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欣赏与制作.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93724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艺欣赏与制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陶艺欣赏与制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陶艺欣赏与制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陶艺欣赏与制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陶艺欣赏与制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艺欣赏与制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艺欣赏与制作.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陶艺制作与欣赏 学 院:*学院 姓 名:* 学 号: * 陶艺学号:* 时 间:2011.11摘要: 陶艺制作与欣赏是使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欣赏与艺术创作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为两方面:一是介绍陶艺起源发展、陶艺欣赏等。二是安排泥条盘筑、手捏、拉坯、修坯、上釉等陶艺制作实践。我们再短短的几周时间里,感受着陶土带来的艺术魅力,这也许就是陶艺能迅速发展和被学生喜爱的原因所在吧。我们挥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陶艺课堂,这里是培养我们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地方,是了解中华乃至世界艺术的绝好契机;我们同样带着好奇在陶艺工作室里做着自己的作品,有的在手捏成型,有的在泥条盘筑成形。还有的在拉坯机上一显身手,在陶艺工

2、作室,通过形象思维的训练来促进智力全面发展。一、陶艺欣赏(一)陶艺的起源 众所周知!中国陶瓷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为世界所瞩目,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第一次上课,老师为我们详细解说了陶艺一个大多数学者较为认可的起源,古时候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即使发现和会利用火种之后,人们想要吃到熟食依然只有烧烤,不会有现在的厨房里的那些煮、炖等丰富的做法,这归根结底也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导体又不怕水的物质来作为介质制作的炊具,古时候有石盆,但不导热;而且在制作一个石盆所需

3、要的体力是很巨大的,很不容易,人们生活必然离不开水,慢慢的在水边生活发现泥巴又很强的可塑性,晾干只有也有一定的硬度,所以就出现了用泥巴晾干后制作而成的盛放物品的器皿,可是这种器皿只可盛放干物品,对水确实不行,更别提在用泥巴做成的器皿来煮东西作为饮食了,也是一次不只是天灾还是人祸的偶然,由于一个庄子的起火,起火结束后,人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意外地发现,那些干泥巴具有的更强的硬度,更重要的是“它们不怕水了”-陶艺也就由此产生,人们逐渐可以丰富自己饮食,慢慢的陶艺也就带上了艺术的色彩,成为反映当时文化政治经济的一个重要事物了,成为一种重要的思维的表现形式。 “陶瓷”在人类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与人类的

4、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功范例之一。然而人类在物质创造的同时,也无时不在进行着艺术审美的创造。这说明,人类有着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的基本需求,人类祖先在制作第一件陶器之始,也是陶瓷艺术创造的开始。 (二)陶艺的发展1、 陶艺历史演变 我国古陶瓷装饰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其烧制工艺虽原始,但彩陶纹饰却极富艺术创造,纹饰的变化单纯而色彩艳丽。稚拙、淳朴、豪放的彩陶其基本构成是点、线、面的符号组合。如在黄河流域的彩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水波纹、旋涡纹的组织与色彩,看到它们,似乎看到了滚滚而来的卷着泥沙旋涡的黄河水,让人激动感怀。其它如;方格纹、编织纹、谷叶纹及鱼纹、

5、蛙纹、人纹等纹饰,这些题材,全是从生活中来,又用于生活,创造性地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象表现为瑰丽优美的图案,给装饰艺术奠定了第一个里程碑。 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商代,出现了白陶,白陶花纹繁缛,形制美观,青釉硬陶具有瓷器的特征,从造型和装饰看,这时期的陶器吸收了青铜工艺的特点,烧制了刻纹白陶,使陶器装饰与当时的青铜艺术互相辉映。汉代是我国陶瓷工艺史上,从陶到瓷的孕育成熟阶段。秦汉时期,国力开始强盛,经济初现繁荣,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精神与物质方面的有利基础。 汉代的釉陶中的低温铅釉和薄釉硬陶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风格。南北朝的青瓷器,其釉色装饰典雅秀丽,温润柔和,器皿造型独具特色,既饱满深厚,又端庄

6、挺秀,装饰手法上常见有压印花、附加堆纹和划花等;由于当时佛教的影响,青瓷纹饰上出现了佛像、飞天、忍冬纹和莲瓣纹等新的题材,这些外来文化被吸取到瓷器的装饰上来,并予以融化与发展。隋代的白瓷烧成在我国陶瓷史上有着重大价值,它给后来的彩绘瓷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唐代,形成了著名的邢、越二窑,北方邢窑的白瓷,胎质细洁,釉色白润;南方越窑的青瓷,胎质坚硬,釉色莹润,纯净如翠。除釉色装饰外,还有印花、划花、堆贴、捏塑等装饰手法。图案内容较以前大为发展,花鸟题材不断增多。而且还出现了低温、色彩鲜丽的“三彩”釉,它运用黄、绿、褐等釉色,烧做成色彩绚丽、缭绕变幻的艺术品。还有淋漓豪放的花釉和精巧别致的纹

