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090911)放大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048809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090911)放大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090911)放大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090911)放大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090911)放大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090911)放大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090911)放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090911)放大(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执简御繁 以少胜多谈2010年高考现代文复习策略与方法我不讲解题的方法,不做试卷分析,也不对未来现代文阅读考试的情形作预测这里我只想根据我个人语文教学的经历和体会,就“高三现代文复习”这个话题跟在座的各位朋友做一个交流,以供朋友们参考。宿迁市教研室在新学年的开学之初,就开展这么一个高三语文有效教学的交流活动是非常必要和非常及时的,可以说是抓住了高三语文教学的先机,万事开头难,但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一开始就定好调、调准音,以后就好办了。那么高三现代文我们该如何复习呢?新课改地区高考语文总是把现代文的阅读分为三个类别来进行考查的,这就是“文学类”“论说类”和“实用类”,分“必答题”和“选答题

2、”,涉及面广,卷面分值占比量大,除了作文以外,是对我们学生高考语文成绩优劣好差影响最大的一块。过去一般都是把“文学类”做为必考内容的,2009年这个卷面格局已被打破,江苏依然沿袭着旧有的做法把“文学类”做为必考内容处理的,而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等省,则是不约而同的将“论说类”文本的阅读作为“必答题”,而把“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作为“选答题”处理的。那么,很多人猜测江苏2010年的现代文的考查格局会不会变,如果变会不会也象广东、山东、宁夏等省一样把“论说类”作为必考题处理,江苏会不会为开风气之先把“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作为“必答题”呈现这些我个人以为都有可能,但我们第一线的教师在高三语

3、文复习开始的时候不必为此去费心苦思焦虑,我个人以为对于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来说,只不过是“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问题,变化的只是一个呈现形式,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为此焦虑大可不必。高考语文试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个人以为大致应该是出于这样的几点考虑:1是为了适应所有考生的实际能力,“论说类”文本的阅读相对于“文学类”的阅读难度要小一些,这样把“论说类”文本作为“必答题”处理,可以相对降低语文试卷的难度。2是命题人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让我们的高三语文教学不要总是死死的盯在高考命题的动态上,他们企图让我们高三一线的老师摸不到他们命题的所谓“规律”,摸不

4、到“规律”就会放弃“摸”,就有可能促使高三语文的复习走上自己应该遵守的途径去走自己的路,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淡化高三语文复习既往太过浓厚的“应试教学”色彩。倒是值得我们注意和认真研究是,江苏省今年开始大力度的抓“规范教学”的管理,学生在校时间少了,既往那种可以通过“加班加点”来现实我们各科复习任务的做法就不大行得通了,我们占有的“绝对复习时间”缩短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我们的语文复习计划,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来争取“相对复习时间”的延长,才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考虑的当务之急。我以为这只有在复习策略和方法求突破,别无出路可寻。作为高三现代文复习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对策与方法呢?抓准重点,一点突破

5、 “文学类”“论说类”“实用类”,看起来是三个不同的类别,如果我们分别复习,逐一击破的话,不仅费时多,而且也会因为头绪多而让学生心生厌烦,我们可以把这三种不同类别的文体看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我们必须看到论说类、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存在着很多的共同性,它们的阅读方法与文学类的阅读方法自然也存在着很多的共通性,因此,我们可以在这三类文体中挑出一种文体来,作为我们现代文复习的主打对象,以求一点突破,带动其余。我个人以为在众多的现代文体类别中,我们可以抓住“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作为突破口,之所以我提出以“文学类文本”作为提升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强化学生技能的突破口的呢?基于这样的两点理由:1文学类

6、的丰富多样性具有涵盖其他类别的文本的特点兼容性。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带动对论说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的提高。2就江苏省高考的动态来看,江苏在最近几年的考试说明来看,江苏依然会将文学类文本作为必做题呈现。3由于“文学类”文本固有艺术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等特点,抓住这类文本进行训练,可以很好的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而在“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中,我以为还可以进一步的缩小范围,我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散文的复习训练上去,我们可以把散文的阅读训练作为具体的突破点散文种类繁多,样式多样,组织材料的方法,表现的手段,谋篇构思的思维灵活,在遣词造句上可以说是各种风格兼备也是学生阅读难点最多最大的地方。

7、如果能够有次序、扎实的做好现代文散文的复习工作,促使学生突破了现代散文的阅读难关,那么自然而然的就能带动学生其他现代文体阅读能力的提升。抓住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一点高屋建瓴的胆识和纲举目张的“整体性”“系统性”意识。散文这个关真正突破之后,其他各种类别的文体,我们只需要做一些“补充性”的“专题”训练就可解决了。这个时候的主要任务就在引导学生熟知各个具体不同文体的特性性,如果说“散文”的阅读解决的是“主体性”的“大同”这个层面上的问题,那么其后的“补充性”的“专题”训练就解决的是属于“枝节性”的“小异”这个层面上的问题。论说类文体有哪些特殊的要求,实用类文体有哪些

8、鲜明的特点,学生只要见识一下,马上就能“贯通”。对小说我们把它分两大类进行复习:“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这不是文章学上的分类,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暂拟的一对名词)“传统小说”是严格的按照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这三个要素进行构思写作的,是以人物为中心展开的。这类小说学生比较容易解决,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到了这类小说的概念,并已经建构了根深蒂固的解读思维模式。“现代小说”则多是在现代西方新的文艺思潮影响下出现越出了传统的小说创作的规则的一些小说,如“弱情节”貌似散文的小说如08年浙江省考到的(俄)阿马高尔基乌米/弗吉尼亚伍尔夫墙上的斑点(读本4-98)意识流小说经典;以象征、隐喻等为主要手段

