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的教育”弥漫在语文课堂中.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980136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爱的教育”弥漫在语文课堂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爱的教育”弥漫在语文课堂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让“爱的教育”弥漫在语文课堂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让“爱的教育”弥漫在语文课堂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让“爱的教育”弥漫在语文课堂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爱的教育”弥漫在语文课堂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爱的教育”弥漫在语文课堂中.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爱的教育”弥漫在语文课堂中爱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性的闪光点,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华民族是文明的礼仪之邦。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些是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准则。然而,现在的一些孩子从小因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养成了刁蛮、任性、乱发脾气的毛病。而且目无尊长、不知体贴大人,甚至对父母长辈呼来喝去,把父母长辈对他的关心爱护视为理所当然,毫无感激之心。更有甚者:一位在外读高中的女孩,因为周末月考没能回家拿生活费,打电话让家人送钱去,父亲第二天一早便急忙赶到。结果却因父亲衣着破旧,长相粗劣,在同学面前介绍说:“他不是我爸,他是我邻居。”回家后还下令:“下次别让我爸给我

2、送钱了,丢我的人。”老师传授学生知识,培育学生成长,有时为了学生都没时间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可有些学生不仅不知感激尊重老师,甚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怀恨在心。一位学生为了得高分,发信息威胁老师“不给高分将伤害其家人。”同学之间亦无团结友爱之心,互帮互助之举。有时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有时还伤及生命。面对这样的事件,我们的老师开始反思: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他们的爱心哪去了?爱心是人类所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高尚之心,培养孩子的爱心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老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老师的教育、

3、言行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作为语文老师,除了用自己的言行正确引导学生之外,还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将爱心教育贯穿在课堂内外,希望能够科学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心,以促进学生人格的进一步完善。一、充分利用语文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内容健康、思想积极、有着正确人生观的优秀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例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是一篇主题非常鲜明的小说,作者表现的就是当国土沦陷时,法国普通民众的民族悲痛和对侵略者的控诉,小说主题的表现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完全从一个儿童的精神世界出发,写一个顽童的

4、在国土沦丧时内心的感受。主人公小弗朗士开始去上课时,贪玩、怕老师拷问,不爱学习,想逃学,看到普鲁士的士兵的操练,感到比分词用法还要有趣。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是位有着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之心的人,老师在最后一课爱国言行深深地影响了他,使他开始觉醒,开始对学习祖国语言感觉到有意思,对韩麦尔老师依依不舍,对过去自己没好好学习感到懊悔,对普鲁士侵略者嘲笑痛恨。文章没有直接对侵略者加以控诉,而是以一个孩子的带着稚气的叙述来描述丧失国土的悲痛,更能感染读者的心灵。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把我国那段屈辱的近代历史融入其中,让学生联系历史切身感受一下被侵略者的内心情感,以此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之后我利用大

5、背投给大家播放了相关的影片,让大家亲眼目睹我国的那段屈辱史,让学生看到国家落后、被侵略时个人的尊严、生命是如何被践踏的。我记得影片放完的时候,教师里的气氛异常的庄严,学生们个个表情严肃,沉默不语,有几个女孩子还面带泪痕。最后不知谁喊了一句“打败侵略者!”教室里一下就沸腾了,同学们高呼:“打败侵略者,打倒八国联军,打到小日本。”还有学生高呼:“钓鱼岛是中国的。宁可华夏长满草,也要保护钓鱼岛。”后来我又适时引导,告诉学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学生从小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力。课文中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如土地的誓言最后一次讲演等,我们都可以利用这样的文章进行

6、爱国教育。作家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片培养孩子的孝道的优秀课文。记得这篇课文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课前创设情感氛围。散步是一篇温情散文,课堂的导入我是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伴奏下,展示了一组反映父母从小到大为子女所做的点滴细节以及父母逐渐老去的成长图片的过程中进行的,导入有声有画,现场感十足。加上画面上发人深思的解说:“当他们开始吃饭时弄脏衣服,请不要怪罪他们”,这些都促使学生回忆自己家庭里的温情画面,调动他们感恩亲情、投桃报李的情感体验,从而自然地进入这篇课文的深层解读。其次,巧设课堂教学活动。一堂课是否能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很大程度在于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散步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并无难

