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94617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设计作者工作单位任教年级及学科高二生物课题生物必修3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教学设计背景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在碳循环的过程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学生对这块内容可能会较难掌握,根据这一情况,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多通过练习看学生的掌握情况。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例如,教学开始,让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尾,让学生自主归纳物质循环的特点,并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中,采用合作小组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并思考物质循环中“无机环境

2、、生物群落”,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全员参与,互动探究,各抒己见,资源共享,培养其协作精神。三、教材分析本小节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物质循环的概念;二是碳循环;三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关于“物质循环的概念”,教材首先通过两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地球为什么能源源不断地为生物提供各种物质呢? 为什么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大气中的氧气减少呢?把主题带人课堂,接着利用前面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概括性地讲述了物质循环的概念。特别强调性地指出: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物质循环又叫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关于“碳循环”,这是本小节的重点内容。教材首先用一串彩色图片,展示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全过程,直观形象

3、地把我们带人了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蓝色的天空、沸腾的工厂,以感受碳循环过程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紧接着详细而精辟地讲述了碳循环的形式、过程和范围。在过程中,教材紧紧围绕刚学过的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一环扣一环地说明生产者(绿色植物)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被消 费者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又通过呼吸作用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又被分解者所分解利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然后,教材紧锣密鼓地把生物群落中的碳和无机环境中的碳形成了循环回路。同时,教材采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讲述了古代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煤和石油,被人们开采后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放回到大

4、气中。自然而然地推导出了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气体,同时也阐明了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原因和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化循环”的理由。最后,教材以较长的篇幅,用“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调指出了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以“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比较的形式总结性地说明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循环利用。关于“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教材先站在生态系统的角度概括地指出:二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接着辩证地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即:二者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隔的统一整体。四、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两个班的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比较差,要形成第3节物

5、质循环的概念和碳循环的实例应该先探究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后探究碳循环的起点、过程、形式、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等,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2.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是思维不活跃,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构建碳循环的模型;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 关于碳循环过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构建模型,使学生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有所回忆,并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形象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由物质循环失调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6、。六、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本节的重点,对于物质循环我们以碳循环为例,通过构建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它的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 如何说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本节通过图表的方式进行归纳比较,帮助学生明确其中的关系。七、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沿食物链进行流动,从一个营养级到下一个营养级,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流动表现出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也就是说能量并不能重复循环的利用,生态系统需要保持稳定、不断运转,就要不断有能量输入,对于生物圈来说,源源不断的太阳能为它提供了能量。但是生物圈

7、中的物质却只能来自地球,生态系统运转过程中,亿万年来生物圈中的物质并没有减少或耗尽,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物质是循环的)如果物质是循环利用的,那它就会不断的消耗和再生,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例如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把它们变成了有机物和氧气,动物和其它生物的呼吸作用又把有机物和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再如,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环境中的一些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生产者被消费者捕食后有机物进入消费者体内,生产者和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最后又被分解者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到无机环境。 由此看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是在生物群落

8、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这里的物质指的是元素还是化合物? (学生回答)我们把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每一个生态系统吗? (学生思考)比如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但是其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下面我们以碳循环为例,了解一下物质循环的过程。观察课本上“碳循环模式图”,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在生物体内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CO2、碳酸盐;有机物)2碳从

9、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3碳通过哪些途径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 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通过什么渠道进行传递?(食物链和食物网)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且循环的范围具有全球性。现在我们尝试用模式图的形式把碳循环的过程表达一下。 (板图)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碳循环主要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大,在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大,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是通

10、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的途径。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不是间一的物质移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的驱动。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氮循环的过程(教师讲解、板图) 在生态系统中,其它物质的循环过程和碳循环类似,长期以来,各种物质循环都是保持稳定的,所以地球上各种物质的含量基本稳定,但是工业发展以来,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其中的碳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这样二氧化碳来不及转化,打破了生物圈的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形成危及整个生物圈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还和近代人类对森林的大量采伐有关,森林在维持生物圈的碳循环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人们开展大力植树造林活动,这

11、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还应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现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我们都已经学习过了,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让我们用表格总结一下。(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结:本节课,我们讨论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碳循环的形式和过程、物质循环的特点以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往复。关于碳循环,要明确其形式是二氧化碳,循环的过程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实现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要注意其区别和联系。 作业:练习一、二、优化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12、意图环节一 物质循环 生物圈中的物质却只能来自地球,生态系统运转过程中,亿万年来生物圈中的物质并没有减少或耗尽,这是为什么呢?物质是循环的突出物质循环和它的特点环节二 实例-碳循环观察课本上“碳循环模式图”,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在生物体内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CO2、碳酸盐;有机物)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3碳通过哪些途径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 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通过什么渠道进行传递?(食物链和食物网)根据问题作出回答导出碳循环的起点、过程、形式和最终散失等问题。环节三 碳循

13、环破坏的例子-温室效应工业发展以来,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其中的碳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这样二氧化碳来不及转化,打破了生物圈的碳循环的平衡,后果怎样呢?二氧化碳来不及转化,打破了生物圈的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形成危及整个生物圈的温室效应。关注环境问题,为学第6章铺路。环节四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我们都已经学习过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试列表培养思维归纳能力。八、板书设计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物质循环1、概念: 2、范围: 3、碳循环:4、氮循环: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1、区别:2、联系:附页2 附件2 导学案 导学案年级:

14、高二级 科目: 生物 主备: 审核:课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 1课时 一、教学背景 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在碳循环的过程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学生对这块内容可能会较难掌握,根据这一情况,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多通过练习看学生的掌握情况。二、教学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前准备(一)课前预习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_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点:(1)_(2)_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实例碳循环(1)存在形式:_(2)循环形式:_(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