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教育理念差异.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97022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教育理念差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西教育理念差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西教育理念差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西教育理念差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西教育理念差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教育理念差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教育理念差异.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西教育差异一感受中西教育理念差异 一位留学德国的女孩: 众所周知,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高等教育在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享有极好声誉。目前德国是除美、英之外的第三大留学国家,其留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中国及东欧。随着贵州经济不断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日子,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贵州学子能实现自己的留学梦。 近日我们邀请已在德国学习生活了近四年的一位贵阳女孩,比较中西教育理念差异,与大家分享她学习的心得与感受。 四年前,怀揣着理想抱负以及一份懵懂的热情,我离开了养育自己的父母和生于斯长于斯的贵阳,只身踏上了飞往德国的航班。临行前,父母对我说:“在国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要咬咬牙挺过来。”就这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竟成

2、为我以后身处逆境时的导航灯,让我有勇气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出国前曾听人说,德国的高等教育是“宽进严出”。但真正领悟这四个字,是在我开始专业学习以后所谓“宽进”,对于留学生而言(一般指攻读硕士的留学生),只需要具备本科学历便有资格申请大学,毋须通过考试录取。所谓“严出”,即学生如果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那一纸毕业文凭是永远不可能“混”到手的。 一般来说,德国大学的授课形式主要有三种:研讨课、讲演课和训练课。研讨课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因为一直以来在我的印象里,课堂上老师永远都是高高在上,学生只能跟随着老师的思维前进。但德国的研讨课,从中文意思上就不难看出,即是要研究、讨论,

3、把学生提到了与老师“平等”的地位。课堂上,用学生做专题报告的形式代替了教师单一的授课模式。专题报告一般控制在二十五到三十分钟左右,余下的时间就用来讨论。大家(当然也包括教师)各抒己见。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教师也许会从中发现一些思想上的“闪光点”,这与我国“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正好不谋而合。 刚开始,由于以前在国内读大学时少于培养在课堂上积极思维,踊跃回答问题的能力,也由于自身语言水平有限,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我像个旁观者似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有时老师会很关心地问我:“你听不懂吗?”我摇摇头。立即,我会从老师的眼睛里读出纳闷与不解。其实我很想告诉他,我是不敢回答问题,因为我害怕答错。那时候的我,

4、可以说对自己几乎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了放弃学业的念头,是父母在我临出国前说的那句话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我开始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德语的口型和发音。课堂上,我会对自己说,不用怕,你是最优秀的。任何事只要有了第一次,接下来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现在的我在课堂上能积极地参与讨论,做专题报告的时候再不会手脚发软,声音颤抖了。 讲演课的授课形式与我国高校里的“大课”类似。即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并做笔记。不过即使在这种相对比较“被动”的课上,仍经常会有学生主动向老师举手提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训练课,从其字面意思就知道要求学生做实践练习。这类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实践机会,以此尽量弥补学习

5、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尴尬。例如我所攻读的“大众传媒”专业,就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操作摄影机、剪辑影片等等训练课程。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德国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要学生始终作为“参与者”。学生不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被动学习,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学习。虽然没有纷繁复杂的考试,学生却不会有丝毫的懈怠。因为只有真正参与学习,才能够获得知识,才不至于被淘汰。 今天的中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等学府肩负着史无前例的教育重任。贵州虽然地处西南,但也将逐渐走上国际舞台。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尤为重要。贵州经济要腾飞,高等教育应尽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主义

6、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经济建设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在我看来,德国的高等教育就属于素质教育。鲁迅先生曾提倡“拿来主义”。既然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高新技术,可否学习国外先进的一些教育模式?如与国外某些大学结成“友好院校”,武汉大学与我就读的特里尔大学,就已经结为“友好院校”,每年双方派出若干“交换学生”到对方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这正可以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打下有力基础。 二 中西教育传统的差异 拿西方教育发展来说,它并非始终把受教育者放在中心位置,注重教师权威的作法也是由来已久的。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学,大肆渲染的其实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是这种思想自本世纪初以来,在西方的教育舞台上,似已不占主导地

7、位。 西方教育发展史上,同样也存在着将道德观念置于教育首位的事例,不少教育家从特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出发,要求教育为维护社会的政治秩序服务。赫尔巴特就极为拥护德国封建贵族的利益,认为对于普鲁土这样的封建君主制度,只需设法维护和巩固它的秩序,而不应像法国那样给以任何破坏和改变。与他这种社会政治观直接相联,他要求教育使人具有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或报偿。他把这五种观念说成是永恒不变的美德,是“巩固世界秩序”的“永恒真理”,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养成这些品德。他提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下棗道德。”只要在人们的头脑中树立了这些观念,任何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都

