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巴特勒的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934290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巴特勒的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给巴特勒的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给巴特勒的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给巴特勒的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给巴特勒的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巴特勒的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巴特勒的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巴特勒的信文题解通导读不正义的战争历来受到正义的人们的严厉谴责和唾弃。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得到雨果的赞誉,而雨果把话题集中在圆明园上,从圆明园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奇迹说起,谴责焚掠圆明园的强盗行为。雨果的立场、观点,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雨果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不仅同情中国人民,而且敬重中国人民。他身为法兰西人,却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把政府与人民区别开来,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雨果用了很大篇幅盛赞圆明园,让我们想见其原貌。雨果赞扬中华民族是“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这对于我们民族的复兴也是一个鼓舞。作者雨

2、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生于军官家庭。早期诗作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浪漫主义的宣言。接着写出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人民对暴政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路易波拿巴政变后,被迫离开法国。先后发表反对路易波拿巴的作品小拿破仑和诗集惩罚集。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

3、1870年回国。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其他作品有诗作历史传说集,歌颂历史上人民反对罪恶统治者的斗争。还写有政论和演说稿等。背景1856年1860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18

4、60年10月18日,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知识览通语音珐琅(flng):不要读成q洗劫(ji)脂(zh)粉:惊骇(hi)绸缎(chudun)瞥(pi)见箱箧(qi)琉璃(lil)赃(zng)物给予(jy)晨曦(x)行窃(qi)字形劫:抢劫瞥:瞥见珐:珐琅动:动作弊:弊端法:法郎却:却步憋:憋气怯:胆怯缀:点缀赃:赃物箧:箱箧辍:辍学脏:肮脏筐:竹筐词语远征:远道出军或长途行军体面:文中指光荣,光彩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

5、凡的事情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耗费:消耗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惊骇:惊慌害怕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晨曦:晨光。瞥见:一眼看到。剪影:比喻对于事物轮廓的描绘。赃物:用不合法或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物富丽堂皇:宏伟美丽。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了。常识圆明园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园子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

6、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三园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最强烈的愿望,仍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列强各国认为这是加紧侵略中国的极好时机,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会同响应。四国的修约要求,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于是,他们决

7、心抓住一个机会作为借口,挑起战争。英、法两国以1856年亚罗号划艇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作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在北京洗劫和烧毁了融汇中外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你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内容析通理

8、文脉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写信缘由第二部分(29段):盛赞圆明园奇迹。第三部分(第10段):谴责强盗行径。辨结构结构示意图英法联军:强盗掠夺谴责、嘲讽正直的人格美丑对比圆明园:世界奇迹赞美、同情探意旨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议问题1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利用

9、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而雨果却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目的是什么呢?是夸英法联军抢得有眼光、有头脑?作为一名法国人是不是该为自己的祖国发了一笔横财而高兴?明确: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10、。2.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明确:先作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讲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然后讲耗费劳动之巨。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3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明确: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

11、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4为什么说这篇文章体现了雨果的难能可贵?明确: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这个强

12、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对文明创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特色鉴通(1)大量地使用描写手法:文章用墨如泼,用铺陈的手法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把这一中西合璧的艺术瑰宝神奇般地显现于世

13、人面前。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理应得到全人类的珍惜,爱护,理应留给子孙万代观赏、享受,但是它却被劫掠、焚毁了。作者尽情挥洒笔墨以渲染圆明园的美景,显而易见,也为后文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起铺垫作用。(2)多处使用鲜明准确的类比或对比:作者巧妙地将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与古希腊的巴特龙神庙相比,突出了圆明园的地位;将圆明园这一旷世之园的富丽堂皇与英法联军对它的劫掠、焚毁相比,暴露出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作者将额尔金父子比较,揭露出英法联军的侵略本性和反动本质;作者将中国人的“野蛮”和欧洲人的“文明”相比,一个是智慧性的劳动,一个是强盗式的掠夺。这些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态度,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效果。能力练通一:语言训练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珐琅(flng)洗劫(ji)脂(zh)粉:b惊骇(hi)绸缎(dun)瞥(bi)见c箱箧(qi)琉璃(lil)赃(zng)物d给予(j)晨曦(x)行窃(qi)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分享圆明园绫罗绸缎眼花撩乱b搏物馆来源丰功伟绩脂粉c赃物剪影野蛮荡然无存d宛如惊赅挽手富丽堂皇3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远征:远道出军或长途行军。体面:文中指光荣,光彩。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耗费:消耗。b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惊骇:惊慌害怕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