7、度,但对七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在字里行间里感悟其中的亲情并非易事。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建立在对莫怀戚一家四口性格的分析上。如果教师单纯分析人物性格,这样显得过于机械化,学生也没有多大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教学中常用的“贴红五角星”环节,让学生把红五星贴在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身上,并让他们在文中找到依据,阐述送给他五角星的理由。在这个环节中告诉学生“孝顺父母”是孩子应该做到的;让孩子知道,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是充满关爱的,父母爱孩子,孩子孝顺父母,这才是一个温馨家庭。教育孩子尊敬师长,我重点选择魏巍的我的老师。首先我用导语煽情。我设计的导语是: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

8、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哪位老师又使你终生难忘呢?接下来学生回忆后,自由畅谈。这样我就把学生的记忆闸门打开,让学生在回忆中再次感受师恩。接着我又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找出老师为学生成长付出的心血。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我们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也充满关心和爱护,教学生知识,和学生玩耍,帮学生解决困难,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和爱护其实就隐藏在这生活的点滴小事中,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要像作者一样对老师怀着一颗热爱、感激和尊敬的心。最后我让学生作文巩固,加深情感。课后我及时

9、布置一篇作文,以“我的老师”为题,模仿这篇文章,写一篇习作。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在班里成绩不优秀,也不调皮捣蛋。一学期下来我感觉语文老师都不认识我,我一直以为老师不关心我。有一天,很冷,老师讲完课让我们写作业,我忘了带手套,手冻得通红,我不停地揉搓着,哈着气。这时老师走到我跟前,把一个盛满热水的茶杯递给我,说:“来,暖暖手。”我的心里流过一股股暖意,不一会儿,我的手也被暖的热乎乎的。像这样的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学生写出了不少,从文章中我感到,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就是隐藏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老师的爱。语文课本中这样的文章比比皆是,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10、,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爱的教育。二、利用口语交际课,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爱的教育。语文课本每单元都设计的有“口语交际综合性实践写作”的内容,我精心设计每一节这样的课堂,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爱的教育。学生的爱心往往体现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实践课从学生的举止、谈吐、服饰、到社交、家庭、公共、餐饮等礼仪,都有所涉及,并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实践。而且这些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几乎每一部分都渗透着美育、德育和健康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如举止、谈吐、社交礼仪,培养学生拥有端庄优雅的举止,文明礼貌的谈吐和善于交往的能力,言谈举止给人以美感,掌握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分寸与艺术,也便拥有

11、了一份大方与自信。服饰礼仪以和谐原则教育学生穿着打扮以合谐为美,服饰应力求和谐。与着装人的身份地位、自身条件相和谐等。让学生懂得学生时期着装以大方自然为美,追求名牌奇装异服,留奇特发型、浓装艳抹、珠光宝气与学生身份年龄都不合谐,所以不给人以美感。社交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友爱合作意识,家庭礼仪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道德品质。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爱学校爱社会的爱心教育,最后留作业:回家后尽可能多地陪伴父母,尽可能多地帮父母做家务,尽可能多地替父母分担责任。我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看邹越的“让世界充满爱的演讲”,现场就有很多学生泪流满面,甚至失声痛哭。为父母的艰辛、为自己以前的不懂事、不体贴,刁蛮任性。紧接着我就让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父母洗一次脚、梳一次头、做一顿饭等,还让他们写一篇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有很多父母激动不己地反映,他们的孩子懂事多了,长大了。老师也很欣慰,不仅作文充满真情实感,而且学生们对老师更尊重、更理解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承课本知识,更应该传承祖国的精神文化,道德文化。我们要发挥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语文课本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爱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爱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