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会计准则比较.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96475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旧会计准则比较.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计政策解读-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差异比较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与原基本会计准则相比,新基本准则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1、整体结构的变化:原基本准则为十章,分别为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以及附则等。新基本准则为十一章,除新增了第九章会计计量之外,将第二章的名称由一般原则修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突出了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2、修改了基本准则的目标。原基本准则的目标为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新基本准则则将目标修改为统一企业会计标准,

2、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也就是说增加了规范会计行为.3、增加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旧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并未作明确的规定。新基本会计即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4、对会计的一般原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不仅表现在基本准则章节名称的变化,而且还表现在具体的内容上。新会计准则将原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原则章节变更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基本准则中规定了12项基本原则,即7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重要性、明晰

3、性)和5个计量和确认方面的基本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费用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支出原则及谨慎性原则)。新基本准则则进行了补充与修改,将会计原则修改为8个原则(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同时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支出原则;将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将原可比性原则和一贯性原则合并为可比性原则;同时将2001年1月1日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原则纳入基本原则的范畴,并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弱化了可靠性。

4、5、对资产定义作了修改和调整。原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它权利。新准则则将资产界定为: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很明显,新准则强调了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而且在表述上更为简洁。6、调整了资产的分类及特征概括。原准则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等六类,并对这六类资产进行了比较祥尽的定义与解释。新准则则删除了资产的具体分类,而交由相关的具体准则进行明确。除此之外,新准则对资产的特征进行了概括,强调资产具有三个特征:由过去的交

5、易、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7、新增了资产的确认条件。原准则仅对资产进行了定义,并未明确资产的确认条件。新准则则明确:资产不仅要满足资产的定义,而且还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一是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项目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唯其如此才可以确认为资产。如果仅符合资产的定义但不能满足资产的确认条件,则在附注中作相关的披露。8、修改了负债的定义。原准则认为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即为负债。新准则则明确: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9、删除了负债的分类,新增了负债的特

6、征。原准则将负债分类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并对两类负债进行的详细的解释和定义。新准则删除了有关负债分类的内容,其内容由各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进行规定。新准则特别了负债的三个特征: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现实义务;这种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10、增加了的确认条件。原准则并未对负债的确认条件进行界定。新准则则规定某一交易或者事项能够确认为负债必须同时满足负债的定义和负债的两个条件: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地计量。11、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原准则将所有者权益简单地界定为企业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新准则则规

7、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12、删除了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原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分类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而新准则删除了这些规定,并交由有关的具体准则进行规定。13、对收入的定义进行了调整:原准则对收入的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新准则的定义则是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强调了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入。14、新增了收入确认的条件。原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证时,确认营业收入,新准则修改为收入只有

8、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由原来的注重形式转变为注重实质。15、调整了费用的概念界定。原准则所作的费用概念界定是: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新准则强调了费用是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将费用的概念界定为: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16、费用的分类及特征的调整与修改。原准则在对费用进行概念界定的同时还对费用进行了分类,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以及期间费用。新准则则取消了这种分类。17、新增加了费用确认的条件。新准则规定,确认费用不仅要

9、求有关事项满足费用的军政府,而且还须满足两个条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且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18、增加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新准则规定企业计入损益、与所有者投入酱或者利润分配活动无关的、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利得或者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这样也就使利润的计算公式有所改变: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19、调整了财务报表的组成。原准则规定的由于种种原因报表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者现金流量表)附表及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新准则只作出了最低要求,规定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和附注。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这主要是考虑到财务情况说明书涉及的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等内容,不宜通过会计准则来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