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空气中的水蒸气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97869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空气中的水蒸气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完整word)空气中的水蒸气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完整word)空气中的水蒸气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空气中的水蒸气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空气中的水蒸气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空气中的水蒸气教学设计空气中的水蒸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这节课是牛津版小学自然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气中第七节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以与天气现象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引导学生对影响天气的相关因素做进一步研究,使学生感悟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学生对自然整体性的认识.学习中学生将有充分的机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观察、实验、收集资料,获取有关天气现象的各种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利用模拟实验研究大自然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主要围绕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的天气现象-湿度、露、霜、雷展开。要求学生通过主动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设计模拟实验来开展探究活动,

2、从而认识水蒸气和湿度、露、霜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认识天气现象的兴趣,为下节课水循环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二、学情分析三年级下册水的三态变化一课中,学生已经探究过水的三态变化所需要的条件.温度升高水会变成水蒸气,温度降低水蒸气会形成液态的水珠和固态雪、霜。本节课对湿度、露、霜的认识以此为基础,不仅要了解其原理,还能够设计实验模拟其形成。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对天气现象有许多感性的认识,比如天气很热的时候往往伴随着潮湿,经常烧饭的厨房里可以看到水蒸气和露珠,冰箱里有霜等现象.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并且能设计实验模拟现象的形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制约这一

3、目标达成与否的关键。三、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总目标是了解各种天气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能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天气现象。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知道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水蒸气与云、雾、雨等天气情况有关。2. 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观察、实验等活动,了解露和霜,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模拟露和霜的形成。3. 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观察、等活动,了解雷的形成,知道防雷的办法。4。 增强学生对自然整体性的认识。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湿度以及露和霜的形成;设计简单的实验模拟露和霜的形成。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模拟露和霜的形成。教具学具准备:相关图片、视频;饼干、冰镇

4、可乐、冻梨。四、说教法本节课开始我用吃饼干的活动来导入,目的是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探究过程中,我严格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制定研究计划,鼓励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帮助学生纠正和完善设计.对于学生不是很了解的雷的形成过程,我用模型进行了演示,将雷形成的过程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五、说学法自主学习能力是五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本节课中我提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关于露、霜和雷的相关资料,以便课堂上的讨论、交流。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六、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空气中的水蒸气”展开的。因

5、此,本节课分以下三个环节展开:(一)了解湿度与其他天气情况的关系.教学开始前我先请学生吃饼干,饼干是前一天早上我打开包装后放在教室里的。吃饼干活动不同于平时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起课堂的气氛。学生品尝后会发现饼干软了、不脆了,引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猜测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接着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从而引出湿度的定义。使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湿度的高低,需要学生回忆三年级下学期学过的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水在温度高的时候容易变成水蒸气,那么空气湿度就高,反之,空气湿度就低。本节课是天气这个单元中第七节的教

6、学内容,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云、雾、雨等天气情况的形成都是与水蒸气有关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认识到湿度与云、雾、雨等天气情况是密切相关的。最后,出示北极天空的图片,蓝天上一丝云也没有,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在北极,气温非常低,大气中几乎没有水蒸气,湿度非常低,所以也就没有云.湿度和云等天气情况是密切相关的。气象工作者可以通过测量湿度来预测天气情况.(二)探究露和霜的形成。三年级下册水的三态变化中,对学生的探究要求是能通过实验初步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本节课的要求提升为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解释周围的天气现象.这也是小学自然课标中“能够根

7、据问题和实际条件,尝试制定简单探究计划”的科学探究要求。1 认识露和霜。课前布置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露和霜,拍摄照片,课堂上展示交流。让学生收集资料,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还能够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加深对露和霜的认识。有的学生可能会找到做饭时厨房玻璃上的水珠,清晨植物上的露珠,冰箱冷冻室内壁上的霜等等.鉴于上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学生对霜并不是很熟悉,有的学生可能找不到霜,所以在学生介绍完后,播放一段介绍露和霜的视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2.交流露和霜形成的原理,比较露和霜的异同.三年级水的三态变化中,学生探究过冰镇矿泉水瓶在空气中产生露珠的实验.但是有的学生可能已经忘记了,有的学生

8、可能当时就没有掌握好。所以这一交流活动的设置特别重要,否则学生不理解露和霜形成的原理,下一环节设计模拟实验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霜和露的形成原理是一样的,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主要是温度的差别导致了不同的形成。3。设计实验模拟露和霜的形成。结合使用活动部分p19页的活动记录单,让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露和霜的形成。学生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看到过露,比如烧开水的锅盖上有水珠,窗户玻璃上的水珠,冰镇饮料表面的水珠等等,所以设计露的形成实验难度较低。学生设计的实验可能比较粗糙,操作性不强或者观察起来现象不明显,教师要引导学生改进实验。对于霜的形成,由于学生见到比较少,设计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候要及时提醒

9、学生霜和露的形成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温度要更低一些。接着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相同的实验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下分别模拟出露和霜,对比霜和露的形成。对于有创意的实验要及时给与鼓励和表扬。最后给学生演示霜和露的形成实验:把提前放在冰箱冷藏室和冷冻室的梨拿出来,放在桌面上,观察梨表面的变化。冷藏室的梨表面会形成露,冷冻室的梨表面会出现霜.让学生明显的看出霜和露在形成温度上的差别.(三)雷的形成首先播放雷雨的视频,对雷做简单的知识性介绍,再让学生讨论雷是怎样产生的。通过看视频,学生对雷的形成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接着教师演示雷的形成模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雷电的认识。对于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和怎样避雷两个问题,我也是事先让学生收集好资料,课堂上交流.一方面避免了老师讲述的枯燥,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互相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