9、的“先锋派小说”如08年广东考的(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余华的十八岁出门去远行(读本3-37)。还有一些处于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之间的,比如(英)高尔斯华绥品格/(日本)新星一的波可小姐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跟一些古代诗歌里的人物形象一样,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我们要能够在具体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分析中,再站在一个高度对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进行抽象我们可以运用代数里的“换元法”一样对小说里的“形象置换”不懂得这些文本的构思特点,太过实在了作品也就失去它应有的空灵,我们也就不能入其堂奥探其真意,我们只能停留在现象的层面上徘徊这在散文中很多,一些以小见大,于具象中见一般,在现象的表现中

10、寄寓深意的散文,与这些小说可以是“异曲同工”本质上是相通的,比如刘亮程的寒风吹彻诗意的栖居一个村庄的消失长城屋檐等散文名篇与这类小说都属于同一个类型,在阅读解析思维上是一样的 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在现代文的阅读训练中,尽管我们是复习,尤其是第一轮复习,不管你是“突破性”的主体复习,还是“补充性”的辅助型复习,都不能没有次序。1只有有序的训练,才能把可能遇到或学生在解决各类现代文阅读时所需要的知识点、能力点都涉及到,不至于人为的疏忽而遗漏,形成复习盲点。2只有有序的训练,才能真正有利学生阅读能力与解题技巧的生成,因为有序的训练必然是前后相承,彼此照应的。3只有有序的训练才能最大限度的消除不自觉的重

11、复劳动,增强复习的有效性。比如散文由实而虚,比如小说由传统型到现代型,实用类由消息到采访到通讯报告文学等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繁复这是建立“序列”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杂乱的,就难免是盲目的,盲目的,就必然是低效的我看到过不少教师在复习中总是很被动的拿一本综合复习资料,不排比,不整合,不增删损益,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以次扫过去重不重复不去想,有没有遗漏不考虑,今天的讲的与明天练的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也不去计较,零散在乱,完全没有次序,这种复习工作显然是被动的,缺少个性的,迷失了自我,也迷失在学生语文水平提高与能力形成的路途之中的。熟读深思 以一当十物尽其用,一本多用,每篇文章多元开发,全方

12、位审视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不在多而在精深。在精深的训练启发引导形成对文本的敏感和解题的规范。敏感第一,规范第二。一篇文章多元挖掘尤其是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完全可以不必顾忌一篇文章高考的题量设置和类型配比,我们只要尊重文本,只要看学生有哪些需要,我们就可以突破高考考试模式去做自主设计。【我们的做法举例】以少胜多可以利用一些具有典范性、代表性的“旧文”,一是利用这些文章里丰富的教学训练资源,二是利用学生曾经留下的印象熟人好办事,三生抵不上一熟,似曾相识燕归来苏轼也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训练材料也是如此,在现代文复习的最后时刻,要做到低投资高收益,那我

13、们就必须精选训练材料、精研训练材料、精制训练材料,总之我们必须学会充分、巧妙的利用好我们发放给学生的训练材料,以求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具体方法是:旧材改制,为我所用对一些高考题、模拟题,不是拿来就用,我们必须根据现有班级学生实际和新考纲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增删损益,一切为我所用。比如二十年以后为今年宁夏卷阅读题用料,该卷第14题,是一道探究题 “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作为高考题,它提供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这是对的,但作为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探究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则可以要求学生“鲍勃值得同情”和

14、“吉米忠于职守”这两个角度都进行一番探究。除此而外,我们还可以就这篇作品的主题或创作意图让学生进行探究。还可以就作品里的“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这些对话,要求学生分析鲍勃的性格特点。再比如一幅烟雨牛鹭图是06年江苏的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用料,但那个时候江苏还没有进入新课改,所以就有不少新课标的内容没有在这篇文章的考试中反映出来,比如06年江苏卷就没有“探究”性试题,在使用这个材料的时候,我们是可以设计一道探

15、究题,或作品的主题,或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对文章里的农夫持什么态度。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觉得那头在雨中被淋的老牛又是什么感情,是不是怜悯同情?总之,为了有效复习,我们要善于改造利用高考使用过的材料,不要被动使用高考成题,更不要被它的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另外就是精选一些“知识覆盖面广,可命题点密集”的文本,进行“立体采挖,全面扫描”,练习题与高考题不一样,就是材料中大凡有助我们自己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激活思维、形成技巧的材料,我们都可以拿出来制题,不限每篇文章四道题,甚至同一类型的题目也不用担心它重复,我们是训练,不是为了评价,所以我们就应该根据我们的需要,我们学生的需要去进行多方位的训练设计。以一座村庄的消失我们就做了以下八道练习设计。例说六:1面对一个村庄的消失,作者心怀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说明。2作者是如何凸现这个村庄的消失的?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3文章里说“从他弯曲的身躯,我感受到了他像村庄一样的衰老。或许,他正是这座村庄的缩影。”那么,你是否觉得作者笔下正在消失的村庄其实也正是一个什么象征或是一个什么的缩影呢?4简要说说文中划线的句子的含义。(1)随着一群又一群人如蒲公英种子般纷纷飘离村庄,村庄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直至消失。(2)今天,正在消失的村庄是一座城市的昨天吗?(3)偶尔听见一两声鸡鸣,遥远得如同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