8、不会出现。很明显,赫尔巴特所谓的“自由”、“完善”等观念,实际上就是维持和巩固当时普鲁土君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观念。他试图通过五种道德观念的传递,努力形成受教育者“完美”、“善良”的道德品质,实现文化上的控制,并进而“将世界导入正轨”。 同时,就中西教育发展历程来看,也有一些共同的东西,例如惩罚,这几乎是中西方教育都曾采取过的教育措施,都一度被视为实施教育的利器。 教育传统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文化传统差异是教育传统差异的根源,而教育传统又使得文化传统间的差异继续存在或强化。上述对东西方文化传统间差异的认识,虽不见得完全正确,但的确有其一定的道理,联系东西

9、方文化间的这些区别,以上文对中西教育传统差异的分析为基础,似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中西教育传统的分野。(见表32)的缘由。我国的传统文化自春秋以降,几乎一直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注重调和人与社会关系的思想也一直支配着教育的实施,它所造就的重人伦及“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传统,至今在一定程度上仍钳制着我们的教育。西方教育传统以注重人的发展和人能力的培养为特征,其形成也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到中世纪的阉割人性,再到文艺复兴的反神性、倡人性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高扬人的自然本性,最后到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其间也是反反复复,多有周折。东西方教育传统不同的根源

10、,是其文化传统间的差异,是价值观念、思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上文在谈到东西方教育传统时,多是就其相异的方面而言的。实际上,两者间还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如在古代教育中,都过多地使用惩罚,将惩罚特别是体罚作为促使受教育者听命的主要手段。另外,作为传统,无优劣之分,好坏之别,它诞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是一定文化积淀的产物,只有在其产生的土壤中才能判定其适宜程度。东西方教育传统在许多方面是互补的,在发展过程中,两者可以相互借鉴,不断完善。 三 中西文化教育差异 家长篇 1.对走路摔倒的孩子 中国:来,宝贝,妈妈(爸爸)抱你起来. 西方:孩子,勇敢一点,自己站起来. 2.对孩子的爱好 中国:孩子,我给你报了

11、钢琴班,美术班,作文班.你可要好好学呀. 西方:孩子,努力做你想做的事吧.只要你觉得有意义, 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 3.对孩子的未来 中国:你必须好好学习,考重点中学,上重点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 西方:孩子,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途径有很多. 4.对临考的孩子 中国:我告诉你,你给我好好考,要是再不及格,看我怎么收拾你. 西方:孩子,轻松地去考吧,只要努力了,就不用计较结果. 老师篇 1.对犯错误的学生 中国:你这个学生到底怎么回事,明天叫你家长来,听见没有. 西方:孩子,和老师说说怎么回事呀.下次可要注意. 2.对课堂上学生的异议 中国:安静,全都听我说. 西方:同学们,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12、?你说说. 3.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 中国:你们几个怎么又不及格?你们几个影响了全班的成绩, 知道吗?下次又不及你们就不用来上学了. 西方:跟老师说说是怎么回事?是老师讲课你们听不懂呀,还是试题太难? 四 留学海外警惕中西教育差异的“断桥” 随着外企纷纷登陆中国,外企所需的国际化人才严重缺口与本土人才大量过剩的矛盾已日益突出。许多国内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始把目光转向世界,选择海外读硕士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这股留学热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出现,学生没有深入了解中西教育的差异,不能很快进行文化转化和融入国外的学习生活。 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成都校区、省留服、雅高等机构的专家称,中西教育体制的差异

13、给中国学生带来了“断桥”。断桥一:能否主动参与学习?中国学生普遍习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当你把这种沉默的习惯带到国外,老师会以为学生不懂或没有准备。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应该主动发表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要主动地参加小组作业,发挥自己的能力,搜集数据,进行分析并演示。断桥二:能否为自己辩护?当自己的观点和老师有分歧时,国内学生往往舍弃自己的意见,而国外的学生在讨论、小组作业和论文中,都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在有不同意见时为自己辩护。学生需要参考以往对此问题研究过的资料并解释自己对这些研究的观点,比较及评价不同的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断桥三:能否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国内学生在写长篇文

14、章和开展课题研究时往往抄袭他人观点(国外大学把这种行为称为“学术犯罪”),并且不愿意参加小组讨论和协作。而国外的学习十分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围绕教学所开展的座谈会、研讨会、课题研究、分组讨论、个案分析、课堂演讲等完全不同于国内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充分发展从时间管理、计划、压力承受、团队合作以及对个人行为负责的各方面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正是许多外企所青睐的中西合璧的能力。因此,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应该在国内进行国外硕士课程的提前热身,提前了解并适应国外的教育体制,确保留学成功。 五 中加教育比较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是媒体上常说的“海归”派。孩子们有着外国籍,从小在国外长大,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却只能听懂简单的中文对话,不会读、不会写。他们要为了父母的事业,跟随父母回到中国。他们在新学校里碰到的问题,超出了父母们原本的想象(是没想过还是估计不足?你们有没有认真想过?!你们下这回来的决策容易吗?你们的孩子才多少岁?!)。 他们在快速地成长,从不会读写中文到语文考试90多分,从父母那里遗传、学习来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他们的行为中得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