教学过程(一) 导入师:我们一起来看两张照片,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认真观察照片!师:好,你们发现了什么?生:这两个都是假象、是拍出来的!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有经验!一眼就看出来是怎么回事了。所以我们发现,把正常大小的事物放的远一点,它会“变小”!那它是真么变小了吗?生:不是!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景物的近大远小”!(二) 新授师: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认真的观察一下它们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生:认真观察图片!师:我们先看第一张图片,我们发现这是从哪向哪望去?生:从下往上看!师:那么我们可以看见这个圆形建筑的窗户下边都有一圈窗台,我想知道是下边这一圈窗台的圈大还是上边的圈大?你

4、们比较一下。生:下边圈大!师:好,果然一个个火眼金睛!我们再看第二幅图片。上边有两个数字,你们认为哪个数字离我们更近一点,哪个数字更远一点呢?生:1更近一点,2更远一点!师:又被你们发现了!那我们再看第三张。第三张我的问题会多一点,看能不能难住你们。这是一个长廊,两边有许多柱子,顶上还有很多的横梁。我的问题来了:(1)两边的柱子由近到远有什么变化?(2)顶上的横梁从近到远又有什么变化?生:柱子由近到远越来越短,横梁由近到远越来越短!师:这你们都能看出来!好吧,那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刚才你们从这三张图片中找出来的规律吧!我们分别从远近的基础上发现“大小、高低、长短“的变化是什么呢?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长远短!师:好,很不错!你们都快自学成才了!(三) 图片欣赏师:在我们生活当中的事物,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生:欣赏图片。师:我们再来看看把这个“透视规律”运用到绘画当中,应该怎样表现呢?生:看图片。(四) 作业布置师:我们的目标就是创作一幅符合“近大远小”透视规律的作品!生:学生准备绘画作品。六、 作品欣赏七、 课堂总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景物的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深藏着许多规律,希望同学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