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97363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城中心小学集体备课六 年级 语文 学科课题4 记金华的双龙洞总课时2课时2主备六年级语文组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阅读语言,感受双龙洞的特点,领悟作者的不同表达方法。3.领悟“溪水”与作者游览路线相结合的巧妙,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重难点感受双龙洞的特点,领悟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学习第3自然段1.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读。2.用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溪流的特点吗?(变)怎么变?(红色标时而)3.这12个字变了几次?(两次:宽窄,缓急),两次变化有没有关系?语句兼顾前后,表达准确清晰!4.这句中还有一个字,用得相当的准,你能不能找到。(体会“迎”)比较:一路跟着溪流。溪

2、流从山上往山下流,我们从下向山上游览,与溪流方向相反。“迎”字准确写出了我们前进的方向。5.齐读,感受作者这种十分准确的表达。二、第4自然段。1.自读。找出洞口和外洞的特点。洞口 宽 打比方外洞 大 列数字2.作者在写这两个地方的时候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出示:洞口采用了什么方法(板书),你能大至画出来吗?这就是打比方的好处(形象)。出示:外洞采用了什么方法(列数字)。我们全校加起来只有500人不到,下次开会就可以到那儿去。3.读一读这两句。三、第5自然段1.出示双龙洞的洞口和外洞。如何进入内洞呢?(孔隙 图片)2.自读第5自然段,请你找一找描写孔隙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并未直接写孔隙,而是通过

3、侧面来写孔隙的。3.出示“船小”的句子指名读。写什么?(船小)体会“并排 刚 再没法”只能通过这样小的船说明孔隙很窄很小句式 怎样宽的马路呢?()是这样宽的马路。怎样美的夕阳呢?()是这样美的夕阳。怎样()的()呢?()是这样的()出示船进出的方式指名读。写什么?(船进出方式)理解“拉”说明孔隙很窄很小出示“乘船方式”指名读,写什么?(乘船方式)体会“贴” 说明孔隙很窄很小出示“乘船感觉”指名读写什么?(乘船感觉)体会“挤压”“稍微”“准会” 说明孔隙很窄很小.作者写孔隙全没有直接写,而是写(板书)来侧面衬托孔隙小。将四个方面读一读。四、6、7自然段1.穿过孔隙就来到了内洞,读一读描写内洞的句

4、子,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 黑 大 奇(引导读句子,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第七自然段体会“大”,“进”一排称为一进。)2.出示图片欣赏,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奇”3.出示“即使不比作什么”从这句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双龙洞充满了喜爱之情)五、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1.我们虽没有去双龙洞,但读作者的文字介绍,仿佛我们也跟着作者去了趟双龙洞,乘小船,赏洞内奇景。这得益于作者精彩的介绍。2.出示 引出各地点的句子读一读,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引起下面一个地点(文)找一找他们的位置(上一处景点的结尾)我们把这样的写法叫做“移步换景”3.在这些句子里,有一个词语始终出现。(溪流)作者的游览的线路和溪流的路线刚好是一致的,两条线巧妙的合在一起,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可谓精彩绝妙。二次备课: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