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量量子化方法.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95087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量量子化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质量量子化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质量量子化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质量量子化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质量量子化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量量子化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量量子化方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使用摩尔时应予以指明基本单元,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0.012kg碳12中所含的原子数目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mol,具体数值是/mol,这个常数可用很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各不相同,但结果却几乎一样差异都在实验方法误差范围之内,这说明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客观存在的重要数据。物质量量子化方法1、洛希密脱的理论计算1865年,洛希密脱根据气体分子运动论并结合固体密度的实验数据,得出关于的最早可靠估计值他的理论计算如下:

2、洛希密脱根据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平均自由程公式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求得的平均速率及由气体输运过程得到的粘滞系数得到假定固体分子互相紧接着,每个分子占据一个边长为d的正方体,则1mol固体占据体积为于是,固体的密度为洛希密脱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大得惊人的天文数字。2、爱因斯坦的贡献爱因斯坦在1905年和1906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仔细分析了布朗运动,他的分析主要是关于在时间t内微粒的总位移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的,而其分量的均方值 对于悬浮 在粘滞系数为n的液体中半径为a的球形微粒来说,则有【1】 (1)上式称为布朗运动的爱因斯坦公式。推导如下:设微粒是半径为a的球体,根据斯托克斯定

3、理,它在流体中运动所受粘滞力 (2)根据经典力学定律微粒的运动方程为 (3)其中表示液体分子由于热运动而产生的对微粒的碰撞力。假设t=0时微粒位于坐标原点, 则x,y,z代表微粒在t时刻的位移, 以x,y,z乘(2)式的3个式子并考虑到则(1)式可以写为3式相加并利用得 (3)对N个相同的微粒取平均值,令则(3)式变为 由于热运动的无规性,在统计观点上,上式右边总和为零。把微粒当作理想气体分子,则于是其解为如果微粒的物质密度,则微粒在液体中运动极短时间后将变为遵从规律的稳定态,由此式积分得因为所以因在实验观察中,位移的平方总是从t=0起算,可以令,则(17)如果用实验测定,则能求得。在爱因斯坦

4、文章发表以后,有两个实验进行了验证,但结果都与他的理论预见有矛盾。3、佩兰的实验【2】佩兰推论:胶态粒子(在密度比它小的掖体中永远保持悬浮状态的极小的粒子)的性质与气体分子类似,而这种粒子大到肉眼能观察计数,如能配制成一种胶体悬浮液,其中所有粒子都完全相同,并能测定每个粒子的质量,那么利用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1908年佩兰利用离心分离法以几个月的时间提取了一定半径的树脂微粒和藤黄微粒,他从5种不同半径的藤黄乳状液和一种树脂乳状液的测量结果,求得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为。为了求得这些数据,他不得不在显微镜下计点数以万计的微小颗粒,其实验之艰苦可想而知。佩兰对此并不满足,他又研究了一种新的方法。

5、我们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作布朗运动的微粒的路经是既不规律又不规则的线段,佩兰根据爱因斯坦公式进行实验验证。他先与他的学生对用半径为的藤黄颗粒做成的乳液进行观测,求得的值为: 后来又用乳香溶液作了3组测量,得到值为: 按这些结果取其平均值为,它与按分布定律求出的数值十分吻合。佩兰实验证实了气体分子运动论,证实了分子确实存在,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4、其他实验1931年,卡普勒根据爱因斯坦关于旋转的布朗运动的理论测定了。他观察了小平面镜的布朗运动,平面镜挂在一根很细的扭丝上,由镜反射回来的光射到一运动着的摄影底片上,镜放在压强很低的真空中,运动底片上记录角位移是时间的函数。实验表明平面镜

6、转动是一系列角位移所组成的布朗运动,而角位移是由分子对平面镜的不平衡冲击产生的根据摄影记录,求得角位移,角速度w。能量均分定理要求式中和分别为系统的平均转动动能和平均势能,I为转动惯量,A为扭转常数。卡普勒根据实验结果算出K,并得到的数值为。的更准确的数值由间接方法求取主要有下列两种:4.1 根据法拉第常数F与电子电荷e的关系电子电荷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有足够准确度,法拉第常数为已知,因此可由上式求得1917年密立根油滴法计算值为,1930年密立根油滴法计算值为,19361940年7次用油滴法测得值为。4.2 根据X射线衍射的乌利夫布喇格公式其中d为晶体的晶格间距,它可以用已知波长的X射线通过

7、晶体衍射来确定。假设单位晶胞中分子数为f,A为晶体的分子量,是晶体的密度, 则一个分子占据的体积为,1mol分子占据的体积为,因此1928年贝克林用此法测得值为,1935年比尔登测得值为,1940和1964年用此法测得值分别为和。的最新测定是由于美国国家标准局建立了X射线/光学干涉仪,德斯兰特等人首先用光学波长测量了硅单晶的晶格间距,然后利用推算值【3】:1974年:=;1976年:=。参考文献【1】 蒂普勒P.A.,(近代物理基础及其应用翻译组译),近代物理基础及其应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94【2】 特里格G.L.,(尚惠春, 王罗禹译),现代物理学中的关键性实验,科学出版社(1983)35【3】 Deslattes R.D.et al.,Phys. Rev. lett., 33(1974)4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