7、胎、纹釉瓷器,大大丰富了陶瓷制品的装饰。 从原始社会的彩陶一直到唐代的瓷器,可以说陶瓷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技艺和材质的提高,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其间虽受到某些工艺的影响,但不同的时期都反映了不同的装饰风貌与特色。 宋以后,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文人、士大夫对美术的热爱形成了艺术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对瓷业提出了新的审美要求,走向了立足于观赏角度的审美境界。宋瓷的美学风格,以沉静雅素为特色,表现为含蓄而不外露,自然而不雕琢,这主要在于宋瓷重装饰的釉色之美,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如景德镇青白瓷的釉色晶莹如玉,龙泉青瓷釉色的青翠晶润,这些釉色装饰,正说明了当时人们对美追求及审美意念的提高

8、,以及从尚新的审美意识与深厚的传统文化精髓。宋瓷的装饰美不光体现于釉色的装饰,还包含刻、划、剔或镂空装饰、化妆土的装饰及彩绘装饰。彩绘装饰是中国陶瓷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装饰方法,宋代瓷的彩绘装饰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元代青花瓷的烧制成功,瓷器上的刻、划花和印花装饰技法退居到次要的地位,而让位于彩绘。元青花瓷装饰十分讲究布局、构图,讲究青白相映、疏密相间、虚实相生,尽管其装饰层次多、画面满,有的装饰圈达十几层之多,然而却层层有别,主次分明且浑然一体,使人感到丰富而不繁杂,饱满而又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与形式美感,深受人们的珍视与喜爱。 明、清两代除了生产青花瓷外,还大量生产了彩绘

9、瓷和各种颜色釉瓷。出现了明前期釉上红彩、黄彩和金、银的彩瓷,成化斗彩瓷、正德素三彩,浓艳的嘉靖青花五彩瓷、清宫廷御制的珐琅彩瓷等等,真是灿烂辉煌,至精至美。其陶瓷制品的产量之多,工艺之精,品种之丰富,装饰之多样是前代所无法可及的。 纵观历史长河,陶瓷艺术的发展,在各个不同的朝代都有一定的进步、发展与提高,在各个历史时期也都显示了那个时代的装饰风格与艺术特色。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相一致,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相融合。七千多年的陶瓷工业的发展壮大,陶瓷装饰艺术的丰富与提高,形成了我国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2、 五大名窑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

10、宋代五大名窑”。A、汝窑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汝窑在接受宫廷的任务fRe”5D:Kc”4LG5, 烧造汝官窑器”FS;ZLiMerpcK, 使北方青瓷的技术成为全国之冠dS:iTd7LfW”F0。 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_gZQ;emX2qc_3c, 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WkAghfL2U7WRdW_U, 在烧成工艺上le5cmAk_0oObj, 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mJ;QYQqSU2,ZIB, 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oMA2lORlGYXCop, 汝窑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份Y_1eSZ6SCW”8t, 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

11、天青色QfANeDRZJOa7eOc, 使汝窑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_paUQBTK4SWS0R“, 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_UV。KdL;c;Z4_mYHrS104X2g,。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B官

12、窑宋官窑青釉方花盆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

13、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据说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曾下令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建窑烧瓷,供宫廷使用,这就是所谓“官窑”。为了与南宋的官窑相区别,有时又称为北宋官窑。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釉内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 北宋汴京官窑随着北宋朝灭亡而终结,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新窑,这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 官窑 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现主要藏于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博物馆。定窑以烧白瓷著称,碗

14、、盘制品多采用覆烧工艺,口沿涩胎无釉,故在一些精细的制品上常用金、银、铜钤口。钧窑创造了以氧化铜、钴等金属矿物质为着色剂,烧制铜红、天蓝、月白等釉色。 C、哥窑哥窑鼎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属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取胜。鉴定哥窑瓷主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属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取胜。鉴定哥窑瓷主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哥窑器在胎骨、瓷釉、造型等方面均似宋官窑,胎质呈黑色,细腻、坚实。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拨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传世哥窑瓷以仿古代青铜器造型的器物为主。如鱼耳炉、乳钉五足炉、胆式瓶、八方穿带瓶、弦纹瓶等,也有盘

15、、碗、洗之类。它的胎骨较厚、胎质细腻,胎色呈黑灰、深灰或土黄不一。釉色有灰青、月白、深灰、米黄等。釉面滋润,多有缩釉小坑,开有不规则的细纹片,纹片呈黑、黄二色等。 D、钧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州市(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E、定窑 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