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2006180182.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94872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200618018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200618018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200618018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200618018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200618018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200618018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200618018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出正确答案后,填在答题纸上方的第I卷答题栏内,不要答在第I卷上。 第II卷试题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交卷时只交答题纸。第卷(选择题共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贵族C雅典的执

2、政官 D雅典平民2. 梭伦被历史上称为雅典“民主之父”,下列对其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A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B为发展农业生产,积极鼓励粮食出口C为防止僭主政治,实施“陶片放逐法”D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3.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强化监督功能、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是()A划分公民为四个等级 B“陶片放逐法”C建立“五百人会议” D建立“十将军委员会”4.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富国强兵 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C发展封建经济 D推动社会转型5. 改革是推动社会经济前进的重要途径。下列改革实现解放生产力或推行

3、新的生产方式而加速社会转型的有()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A BC D6. 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A是否触及上层建筑 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是否导致井田制瓦解7. 商鞅在被人诬告后,携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呼!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A推行县制 B奖励军功C法律严酷 D焚烧诗书8.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

4、族间的融合9.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 BC D10. 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B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C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当地繁荣 D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发展11. 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A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C设立三长制 D

5、推行新的租调制12. 据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王安石变法有利于上述现象出现的有()A保甲法 B方田均税法C农田水利法 D改革科举制13.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A都改变了社会性质B都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14.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 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15. 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论基督教徒的自由一文指出:“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而得生。我们的得救,无需借助机构来实现。”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讲诚信的人一定会因为他的信义而重新被

6、他人认可B有信义的人一定会因为其信义获得新生C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事先安排D世间俗人直接对话上帝,灵魂就可得到拯救16恩格斯说:“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的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罗马天主教会”。恩格斯说这段话的理由包括()罗马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的教义教规全面影响着欧洲的社会生活天主教会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阻碍了欧洲社会的发展A BC D17.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专考经义和时务策,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7、18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的结局表明()A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B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C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D维新派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19. 下列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A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B是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D是对农民的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20. 美国南北战争,德意志统一,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是()A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B都是自上而下的革命和改革C都是工业资产阶级领导D都使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1. 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著名思想家福泽

8、谕吉曾发出呼吁:“今天奉明治为年号的人,就是与政府订定契约,必须遵守政府订的法律。因此法律一旦订定之后,即使有人觉得该法律对自己不利,也必须在法律修改之前,小心翼翼谨守法律的规定。”这一呼吁倡导的基本理念是()A诚信为本 B天赋人权C法律至上 D和平改良22. 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日本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影响有()农民更加贫困,生活更加困苦某些生产和经营生丝、茶叶等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增长某些大名开始进行自强改革A BC D23.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该宪法明示天皇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裁可法律,命公布执行”“统帅陆海军

9、”由此可以看出,该宪法()弘扬资产阶级民主精神规定法律制约天皇突出强调天皇独裁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A BC D24. “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B希望清王朝复兴C祖宗之法不能变 D反对洋务运动25.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

10、反封建斗争的配合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A BC D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50 分。26(18分)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三: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

11、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1)概括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2分)(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对两国君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

12、因有哪些?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27.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古板遵守教会教条,不在于本人善行多少,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材料三: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加尔文材料四:(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4分)(2)据材料二分析,路德倡导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